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1年成立以来,志愿服务团便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兽医精神”为使命,依托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兽医学,构建起“老中青少”四代联动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学研志愿”一体发展模式。退休专家口述标本历史,传递学科匠心;青年教师组建技术顾问团,带领志愿者创建标本数字化
在兽医学科传承与科普惠民的广阔天地里
他们以专业为笔、以奉献为墨
架起科学与社会的桥梁
他们用四代接力的坚守
让兽医精神薪火相传
他们以“学研志愿”的融合实践
书写着青年服务国家的生动答卷
他们,是普及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是传承兽医精神的践行者
更是兽医学科与文化精神的传扬先锋
他们就是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
传薪:四代联动,筑牢志愿根基
自2021年成立以来,志愿服务团便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承兽医精神”为使命,依托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兽医学,构建起“老中青少”四代联动的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学研志愿”一体发展模式。退休专家口述标本历史,传递学科匠心;青年教师组建技术顾问团,带领志愿者创建标本数字化信息库;学生志愿者自主策划科普讲解大赛,指导青少年完成展区讲解——从8岁到89岁的代际传承,让450余名志愿者在双向赋能中成长。
薪火相传-青少年志愿者与特聘志愿者
团队设讲解部、宣传部与统筹部,明确培训标准,大学生年均服务约2200小时,中小学生经培训独立讲解年均超120小时,锻造出一支专业精、有情怀、能奉献的队伍。更以学生为主体孵化“北京中农兽艺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开发文创周边,让标本“活”起来,打造独具兽医特色的展馆IP。
动物医学标本馆的Logo与文创周边
兴农:三维发力,践行报国使命
紧扣国家战略,团队以兽医学科优势为支点,构建“科技兴农-健康守护-学科育人”三维服务体系,让志愿精神扎根大地。
科技兴农中,在荣誉团长张国中教授带领下,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野生动物病理万里行”,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家畜禽养殖企业、12家省市级动物园,为“头雁计划”学员定制课程,承接“三农”从业者2000余名,为乡村振兴注入兽医力量。
讲解团成员为“头雁计划”学员培训
健康守护上,联合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发起“同一健康”科普行动,举办13场科学开放日、26场科普大讲堂,深入社区开展“科学养宠”科普,覆盖1600余人次,生动阐释“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理念,筑牢公共卫生防线。
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举行科普讲座
文化育人里,当中小学生在中兽医药展柜前感受“大医精诚”,当社区群众在科普中领悟“同一健康”,兽医文化从知识传递升华为价值认同,团队用青春扛起“专业报国、科普筑梦”的担当。
育人:三全融合,创新培养范式
围绕三全育人核心,团队以“思政引领-实践砺能-科普创新”为主线,将志愿服务融入兽医拔尖人才培养,形成“专业赋能服务、实践反哺育人”的良性循环,2023年推动标本馆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
巴西农业部领导参观动物医学标本馆
思政铸魂,贯通“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开展“行走思政课堂”、老先生“口述历史”,获赠数十件历史档案;志愿教师牵头的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批北京市教改项目,讲授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2门,厚植学子家国情怀。
实践育人,年均支撑《动物解剖学》等18门课程教学,科普项目获评校级“一院一品”特色项目;学生通过标本建模等实践获“互联网+”北京赛区三等奖,建成含8500余件标本信息的数字化库,每件展品都有二维码“身份证”,强化专业素质。
科普创新,以“策展-讲解-研发”闭环模式,策划“原来兽医是这样”“中兽医药大发现”等专题活动,吸引新疆、贵州等8省份16个研学团,服务中小学生1200余人次,激活学科魅力。
弘声:多维传播,放大学科影响
搭建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标本库组成的融媒矩阵,推动兽医从专业领域向公众“破圈”,让学科声量持续倍增。团队在馆内网站与公众号发布推文累计阅读超8.7万人次;联动央视《最炫农科生》、北京卫视《亲爱的学弟学妹》等节目,呈现品牌实践,触达观众数百万人次。如今,标本馆已挂牌北京市关工委、中国兽医协会、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学科影响力的生动注脚。
以青春之力传薪火,以专业之能兴家国
动物医学标本馆志愿服务团
用坚守与创新
让兽医精神在科普中传承、在实践中绽放
为兽医学科发展与文化传播注入澎湃动能
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
在传扬学科与精神的道路上
书写更多青春华章
统筹 | 王乙然
编辑 | 俞晨依
审校 | 杨雨睿 姜承希 田澍澍
责编 | 范晨辉 姜萍萍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