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2年10月1日,一艘被日军征用的货轮运载1816名英军战俘驶向日本,在途径中国舟山群岛东极岛附近海域时意外被美军潜艇击中,上千名战俘被日军封锁在进水船舱内、等待着被“灭口”……最后,384名战俘被当地渔民冒死救获。
电影《东极岛》海报
1942年10月1日,一艘被日军征用的货轮运载1816名英军战俘驶向日本,在途径中国舟山群岛东极岛附近海域时意外被美军潜艇击中,上千名战俘被日军封锁在进水船舱内、等待着被“灭口”……最后,384名战俘被当地渔民冒死救获。
电影《东极岛》剧照
83年后,导演管虎、费振翔将这一几乎被淹没在历史进程褶缝里的国际义举搬上银幕,2025年暑期档工业指数最高电影《东极岛》的故事由此起源,“通过历史的棱镜折射人性的可能”成为电影团队创作的统一信念,漆黑、冰冷深海里封存的数字被重塑为热血澎湃、捍卫生命的人性群像,救人的无名英雄,因《东极岛》而在银幕上留名,也让那份血性与善良被全世界看见。
电影中,演员朱一龙饰演的渔民阿赑与吴磊饰演的弟弟阿荡潜入深海,突遭潜艇的阴影笼罩,“开局窒息”的压迫感在IMAX特制拍摄水下镜头加持下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导演管虎表示“IMAX以最接近人眼的视角参与到叙事之中,这很了不起。”
管虎:威斯敏斯特版型Trench风衣 Burberry
墨镜 杰尼亚Zegna眼镜
高伟喆:咖啡色小牛皮大衣、卵石灰紧密棉质府绸直身衬衫、
黑色防泼溅斜纹棉珠地纹理褶裥宽松长裤
均为Hermès
1942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海上大营救即将在8月8日公映日被纤毫毕现地带到观众面前。即便身处绝境,中国的普通人依然选择用血性去对抗暴行、用善良去拯救生命,正是不再任人宰割的血性觉醒与始终如一的担当,构成了这部影片最真实、最动人的灵魂。
《时尚芭莎》近日采访该片导演管虎、费振翔与摄影指导高伟喆,“重返”海上救援现场,一探光影之中的真相。
墨镜 杰尼亚Zegna眼镜
高伟喆:咖啡色小牛皮大衣、卵石灰紧密棉质府绸直身衬衫、
黑色防泼溅斜纹棉珠地纹理褶裥宽松长裤
均为Hermès
6年、210天、4分30秒
细节是“真相”的灵魂,也是电影的。
管虎与费振翔共同执导的《东极岛》早在6年前就开始筹备,为了还原1942年东极岛渔民的生存状态,剧组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筹备工作,收集了50余位亲历者的口述史。
在现在的成片里,不但借鉴了当年划船营救的渔民群体形象,更融合多位真实渔民的性格特质,塑造出细腻生动的群像。与大海相伴养成的血性与包容,面对绝境时的人性选择,都成为电影直面人心的创作与表达。
电影《东极岛》剧照
“我们并非要塑造完美英雄,而是想展现极端环境下普通人的选择”,编剧团队的共识让历史记载里只拥有“中国渔民”身份的普通人有了骨骼、血肉与灵魂。
为了让这些丰富人物行动的环境具有可信性,该片的场景真实性、还原度几乎接近“考古”的精确度,剧组复刻了十几艘上个世纪40年代的木质渔船,全部按照渔船“可下海”的专业标准制作,剧组请了30个专业造船师傅,做了3个月才把这些船完成。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为了还原昔日渔村,在现代化的今天干脆搭起一座渔村,用导演费振翔的话说,不用棚拍的形式而选择“造村”,就是希望演员们进入这个环境就有走进历史、故事的仪式感,运输材料的车辆不能上岛,剧组就人工搬运一块块石头,一根根木材。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当年渔民后代回忆祖辈故事,只能朴实地说一句:“听爷爷说,当时所有的船都出动了,海上落难人是一定要救的。”东极岛的海风心知却无言。所有这些细节依靠电影人的勇气、耐心与巨大的投入才能点点滴滴、真实地可视化。
电影《东极岛》剧照
