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我被撵下主席台,被说资历太浅,正难堪时董事长推门喊我过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01:15 1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林致远,你跟我出来一下。"陈总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格外清晰,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

刚刚还窃窃私语的人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刚刚才从台上下来,脸上的尴尬还没有完全消散,现在又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召唤...

01

十一月的雨水总是来得密而细,像针线一般缝补着这座城市秋天的裂缝。透过办公楼十二层的玻璃窗,我看见楼下的梧桐叶子正一片片地往下掉,落在湿漉漉的马路上,被来往的车轮碾成泥泞。

企划部的办公室里弥漫着咖啡和复印纸的混合味道。我坐在靠窗的工位上,面前摆着一叠刚刚打印出来的文件,标题是《年度营销推广策略优化方案》。这份方案我已经修改了七遍,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实过,每一张图表都精心调整过颜色和字体。

"致远,你这个方案做得不错。"高伟主任走过来,拿起我桌上的文件翻了几页,"不过还是交给我来统一提交吧,毕竟是年度重点项目。"

我点点头,看着他将我的方案装进一个牛皮纸袋里。高伟五十六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总是穿着熨得笔挺的衬衫,领带打得一丝不苟。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八年,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的规矩: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

下午的时候,郑琳从人事处过来找我。她是副处长,三十八岁,总是穿着黑色的套装,说话轻声细语,但眼睛很亮,像是能看透人心。

"听说你的方案被选中了?"她在我的工位旁边停下来。

"还不确定,要等高主任那边的消息。"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信息流广告加短链投放的组合,我看过类似的案例,效果确实不错。"郑琳说着,目光在我的电脑屏幕上停留了一下,"有时候新的思路比经验更重要。"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是笑了笑。郑琳走后,我继续修改下周要用的PPT。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和空调的嗡鸣声。

第二天上午,高伟叫我到他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比我们的工位大很多,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管理类的书籍。他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致远,你的方案我看了,想法确实不错,但是可能需要一些调整。"他指着文件上的几处地方,"这里的数据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了,还有这个投放策略,风险控制方面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我看着文件,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红色的修改意见。原本的创新点被大部分删除了,替换成了一些更加保守的方案。

"我让王学斌帮你完善一下,他在这方面有经验。"高伟说道。

王学斌是部门里的老员工,四十三岁,做事稳重,但缺乏创新精神。他的方案总是中规中矩,不会出错,但也不会有什么亮点。

我拿着修改后的文件回到工位上。原本的《年度营销推广策略优化方案》已经变成了《年度营销推广工作总结与计划》,内容也从创新的投放策略变成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方式。我看着这些熟悉的套路和模板,感觉就像是看到了去年的方案。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听到同事们在讨论年会的事情。

"听说今年的年会发言名单已经定了,都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小张一边吃着盒饭一边说道。

"那是当然的,年会这种场合,都是领导们展示成果的机会。"老李接话道,"不过我听说企划部原本是要安排小林发言的,后来又改了。"

"为什么改了?"小张问。

"还不是因为资历不够,年会这种正式场合,怎么能让一个副主任上台发言呢?"老李压低了声音,"虽然小林的能力大家都看得到,但是规矩就是规矩。"

我低着头继续吃饭,假装没有听到他们的对话。其实我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昨天高伟已经跟我说过了,说是"考虑到整体形象",决定由他自己来做年会发言。

下午的时候,我收到了年会筹备组发来的通知,说是需要我协助准备发言用的PPT。我打开邮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文档标题:《企划部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这就是我的方案,只是署名变成了高伟。

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重新制作PPT,调整字体和配色,确保每一页都符合年会的标准。做完这些,天已经黑了,办公室里只剩下几个加班的同事。我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经过高伟办公室的时候,看到他还在里面打电话。

"是的,陈总,方案已经准备好了...对,这次的创新点确实不错...好的,我会在年会上详细汇报。"

我没有停留,径直走向电梯。

02

年会在市里最好的酒店举行。十二月的早晨格外寒冷,我提前半个小时到达会场,帮助工作人员调试投影设备。会议室很大,能容纳三百多人,前排摆着主席台,上面放着六把椅子,都是给正处级以上干部准备的。

九点钟,与会人员陆续到达。我看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穿着正装,神采奕奕地走进会场。郑琳也来了,她穿着深蓝色的套装,远远地朝我点了点头。

