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风云变幻,最近卤味上市公司集体业绩不景气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让人们不禁心生疑问:曾经备受追捧的卤味,为何如今卖不动了呢?
曾几何时,卤味行业蓬勃发展,各大卤味巨头一路高歌猛进,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开设,业绩也是蒸蒸日上。
然而,风云变幻,最近卤味上市公司集体业绩不景气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让人们不禁心生疑问:曾经备受追捧的卤味,为何如今卖不动了呢?
“这八戒香耳,我以为是一斤 33.9 元,结果是 250 克,只有半斤。” 在成都经天路一家全国连锁卤味门店,消费者张天生摇头感叹,直言有吃不起的感觉。
事实上,类似张天生这样的感受,并非个例,许多消费者都在抱怨如今的卤味价格实在过高。
即便价格居高不下,对于全国化的卤味连锁头部企业而言,2024 年的业绩表现却差强人意。从各大卤味企业发布的财报数据中,便能清晰地看出这一严峻形势。
周黑鸭、紫燕食品、绝味食品、煌上煌等知名品牌,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不仅如此,这些头部企业的门店数量,在 2024 年也呈现出收缩态势。
紫燕食品和绝味食品甚至在财报中,不再公布其线下门店数量,个中缘由,引人深思。
具体来看,截至 2024 年年末,煌上煌专卖店数量降至 3660 家,相较于上一年同期,减少了 837 家。
加盟店数量更是从 2023 年的 4235 家,锐减至 3419 家,减少了 816 家,加盟模式收入为 11.1 亿元,同比下降 11.99%。
周黑鸭的门店总数为 3031 家,其中自营门店 1591 家,特许经营门店 1440 家,2024 年的门店总数较 2023 年减少了 785 家。
打开绝味鸭脖的小程序,定位到成都片区的门店,黑鸭鸭脖 18 元 / 180 克,招牌鸭心 12 元 / 140 克,招牌鸭肠 18 元 / 90 克,黑鸭鸭掌 18 元 / 130 克,若换算成斤来计算,鸭肠价格高达 100 元 / 斤左右,如此高昂的价格,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纷纷咋舌。
卤味巨头们的产品价格,却没有顺应消费者的这种观念转变,反而逐年攀升。一方面,这些巨头为了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在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
一些品牌会邀请知名明星代言,在各大媒体平台投放大量广告,这些费用最终都被转嫁到了产品价格上。
以某知名卤味品牌为例,其在过去几年间,频繁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投放广告,广告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逐年上升。
同时,为了确保原材料的新鲜度和品质,该品牌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采购优质食材,这使得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
此外,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都反映在了产品价格上。
卤味巨头们实施高价策略,并非毫无道理可言。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额外的成本支出。
在管理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架构变得愈发复杂,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这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增加。
运营方面,企业需要维持庞大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产品的及时配送,这涉及到物流、仓储等多个环节,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在技术投入上,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和配方,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卤味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入门门槛相对较低。这一特点,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投资者纷纷涌入这个市场。各地的小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当地市场站稳了脚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小商铺通常采用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能够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种类和口味。
在一些喜欢吃辣的地区,小商铺会推出各种辣味浓郁的卤味产品;而在一些口味清淡的地区,则会主打鲜香口味的卤味。
由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小商铺的运营成本也较低,无需承担高额的房租、员工工资和广告费用等。
这使得它们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新鲜美味的卤味产品,满足周边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与此同时,新锐卤味企业也如潮水般不断涌现。
它们采用新颖的包装材料和独特的设计风格,使产品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其实,从整个卤味市场的大环境来看,并非是卤味产品本身失去了市场,卖不动了,而是那些价格高昂的卤味巨头的产品,遭遇了销售困境,这才是当前卤味行业面临的最核心问题。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卤味巨头们如果不能及时洞察市场变化,调整自身战略,解决产品价格与价值不匹配、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就很难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
曾经在市场中风光无限的卤味巨头们,如今正面临着业绩不景气的严峻挑战。
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高价策略的弊端、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卤味巨头产品卖不动的现状。
来源:食味菜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