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秋季节,蚊虫活跃,不仅叮咬扰人,更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者。了解蚊媒疾病知识,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对守护健康至关重要。
夏秋季节,蚊虫活跃,不仅叮咬扰人,更是多种严重疾病的传播者。了解蚊媒疾病知识,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对守护健康至关重要。
一、蚊媒传播疾病:不只是痒那么简单
蚊媒传播疾病是指由蚊子叮咬将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从感染者或动物传播给健康人引起的疾病。常见的蚊媒疾病包括:
1.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痛、肌肉关节痛(“断骨热”)、皮疹、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重症可危及生命。
2. 疟疾:由疟原虫引起。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冷、高热、大汗淋漓(寒战-高热-大汗三部曲),伴头痛、乏力、贫血、脾肿大。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3. 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轻者发热头痛,重者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死率高,后遗症严重。
4.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突发高热、严重关节疼痛(可长期持续)和皮疹为主要特征。
二、蚊子如何传播疾病?
蚊子(主要是雌蚊)在叮咬感染了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时吸入带病原体的血液。病原体在蚊子体内繁殖或发育。当这只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便随其唾液注入人体,导致感染。
三、防蚊灭蚊:守护健康的关键防线
预防蚊媒疾病的核心是**避免蚊虫叮咬**和**减少蚊虫孳生**:
1. 清除孳生地:
翻盆倒罐: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等处的废弃容器(瓶、罐、盆、缸、轮胎等),避免积水。
疏通沟渠:保持排水沟渠畅通,清除淤泥杂草。
管理水生植物:家中水养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至少每周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
遮盖储水: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如消防桶、浇花桶)务必加盖密封。
整治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填平洼地。
2. 物理防护:
安装纱门纱窗:有效阻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幼儿和夜间休息时,蚊帐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护屏障(推荐使用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效果更佳)。
着长袖长裤:在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和黄昏)外出,尽量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
3. 化学防护:
使用驱蚊剂:在外露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喷洒)含有有效成分(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伊默宁IR3535、柠檬桉油OLE)的驱蚊产品,按说明书使用,注意安全(特别是儿童)。
使用蚊香/电蚊液:在室内使用时注意通风安全。
4. 特殊人群防护:
孕妇、婴幼儿:优先选择物理防蚊(蚊帐、纱窗、长衣裤),谨慎使用驱蚊产品,并严格按说明书及年龄限制使用。
旅行者:前往蚊媒疾病流行区前,了解当地疫情,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咨询医生进行预防性服药(如疟疾)或接种疫苗(如黄热病、乙脑)。
四、出现症状怎么办?
如果在蚊虫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热、头痛、皮疹、关节痛、出血倾向、意识障碍等疑似蚊媒传染病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蚊虫叮咬史、旅行史(特别是去过国内外疫区)和居住环境情况。
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防止重症和死亡至关重要。
五、牢记口诀
清积水,绝根源(蚊子无处生)
装纱窗,挂蚊帐(物理阻隔强)
外出时,长袖穿(减少暴露面)
驱蚊剂,科学选(防护更周全)
有症状,速就医(早治保安康)
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