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工厂,已经智能到Next Level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20:52 1

摘要:2024年底,长春造车故事再添新篇,由奥迪与一汽集团、大众中国在此合资建设的奥迪一汽智能生态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奥迪在中国的首个纯电动车专属生产基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长春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的故事始终与汽车工业的技术变革紧密交织。

2024年底,长春造车故事再添新篇,由奥迪与一汽集团、大众中国在此合资建设的奥迪一汽智能生态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奥迪在中国的首个纯电动车专属生产基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工厂设计阶段就被注入了“数字孪生”基因,借助三维扫描技术实时匹配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提前干涉检查

奥迪一汽智能生态工厂占地154万平方米,规划年产能15万辆,通过100%使用绿色能源、生产废弃物100%回收、生产及生活废水100%循环使用等多项措施,实现投产即达“近零碳排放”。

这座工厂肩负一汽奥迪 Q6L e-tron 、A6L e-tron 家族新能源车型的生产重任,是奥迪全球化、电动化战略的重要支点。

在这座工厂里,每辆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诞生都伴随一份专属的“质量成长档案”——所有流程通过一个中央集成的IT架构互联互通(大众集团在中国首次部署),从一颗螺丝的拧紧扭矩,到智能检测、实时监测,所有数据都被精准记录,生产过程可控可视、智能高效。

深入这座工厂,你会被它的智能化所震撼。

冲压的六重奏

一辆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制造,从冲压车间对钢、铝卷料的铺展切割开始。

天车抓取钢材送入开卷落料生产线

卷料经过自动化开卷、落料与剪切,被送入整线吨位达9100吨的全封闭高速自动冲压线——这套冲压线拥有行业领先的6序全自动冲压工艺,首台压机吨位高达2500吨,为行业内吨位最大。

相较于行业普遍使用的4序或5序工艺,这套6序全自动冲压工艺能够更好地完成奥迪复杂动感的车身外观造型——为了适应1.2毫米厚的钢板和1.5毫米厚的铝板成型,奥迪采用了高于行业标准的±0.3毫米高精度模具,保证了冲压过程中,模具能完成更复杂的多向变形与边角延展,显著提升整车的型面张力与钣金细节控制。

六序冲压工艺为国际领先,确保车身更精致、造型更精准

此外,应用全球先进的“一模四件”工艺,一次冲压即可同时完成四件关键部件(如Q6L e-tron的四个门外板),能够大幅提升产能效率与零件一致性、减少误差堆积和批次偏差。

每个冲压完成的车身零件,都需经过线尾质检员100%的人工检查,哪怕0.1毫米的小瑕疵都难以逃脱他们的“火眼金睛”,确保零件棱线优美、品质卓越。

质检员质检环节

随后,零件被运往焊装车间进行车身骨架的焊接。

焊装,824台机器人的微米级对话

焊装车间是设备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生产车间,也正因如此,才能保证整车强度。正如焊装车间经理提到的:“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车身超过1/3以上采用航空级超高强度热成型钢,整个车身的高强度材料达83%以上,能够为用户打造一个铜墙铁壁般的安全环境”。

焊装车间

为确保焊点品质,在焊接前会采用激光清洗技术去除车身零件表面的氧化物,相较于传统酸洗技术,激光清洗能做到高效无损且环保。

焊装车间配备了824台机器人协同完成焊接作业。由于车身同时采用了大量的热成型钢和铝件,焊接引入了多种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比如:摩擦塞铆焊、铝点焊工艺等,在保障不同材质的零件间连接强度的同时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

824台机器人化身高效精准的焊工主力

焊接过程中,KUKA机器人每秒钟能完成1~2个焊点,精度可达0.1毫米,排除人为波动带来的误差,确保每一辆车的“钢铁骨架”都拥有一致的刚性和品质。

焊接完成后,每一道焊缝都会经过Smartray非接触式3D视觉系统的精密检测,系统将每个焊点参数与理想状态实时比对,任何细微异常都被立刻识别并修正,真正实现“每一毫米焊缝皆可托付生命”。

物流,空间跃迁的动脉

如此大规模的零部件转运与协同运作,离不开物流配送中心的精准调度与智能支撑。

在奥迪一汽智能生态工厂,物流配送中心的零部件收货、存储与配送已全面实现自动化,并深度嵌入整厂统一的IT架构,构建起了高效、稳定的智能物联网络。

在这里,通过全球领先的全自动托盘堆垛机与穿梭车立体库联动的解决方案,物流配送中心在仅9000平方米的空间内,实现了过去需30000平方米才能完成的存储容量。

AGV物流小车(自动导向搬运车)则承担了零部件从仓储到生产线的关键流转环节。AGV物流小车搭载先进的纹理映射导航技术,可通过扫描地面自然纹理自主导航,无需铺设额外基础设施,运行过程可实时更新地图,实现了灵活调度与高稳定性,真正做到“聪明灵活又可靠”。

