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自成经过长期的斗争,建立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城,即位称帝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战斗和拼搏,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年底,达到了兴盛时期,在张献忠、罗汝才等率领的军队在湖广四川等地蓬勃发展,河南陕西等地流寇土
李自成经过长期的斗争,建立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城,即位称帝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战斗和拼搏,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年底,达到了兴盛时期,在张献忠、罗汝才等率领的军队在湖广四川等地蓬勃发展,河南陕西等地流寇土寇兴起,为李自成起义军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
一批知识分子的加入,增强思想和精神力量,举人李岩、牛金星和卜师宋献策,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确立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他们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方针政策,并得到了基本的贯彻执行,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受到了欢迎
对王公贵族官员豪强执行罚没追赃的方式获得军饷,实施减免税负、赈济贫穷、严明纪律、不扰害群众的措施,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李自成的起义军则由散兵游勇转变成富有纪律约束的正规军队。并且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也对外发布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广为传播,发挥了重大效用和影响。
使大量的人民群众纷纷加入到李自成的起义队伍中来,壮大了规模和实力,成为最强大的部队。并且有效联合罗汝才、革左五营等部队,更是如虎添翼。攻占了洛阳,开封,襄阳等重镇,建立了陕西河南的根据地。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征战陕西,河南胡广江北四川等地。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称大顺王,并确立了进军北京城的规划,进军晋燕地区,占领太原宁武等重镇,一路势如破竹,望风而靡,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抵达北京城下。
三月十九日下中午,李自成毡笠缥衣,乘乌驳马由奉天门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眉山自缢而亡,标志着延续了近300年的明王朝灭亡。也是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达到鼎盛时期。仅仅待了42天,于四月二十九日仓皇登基称帝后离开北京城,昙花一现。
被明朝军队和满清军队共同联合,一路被追击,接连失败,一年后被消灭了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地方武装杀害。在较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但也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和矛盾。
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李自成自身的问题。李自成慈善敦厚,简朴务实,不好酒色,真诚对待官兵,团结一心,赢得了欢迎。但是李自成没有求贤纳士的胸怀和格局,没有强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没有高远的志向和胸襟,存在着强烈的机会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小农意识。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没有确定理性光明的方向和战略。
李自成黯然离开北京城
其次是进军北京占领京城,没有做好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没有确立系统完备的长远战略,没有规划接管政权的全面详细的措施。大部队进入北京城没有制定有效约束管理治理军队的方法和制度。
重要的官员将领因偶然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居功自傲,耽于享乐,变得奢靡消极。没有合理的规划部队在接管政权、维持秩序防范外部侵犯方面进行合理的部署和规划。
造成了内部的混乱,暴露了流寇匪徒的暴行和混乱,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影响。丧失了人心,丧失了战斗力和意志力。这是军事上重大的错误和问题。
再次就是没有合理有效的吸收明朝的官员和贤良有为之士纳入到政府序列,有效的促进政治的运转和政权的过渡。以部队为编制的追赃过度化的扩大化现象,大肆敛财敲诈抢掠,使王公贵族朝臣官员豪强等遭受了致命的损失和伤害,造成了潜在的敌人和祸患,形成了强大的对立面儿和反对派,时机成熟就成为巨大的风险和隐患。
第四方面没有能够对北方满清军队进行防范和应对的措施。使明朝军队降将随时转向满清政权,实现联合,共同应对起义军,造成严重祸害。这也是山海关战役失败,仓皇逃离北京城的直接原因。
另外牛金星刘宗敏为代表的腐化堕落上层高官将领,丧失了斗志缺乏忧患意识才能低下目光狭隘自私,也决定了其余均的格局和方向。
最终酿成了重要谋臣理智有能力的李岩,被牛金星进谗言而遭杀害,内部矛盾激化。难以团结一心应对敌对势力,一路败绩最终灭亡。
来源:鹤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