在实景拍摄期间正值酷热天气,地表温度可以高达50度,并且在此期间剧组还遭遇了三次台风,所有这一切都考验着中国电影人,挑战着主创团队的信念感、专业度与意志力,当炽热、潮湿的海风再次吹拂过全部拍摄过程,人类最滚烫的情感被镜头一点点记录,对生命和希望力挽狂澜的抗争即将在大银幕中重现华章。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整部电影的水戏历时70天拍摄,说它是华语电影史上最长的水戏拍摄并不为过,除了重造渔村真海实拍之外,还有1:1还原历史沉船,在扬州影视基地“超级水景棚”9000平方米造浪池拍摄。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而对于即将走进电影院的普通观众而言,该片重要的水下场面都是IMAX特制拍摄完成,《东极岛》作为管虎导演暌违五年的第二部IMAX特制拍摄作品,无论技术的成熟度以及“邀请”技术参与故事叙事的自然感都再上一层浪,给予观众的都是前所未有的的视听享受。
黑色休闲长裤SANDRO
墨镜 杰尼亚Zegna眼镜
故事里的人物,塑造角色的演员也成为了“细节”凝聚者。据悉,与水有关的戏份在全片高达40%,水下戏份吃重,无论是潜水捞宝还是生死救援,都需要专业演员在完成力量型动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到有情感的表演,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动作戏与文戏在这部电影里是没办法壁垒清晰地区分,据摄影指导高伟喆介绍,在IMAX镜头下,演员面部表情细节会更加突出,这也是技术参与叙事的实证。
西装、衬衫、长裤、领带均为FENDI
正因为如此,演员就需要掌握较长时间水下闭气的能力,更要克服水浪、浮力对于表演、动作的干扰,因为拍戏的时候,一个浪头很有可能不受控制地打过来,初看都是“不可能的任务”,但管虎和费振翔两位导演锁定了实拍原则,无论岛上还是水下,就意味着演员必须接受这个严苛的挑战,塑造救援渔民的朱一龙、吴磊还有倪妮毫无犹豫,一同接受训练,上岛下海全方位“成为”渔民。水下实拍留下来的也都是记忆的细节。
朱一龙坦言:“在水下很难睁开眼睛,因为水流很大,睁眼的时候感觉有刀片或者沙子一直在磨自己的眼睛。”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吴磊始终记得从开拍前整理衣服到拍掉脸上的水泡,这个过程有“一分多钟”,“心里的压力和急迫感挺强。”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倪妮放弃了威亚的辅助,选择在浪里“生游”,肢体对抗水阻的力量感成为她传递角色精神力量的外化表现。
电影《东极岛》工作照
最后在剧组的记录中,演员水下静态闭气的纪录可以达到4分30秒的专业程度。筹备6年,拍摄210多天,水下静态闭气4分30秒。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电影《东极岛》在2025年8月8日与全国观众如约见面,光影为材,信念为帆,最后这一部电影就像一艘穿越历史迷雾的船只,将关于我们民族的海上史诗承载,让全世界都听到海风裹挟的呐喊,看到海浪覆盖下的血性。
电影《东极岛》剧照
对话导演管虎&费振翔
除了实拍没有其他办法
Q&AQ
A
时尚芭莎
管虎&费振翔
《时尚芭莎》:在筹备过程中,市场环境、观众喜好的变化有没有成为决定把这个故事拍出来的干扰因素?
我是这么看这个事儿,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好的故事,好的人物,在任何时间、任何社会环境下都应该是受欢迎的,所以我不太去考虑外在的因素,把自己的创作做到最好,我相信未来会给出好的结果,无论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经历了这么多年,高高低低起伏,始终在变化,但是好故事和好人物从来都是刚需。
墨镜 杰尼亚Zegna眼镜
《东极岛》这个项目筹备了不少时间,在前期过程中最困难的挑战是什么?
