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西游》展览启幕,邀你开启穿越千年的沉浸奇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6:26 1

摘要:孙悟空的金箍棒从LED屏中破空而出,观众抬手就能召唤全息投影的神兽……《再现西游》沉浸式艺术大展日前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艺术长廊启幕,融合XR技术、光影艺术与传统美学的展览,让《西游记》从文字走向多维感官世界,成为一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孙悟空的金箍棒从LED屏中破空而出,观众抬手就能召唤全息投影的神兽……《再现西游》沉浸式艺术大展日前在上海中心大厦B2层艺术长廊启幕,融合XR技术、光影艺术与传统美学的展览,让《西游记》从文字走向多维感官世界,成为一场可触、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盛宴。

从古籍到全息 解码西游的文化基因

进入展厅,灯光骤变,“西游古籍”展区的泛黄书页在射灯下泛着柔光,从唐代玄奘取经的史料记载,到宋元话本中的“猴行者”雏形,再到明代世德堂本的百回定稿,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在图文间铺展。隔壁的“西游群像”画廊里,25幅脸谱作品正诉说着艺术的表达:取经团队的坚毅、神仙的飘逸、妖怪的诡谲,都通过传统勾线与岩彩上色技法,定格在笔墨流转间。

在“全息触摸神兽”区域,科技让神话角色“活”了过来。轻触感应板,玉面狐、金毛犼便以全息影像凌空现身,观众挥手时,神兽会摆首回应,鳞甲上的光影随动作流转。“互动取经之路”展区更将文字叙事转化为立体体验:层叠的灯光剪影勾勒出女儿国、火焰山的轮廓,80寸大屏循环播放沿途风貌解析,墙面展板则藏着“三打白骨精”背后的人性思辨,让观众在行走中完成从“看热闹”到“读深意”的跨越。

最令人惊叹的是“720°时空隧道”。全景LED屏构成的长廊里,山川河流随脚步向后奔涌,驻足时,蟠桃会的仙鹤便从头顶掠过;迈步时,东海龙宫的巨浪会为你劈开前路。立体音浪裹挟着风声、雷声擦耳而过,让人真切体会到“缩地成寸”的奇幻。

在光影与镜像中 触摸神话的千面风华

穿过时空隧道,300平方米的“数字光影大厅”豁然开朗。9块巨幕联动组成的全景矩阵,正以恢宏镜头演绎“大闹天宫”:孙悟空的金箍棒扫过天际,十万天兵的铠甲反射出万道金光,观众仿佛站在南天门下,亲历这场惊天动地的对决。动态镜头语言让静态文字活了起来,“三打白骨精”的悬念、“真假美猴王”的迷局,都在光影流转中变得触手可及。

而散落各处的主题展区,则编织出神话的细节肌理。“千鹤争鸣”区,百只金属白鹤悬浮空中,光影流动时,羽翼折射出碎金般的光泽,让人想起孙悟空拔毫变鹤的神通;“盘丝洞迷宫”里,镜面反射出无数蜘蛛精的剪影,每一次转身都可能撞见新的“陷阱”,惊险中藏着对原著场景的巧妙呼应;“悟空成佛莲花空间”中,镜面与莲灯交织出无边莲海,静坐的悟空插画在光影中若隐若现,禅意与奇幻在此交融。

“西游名画之光”展区更是将浪漫推向极致:数百个印满西游故事的灯笼悬于镜面空间,反射出星海般的璀璨。抬头时,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嫦娥的广袖在“星空”中交错;低头时,自己的身影也成了这片神话宇宙的一部分。

化身“取经人” 在虚拟世界亲历神话

戴上VR头显的瞬间,脚下的展厅地面仿佛化作云端——在“XR互动探索空间”,观众已不再是故事的旁观者。眼前是水帘洞的飞瀑流泉,耳畔传来花果山群猴的喧闹,伸手可触的石凳上,美猴王正把玩着金光闪闪的金箍棒。这里以VR技术1:1还原了取经路上的经典场景,从火焰山的灼热气浪到流沙河的汹涌波涛,感官细节的精准复刻让人忘记现实边界。

“原来‘七十二变’能用动作捕捉技术实现!”年轻观众张琪挥动手臂,虚拟世界中的“自己”便化作青鸟冲上云霄。展览将神话中的“神通”拆解为可体验的科技原理,比如通过传感器识别肢体动作,让“腾云驾雾”成为可操作的交互设计。

展览以“可感、可触、可参与”的体验,邀请每个人踏上属于自己的“取经路”——毕竟,读懂西游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关于勇气、智慧与成长的修行。

来源:汤殷权论语讲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