九点二十分,高伟匆匆赶到。他看起来有些紧张,额头上有细密的汗珠。

"致远,你来得正好。"他走到我身边,"一会儿你坐到主席台上去,负责控制PPT的播放,我发言的时候你配合一下。"

我有些意外。主席台一直是正处级以上干部的席位,让我坐上去似乎不太合适。但是高伟已经转身去跟其他人打招呼了,我也没有机会多问。

九点半,会议正式开始。我坐在主席台的最后一把椅子上,手里拿着PPT的遥控器。从这个角度看下去,整个会场尽收眼底。我看到了企划部的同事们,他们坐在第三排,偶尔朝台上看一眼,目光里有些复杂的意味。

前面几个部门的汇报都进行得很顺利。每个发言人都准备充分,数据详实,图表精美。台下不时响起掌声,气氛很好。

轮到企划部汇报的时候,高伟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走向讲台。我准备打开PPT,却看到会务人员快步走到主席台边,在我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什么,但是看到高伟皱起了眉头。他向我这边看了一眼,然后走过来。

"致远,下去吧。"他的声音很轻,但是在安静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这里是正处级以上的安排,别让外单位的人看笑话。"

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热。整个会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摇头叹息。我站起身,尽量保持平静地走下主席台,坐到了后排的空位上。

高伟的汇报开始了。他的声音在音响系统里显得格外洪亮,讲述着企划部这一年来的工作成果。那些熟悉的数据和图表出现在大屏幕上,我知道每一个细节都来自于我的方案,但是现在它们有了新的主人。

"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信息流广告与短链投放相结合的策略..."高伟的声音在会场里回荡。

我低下头,开始整理手边的文件。这是我的习惯动作,每当感到尴尬或者不安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做一些机械性的工作来平复情绪。文件夹里有我准备的备用资料,还有一些数据分析报告,都整理得很整齐。

正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咔哒"一声被推开了。

整个会场安静下来,连高伟的汇报也停了。我抬起头,看到陈总迈步走进来。他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穿着深灰色的西装,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陈总的目光在会场里扫了一圈,最后停在我身上。

"林致远,你跟我出来一下。"

会场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转过头看着我,包括正在台上发言的高伟。我愣了几秒钟,然后站起身,跟着陈总走向门口。

走出会议室的时候,我听到身后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像是蜂群受到惊扰后发出的嗡鸣。

03

陈总带我来到会议室旁边的一个小会议室。这里很安静,只能隐约听到隔壁大会议室里传来的声音。他示意我坐下,自己也拉开椅子坐在对面。

"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出来吗?"陈总问道。

我摇摇头。

"前段时间,郑琳给我送来了一份方案,说是你做的。"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年度营销推广策略优化方案》,你还记得吗?"

我点点头。那是我交给高伟的原始版本,没想到郑琳会把它送到陈总那里。

"这个方案很有意思,特别是信息流广告和短链投放的组合策略。我让市场调研部门分析了一下,可行性很高,预期效果也不错。"陈总翻开文件夹,指着上面的几处批注,"总部决定设立一个专项推进组,专门负责这个项目的实施。"

我静静地听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准备让你来牵头这个项目。"陈总看着我,"青年创新小组,直接向总部汇报,权限相当于正职级别。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几分钟前,我还在为被赶下主席台的事情感到尴尬,现在却被告知要负责一个重要项目。

"陈总,我..."

"不用现在回答我。"陈总打断了我的话,"回去考虑一下,明天给我答复。另外,这件事暂时保密,等正式公告下来再说。"

他站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回过头说道:"有时候,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容易被埋没,但总会有人发现它的价值。"

我独自坐在小会议室里,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从云层的缝隙里射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想起刚才在大会议室里发生的事情,那种被众人注视的尴尬感觉仿佛还残留在身上。

半个小时后,我回到大会议室。年会已经接近尾声,各个部门的汇报都结束了,现在是自由交流时间。我看到高伟站在台下,正在跟几个其他部门的负责人聊天,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致远,你回来了。"郑琳走到我身边,"陈总找你什么事?"