因为我们确定了实拍的原则,因此最困难的就是要还原真实。(片场)任何一块砖一块材料都需要漂洋过海四五个小时,然后坐轮船,通过最原始的人力运输到场地,然后再搭建,当时我们是在非常炎热的夏天拍摄,所以呈现出来的就是当时环境真实的质感。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拍电影有时候就是看天吃饭,当我们把所有的砖头、材料都搬到岛上,拍摄的时候刚好赶上每一年的台风季,有可能我们费那么大劲搭了一个村子,台风一来就全都没有了。
《东极岛》这个故事听起来就觉得它天然具备“大片体质”,如果拍成故事片,是不是就意味着它的投资、工业化程度甚至团队的专业程度都是这个行业里高规格的?
对于电影是不是大片,这个故事对我个人的吸引力就是拍“水”戏,懂行的人都知道沾水的电影难度有多高,所以我们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很多科学、严谨的实验,去创作条件,所有这一切对于电影人来说都值得满怀兴趣地去投入,它工业化程度高所需要的探索是一方面,但我心里觉得是这个故事足够好,有魅力,才值得整个团队包括演员为此付出,它终于与观众见面了,让全世界都看到,原来有那么一件了不起的正义之举。
电影《东极岛》剧照
那除了这么大的投入这么艰难的过程,东极岛渔民救援的故事是不是并没有什么讨巧的方式完成?
笨,这个字我和管虎导演都说了很多次,这个“笨”字应该怎么理解呢,在筹备的过程中有大量关于水下拍摄的技术难关,在以前的中国电影里真的没有人做过,只能靠我们一点点地去研究,想办法克服。
或许我们在此之前拍一个简单的,近似梦境的场景,就拍入水这一下子,但在这部电影里是不可能的,接近40%的戏份都与水有关,之前没有过,必须拍出来。其实我们刚开始也接触到国外一些有经验的特效团队,美国的、韩国的,聊来聊去,突然发现这么大的体量他们也没拍过,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决定用一个最笨的办法,就是纯实拍。
我觉得我们团队是有共识的,相对于技术配备来说,把这部电影拍出来最重要的是靠信念感。
电影在今年戛纳期间有17分钟花絮的展示,现场媒体都觉得水下戏份相当震撼,水戏是影片最大的看点吗?有哪些挑战?
一部电影不能只看技术,除了技术还应该有超越技术(的情感),对观众的打动。首先它来源于真实的历史,然后我们取材真实故事之下展示一群渔民凭热血、善良去救人的过程,我觉得拍得好不好主要在于我们能否真实地去展示这群人,展示人性。
首先《东极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它主要目的不是展示战争的面貌,关于40%的“水”戏中间还包括大量的本体内容,就是人物之间的情感互动,所以这才是我们这部电影最可看的,就是看我们中国的渔民有勇气,有血性去反抗侵略、去救起英国战俘。在水中表演最难的不是动作、技术,而是你在水下如何让演员还能细致地去表达自己的感觉,这个是更难的。
在水下拍,又兼顾人性的内容,那么在调度演员表演这个层面上,本片有没有一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我们有几个非常好的演员,大家都知道,朱一龙、吴磊还有倪妮等等,他们都很成熟,在看剧本的时候已经吃透人物,然后就是大家一起磨合,为了符合实拍的标准,我们的方法就是先排练,如果有在水下的表演,那就真的下水排,我们有一句话说在水下就是800度近视,演员之间真的看不清楚对方,基本就要靠直觉的反应。
所以除了在水下一遍一遍地来,真的没有可以去参考的经验。他们平均一口气闭着下水要三分多钟,一个镜头拍完才能上来,人下去还有气泡,要拍掉,还要等摄影机调试好角度,这个过程全准备好就要一分多钟,如果在陆地上表演可能会从容一些,但在水下一口气闭着你想得多难,但精彩的地方也在于那种瞬间,直觉、本能的反应,我们的演员每一遍演完时,大家都觉得不错还给掌声,他们还说不行,可以再来一条。说真的,我们的演员很棒。
《东极岛》作为管虎导演暌违五年的第二部IMAX特制拍摄作品,重要的水下戏份都是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那么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呢?