目前通过AGV实现转运的器具共计43种,数量多达12000余个,占比90%以上,替代了大量物流人员作业,且AGV对工位信息的采集已达到80%以上,为工厂的无人化与数智化增添了一份强大的助力。

涂装的多彩净界

焊装好的一汽奥迪 Q6L e-tron 白车身被转运到涂装车间完成车身上色,Q6L e-tron 共有7种外饰油漆颜色。

涂装车间内部空气洁净度要求超越食品车间,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康采恩标准2010V的水性漆工艺,应用脱脂废水循环利用、排风再生循环、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在满足车身高品质涂装喷涂需求的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环保。

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白车身经过硅烷层、电泳层、预喷涂层、色漆层和清漆层五道工序,被赋予了流光溢彩的迷人颜色与卓越的防护性能。

涂装车间生产自动化率达74%。前处理电泳输送采用了先进的智能翻转传送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精准控制每一台奥迪车身的翻转动作。通过单独控制每台奥迪车身,不同车型的独特翻转曲线均可轻松设定,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灵活性。

全自动的前处理电泳翻转技术

在防腐工艺上,奥迪的空腔灌蜡技术独具优势,高温下熔融的蜡液被精准注入车身底部缝隙和空腔,形成致密保护膜,有效防止雨雪和盐分腐蚀,实现“三年无锈蚀、十二年无锈穿”的承诺。

电池,德系精工中国造

电池车间为奥迪PPE平台车型生产高压电池。电池车间86%的工序实现自动化,与行业相比减少50%以上人员投入。机器人精准执行模组组装、涂胶、拧紧和测试四类关键工艺。

电池模组组装

一汽奥迪 Q6L e-tron 的电池搭载了宁德时代的NMC三元锂电池模组,通过了436项测试,等效120万公里强化耐久试验,远超行业标准。

电池采用了奥迪首次为中国市场开发的阻止热扩散技术(STP)。假使极端情况发生,当单一电芯发生热扩散时,周围其他电芯不会发生连锁反映,有效降低热扩散影响。当单个电芯温度达到1100℃时,底壳的泄压槽被击穿,热量将通过底壳与底护板之间的预留通道迅速释放,避免热量的聚集和压力的升高,从而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电池包的密封胶采用独特的“永不固化”配方,能够长期保持粘性和防水防尘性能,同时便于后期拆卸和维修,降低成本和难度。

ABB机器人全自动涂胶工艺

基于800V高压平台,这款电池能够实现高效快充——仅需10分钟即可增加300公里续航,25分钟即可从5%充至80%,满足用户对续航和便利性的高要求。

生产好的电池被传输到总装车间底盘分装线进行组装。

总装车间的精密协奏

总装车间是整车制造的收官之站,这里的多项工艺采用全自动技术,包括整车空腔发泡、全景天幕、底盘结合等,生产自动化率达到35%,每120秒就有一辆高品质的一汽奥迪 Q6L e-tron 下线。

底盘分装线引入了3台多轴自动拧紧工作站(全球仅6台,其余3台位于德国本部),专用于PPE平台车型前桥、后桥与电池包等核心部件的拧紧作业,扭矩与角度精度可达±0.1%,每颗螺栓的拧紧数据实时采集,并可完整追溯长达15年,充分展现了德系制造对质量可控性的极致追求。

底盘组装完成后,视觉检测系统将以0.2毫米的识别精度,对螺栓的型号与安装位置、电池表面洁净度等进行360度全方位检测。检测结果实时显示于中控屏幕,确保第一时间识别与响应异常,以最大程度保障了装配过程的精度与一致性。

检测合格的底盘将被送至“婚礼结合”工位,实现与车身的高精度对接。在该工位,电子识别系统通过精密认证,确保车身与底盘在型号与位置上的精准匹配。11台机器人协同作业,自动完成螺栓抓取、拧紧及力矩数据的实时上传,装配过程高效且精准。

整车组装完成后,还要经历严苛的前束和转毂测试、路试、淋雨测试等环节,确保每一辆一汽奥迪 Q6L e-tron 完美无瑕。

可以说,奥迪一汽智能生态工厂展现了领先的生态理念、制造水平和创新技术。以这座工厂为圆心,30公里内50%的供应商网络构建起了高效的产业生态圈,成为奥迪“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璀璨注脚。

来源:高峰观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