"没什么,就是问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我含糊地回答道。

郑琳点点头,没有再追问。她似乎知道什么,但是没有说出来。

下午回到办公室,同事们都在讨论上午的年会。小张走过来问我:"致远,陈总为什么突然叫你出去?看起来挺神秘的。"

"可能是想了解一下我们部门的情况吧。"我随口回答道。

其实我也不确定该怎么解释这件事。陈总说要保密,但是这么多人看到了,总会有各种猜测。我决定先保持沉默,等正式公告下来再说。

当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大楼里很安静,只有保安偶尔巡逻的脚步声。我打开电脑,重新审视那份被高伟修改过的方案。现在看来,那些被删除的创新点恰恰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想起了郑琳说过的话:"有时候新的思路比经验更重要。"她是什么时候把我的原始方案送给陈总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但是没有答案。

第二天早上,我一到办公室就看到高伟在等我。他的脸色有些阴沉,看起来心情不太好。

"致远,昨天陈总找你谈了什么?"他直截了当地问道。

"就是了解一些工作情况。"我重复着昨天的回答。

"是关于方案的事情吗?"高伟的语气有些急促,"你有没有跟他提到什么特别的内容?"

我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高伟盯着我看了几秒钟,然后转身走开了。

上午十点,我接到人事处的电话,通知我去一趟。郑琳在办公室里等我,桌上放着一份正式的文件。

"恭喜你,林致远。"她微笑着说道,"青年创新小组的任命书,你现在是组长了。"

我接过文件,看到上面印着鲜红的公章。任命时间是今天,职务是青年创新小组组长,权限等同于正处级。

"这是陈总亲自批准的。"郑琳补充道,"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办公场地也安排好了,在十五楼。"

我仔细阅读着任命书上的每一个字,感觉有些不真实。几天前,我还只是一个副主任,现在却要负责一个独立的项目组。

"郑处长,能问一下,您是什么时候把我的方案送给陈总的?"我忍不住问道。

"上个月。"郑琳回答得很坦率,"我觉得那个方案很有价值,不应该被埋没。陈总看了之后,立即让相关部门做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在我被赶下主席台的同时,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正在上演。那份被高伟修改得面目全非的方案,它的原始版本早就已经得到了最高层的认可。

"有时候,坚持自己的想法比迎合别人的期待更重要。"郑琳说道,"你的创意很好,不要让任何人改变它。"

04

下午,正式的任命公告在公司内网上发布了。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企划部,同事们都跑过来祝贺我。小张激动地说:"致远,你真是太厉害了!青年创新小组,这可是总部直管的项目!"

老李也走过来握我的手:"早就看出来你不简单,现在总算是被认可了。"

但是我注意到,高伟的办公室里一直很安静。透过玻璃门,我看到他坐在办公桌后面,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第二天,我搬到了十五楼的新办公室。这里原本是一个会议室,现在被改装成了项目组的工作区域。办公桌、电脑、打印机,所有的设备都是新的。墙上贴着项目的时间表和目标分解图,看起来很专业。

郑琳来帮我安排工作交接。她带来了项目的详细资料,包括预算分配、人员配置和进度要求。

"总部给了你三个月的时间做出成果。"她说道,"如果效果好,这个项目会推广到全集团。"

我点点头,感到肩上的压力。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机会,更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开始组建项目团队。我从各个部门挑选了五个人,都是年轻有想法的员工。其中包括技术部的小王,市场部的小李,还有财务部的小陈。他们都很兴奋,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项目正式启动后,我每天都在新办公室里工作到很晚。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整个营销流程,从目标客户分析到广告投放策略,从效果监测到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

一周后,我遇到了第一个障碍。市场部的负责人拒绝配合我们的调研工作,理由是"项目组的权限范围不清楚"。我知道这是某些人在背后施压,试图阻挠项目的进展。

我没有直接找那个负责人理论,而是直接给陈总发了一份邮件,详细说明了遇到的问题。第二天,陈总回复了一份抄送给所有部门负责人的邮件,明确了项目组的权限范围,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

从那以后,阻力明显减少了。各个部门开始主动向我们提供数据和支持,项目进展变得顺利起来。

三周后,我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很令人满意:新的广告策略比传统方法的转化率高了百分之四十,成本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这个数据让我们所有人都很兴奋。

我把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给陈总。第二天,他亲自来到项目组,详细了解了我们的工作流程。

"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他看着数据报告说道,"下个月的董事会上,我会把这个项目作为重点案例来介绍。"

这天下午,高伟来找我。他看起来比以前憔悴了一些,头发也白了不少。

"致远,恭喜你。"他坐在我的办公桌对面,"项目做得很成功。"

"谢谢高主任。"我礼貌地回答道。

"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有能力,只是..."他停顿了一下,"有些时候,时机很重要。"

我没有接话,静静地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人事处刚刚通知我,我要调任顾问岗了。"高伟的声音有些低沉,"半退休性质,基本上就是养老了。"