水下的世界不同于之前陆地拍摄,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为了区分这种体验,我们重要的水下场景全程使用IMAX技术,除了保持真实感的同时,它本身也是参与叙事的,观众可以带着角色的视角去体验水下氛围的紧张刺激,还有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
“东极岛”的故事在搬上大银幕之后,对于电影本身来说,从文本、故事的角度想请导演分享一下如何去平衡历史的真实性与故事的传奇性。
东极岛的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我们的团队做广泛调研,查出了那么厚的史料,这是我们依托的真实,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去创作故事。我们的人物,他们的来处是可信的。
包括我之前拍摄的《老炮儿》,没有六爷这个人,但他也是我认识的,现实生活中几个真实的人合成的。对于“东极岛”来说,我们要记得曾经真的有这样的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这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真实。
电影《东极岛》出现在2025年的暑期档,成为被瞩目的大片,那么它的上映对于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饱含着中国人的血性,我很早就听说过,就希望拍出来,等于说命运带领着我,有一个声音呼唤着,终于在今天它即将上映,这就是我认为的意义。
IMAX特制拍摄带来美学体验
Q&AQ
A
时尚芭莎
高伟喆
是不是采取了IMAX特制拍摄,就意味着对演员在水下表演的要求更高了?
演员在水下真实表演的程度就要与摄影机保持同步,我们把大海分为浅海、深海区,不同的深度光线在里面就有不同的表现,有折射、投射还有反射等等,最后还有光线在水下的逐渐消失,那么这种极致、真实的光线变化最后都通过摄影机的拍摄还原出来,这就要求演员在水下的反应也是很真实的,比如他们下水之后,怎么做动作,怎么做表情,甚至面对水阻时的动作反应在镜头前都看得特别清楚,这些内容都不可能通过预演被完全规划出来,很多时候靠的就是直觉反应,我们的演员经过大量的水下实践已经有了经验,下水之后一个浪打过来就能大概估摸出自己可能会位移多远,瞬间直觉判断相应地要怎么调整自己的动作,摄影机也会同步捕捉下来。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通过IMAX特制拍摄传递的“真实感”?
举一个例子,真实的深海是这样的,如果潜水超过10米以下光线就极大地衰减,不会有那么多光线下来,所以不可能是一个很亮的影像,这不符合客观,但与此同时我们要保持商业电影造型的新奇感,要兼顾真实性还有观众的观感,IMAX特制拍摄就能够将这些诉求比较好地平衡起来,它的画幅更大,能够清楚地呈现的细节更多,深海里对于未知的恐惧感就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情传递出来。
采用IMAX特制拍水下戏,感觉自己压力大吗?感觉这一切都值吗?
只要你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专注于如何把这一瞬间的镜头拍好,这一场戏拍好,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此时真的无暇顾及压力,反倒是电影快上映了,在等待观众的检阅时会有一些压力。至于这样拍摄这个故事值不值,等观众走进IMAX影厅看到时就一定明白,有个答案了。通过技术拍摄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题材,本质上都是承载着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人性情感,包括爱恨离别这种永恒的主题。
从摄影师的角度来说,拍摄《东极岛》的行业意义是什么?
我们说世界上有拍摄海上场景最好的电影,比如《敦刻尔克》,比如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现在我们团队所有人在摸索自己的、有特色的路线,在几乎全实拍的前提下,借助IMAX摄影机把发生在海上的历史故事拍出来了,我觉得这是最了不起的地方。
来源:时尚芭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