摘要:炎炎夏日,蚊子如同“轰炸机”,让人不得安宁。你的脚踝、手臂、耳后接连冒出小包;身旁的朋友却气定神闲,连拍都不需要拍一下。
炎炎夏日,蚊子如同“轰炸机”,让人不得安宁。你的脚踝、手臂、耳后接连冒出小包;身旁的朋友却气定神闲,连拍都不需要拍一下。
这种“同蚊不同命”的场景,很多人把它归结为“血型问题”。有人说:“我就是O型血,一到夏天就被蚊子追着咬。”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把蚊子的世界比作夜宵大排档,不同血型的人确实会被贴上“招牌菜”或“隐藏菜单”的标签,但决定最终点单的,却远不止血型这一道菜。
1974年,《自然》杂志发表一项实验:研究人员把A、B、O、AB四种血型的人请进同一间充满蚊子的帐篷,统计落在每个人身上的蚊子数量。
实验的结果是:O型血被“翻牌”的次数最多,比A型多83%,比B型多45%,稳居“最受蚊子欢迎”的榜首。
为什么蚊子偏爱O型?关键在于大部分O型血的人会在体表分泌一种特殊的“H抗原糖链”。蚊子触角里的“气味受体”对这种糖链异常敏感。
就像闻到刚出炉的蛋挞香,立刻围而攻之。A、B或AB型的人大多不分泌这种糖链,相当于在蚊子眼里“没挂牌营业”,自然少了些关注。
A型血的体表分泌物对蚊子吸引力最低,被叮咬概率只有O型的1/2;B型居中;AB型则因人口基数小,研究样本有限,目前结论不一。
值得注意的是,血型只是“概率权重”,并非“免咬金牌”。如果你呼出的二氧化碳比别人多,或者满身大汗,蚊子会放弃隔壁的O型来“照顾”你。
1、二氧化碳:蚊子在30米外就能锁定“高排放源”。孕妇、肥胖者、运动后的人呼出CO₂ 更多,相当于在夜空里亮起霓虹灯。
2、体温与汗味:人体表面每升高1℃,蚊子定位精度提高20%。汗液中的乳酸、氨、尿酸以及皮肤上共生的菌群,产生一种独特的“味道”。
对于蚊子而言,这种独特的“味道”就有可能极其受到它们的青睐,相当于“合蚊子口味”,此时,不管你是什么血型,蚊子也照咬不误。
3、深色衣物:科学研究表明,蚊子的复眼对长波光线(红、黑)异常敏感,倘若你穿上深色衣服,相当于把自己变成蚊子的移动靶。
4、饮酒:2002年《美国蚊虫控制协会杂志》发现,喝一罐啤酒就能让被叮咬概率增加15%,可能与饮酒后皮肤温度升高、汗液成分变化有关。
1、减少体味:运动后尽快冲洗,避免乳酸和氨“招蚊”。
2、物理屏障:浅色长衣长裤+蚊帐是WHO首推的“黄金组合”,此外,还可以安装纱窗、纱门,构筑第一道防线。
3、化学干扰:DEET(避蚊胺)、派卡瑞丁、IR3535三大主流驱蚊成分,安全有效;婴幼儿可选用10%以下DEET或派卡瑞丁。
4、环境管理:家中花盆托盘、地漏、饮水机接水槽每周清理一次,及时清除家中及周边积水,杜绝“自家后院养蚊子”。
血型确实在蚊子的“偏好列表”里,但更像是一份“推荐菜单”,而不是“强制消费”。
真正决定你是否被蚊子叮咬的,是你呼出的每一口二氧化碳、皮肤上每一滴汗珠、身上每一件深色T恤。
与其纠结血型,不如把蚊帐挂好、驱蚊液涂好、积水倒干净——毕竟,在蚊子的世界里,没有谁能靠血型一劳永逸地逃单。
来源:印象黄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