我有些意外,但也觉得在意料之中。企划部需要新的血液,公司也需要新的思路。

"你这个性格,注定迟早能上来。"高伟站起身,准备离开,"我当年太保守了,总想着稳妥第一,结果错过了很多机会。"

他走到门口,回过头说道:"企划部以后就交给你了,好好干。"

05

一个月后,董事会如期召开。我被邀请参加,作为青年创新小组的代表向董事们汇报项目成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会议,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会议室在大楼的顶层,装修得很豪华。长长的会议桌能坐二十多个人,每个位置前都放着姓名牌。我的位置在中间偏后一点,旁边坐着几个其他项目的负责人。

陈总主持会议,首先介绍了集团的整体业绩情况,然后开始各个项目的汇报。轮到我的时候,我站起身走向讲台。

"各位董事,我是青年创新小组的林致远..."

我的汇报持续了二十分钟。我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果,用数据和图表说明了新策略的优势。台下的董事们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或者记录。

汇报结束后,有几个董事提出了问题。他们询问了项目的可复制性、风险控制和长期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我一一回答,感觉发挥得不错。

"很好的项目,很好的想法。"一位年长的董事说道,"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创新精神。"

会议结束后,陈总专门找到我。

"林致远,董事会对你的项目很满意。"他说道,"下个季度,我们准备在全集团推广这个策略。另外,企划部主任的位置空出来了,你有兴趣吗?"

我愣了一下。从副主任到主任,这个跨越比我想象的要快。

"当然,如果您认为我能够胜任的话。"我回答道。

"不是我认为,是事实证明了你能够胜任。"陈总微笑着说道,"正式任命下周就会下来。"

回到办公室,我坐在窗前,看着楼下的街景。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来往的行人匆匆忙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我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那个下午,我坐在同样的位置上,看着高伟拿走我的方案。那时候我以为这就是职场的规则,资历浅的人只能服从资历深的人。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规则不是资历,而是价值。

第二天,新的任命公告发布了。林致远,企划部主任。看到这个消息,同事们都很兴奋,纷纷过来祝贺。小张激动地说:"致远哥,以后我们就跟着你干了!"

老李也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早就看出来你不简单,现在总算是坐上了应该坐的位置。"

我微笑着回应每一个祝贺的同事,心情很平静。这个结果虽然来得比预期快,但是感觉很自然,就像水流到了该去的地方。

下午,我搬回了企划部。那个原本属于高伟的办公室现在是我的了。我坐在那张熟悉的办公桌后面,看着墙上的字画和书架上的书籍。一切都没有变,但是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我打开电脑,开始制定部门的新发展计划。青年创新小组的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我还有更多的想法等待实现。我要重新设计整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建立更有效的创新机制,让每一个有想法的员工都能得到应有的机会。

傍晚的时候,郑琳来找我。她穿着平时的黑色套装,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恭喜你,林主任。"她在办公桌对面坐下,"从副主任到主任,你用了多长时间?"

"三个月。"我回答道。

"很快。"她点点头,"不过这是应该的,有些人天生就适合做决策,而不是执行。"

"郑处长,我一直想问您一个问题。"我说道,"您为什么要帮我?"

郑琳想了想,然后说道:"因为我觉得你的想法有价值,不应该被埋没。另外,企业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敢于创新的人。"

她站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她回过头说道:"记住今天的感觉,林致远。当你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不要忘记当初是怎么走上来的。"

06

又是一个十一月。企划部的年终总结会议如期召开,地点还是那个能容纳三百多人的大会议室。我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面对着台下的所有员工。

会议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听我的汇报。我介绍着这一年来部门的工作成果,那些创新的项目,那些突破性的数据,那些让公司受益的策略。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的事情。"我看着台下的同事们说道,"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价值,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应该被看到。"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小张在第一排,他已经被提升为项目经理,正在负责一个重要的新媒体推广项目。我也看到了小李,她现在是我的副手,能力很强,很有前途。

汇报结束后,我走下主席台,和同事们一一握手交流。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我说:"坚持自己的想法,用结果说话。"

会议结束后,我回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新的项目方案,标题是《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方案》,署名是小陈。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值得认真考虑。

我拿起红笔,在方案上写下批注:"想法很好,建议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然后在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林致远。

窗外的夕阳还是那样温暖,照在办公桌上,照在那些充满希望的文件上。我知道,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这栋楼里埋头工作,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想法等待被发现。

而我要做的,就是确保每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不会被埋没。

来源:清希有话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