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合资品牌销量迎来反弹,最高增幅达到16%。而在下半年的第一个月,北京现代又传来了出人意料的好消息:最新销售数据显示,继6月逆势增长后,7月单月销量达17,761辆,同比增长41.5%,一举成为了合资阵营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2025年,在汽车市场涌动的暗流中,一场静默的转向已悄然到来。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合资品牌销量迎来反弹,最高增幅达到16%。而在下半年的第一个月,北京现代又传来了出人意料的好消息:最新销售数据显示,继6月逆势增长后,7月单月销量达17,761辆,同比增长41.5%,一举成为了合资阵营中增速最快的品牌之一。
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至暗时刻”之后,合资品牌为何能在当下迎来新的转机?它们经历了哪些转变,又是如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在价格战与流量战的漩涡中破茧重生的?在北京现代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重塑用户信任基石,品牌价值在于“全周期”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车与购买其他商品一样,“价值”是衡量一切因素的最终标准。但与购买其他商品不一样的是,购车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它的价值评判注定要延伸到一个更长的维度周期里。
于是,在认识产品、品牌的过程中,消费者们也必然会经历购车理念的深刻转向,从追逐参数配置转向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保障与耐用性评估,理性消费代替感性狂热的趋势,终究会成为主流。
因此,归根结底,北京现代的逆势增长源于对“真·质”理念的坚守,以品牌对自身始终不变的高标准,去打动那些同样拥有高标准的用户。2025年以来,北京现代推出一系列“真质实测”项目,通过公开透明的安全性能测试,将车身结构、电池防护等核心品质可视化。
以第五代胜达为例,今年4月,北京现代用一场行业罕见的“拆车”直播,让新车品质直接以最原始的状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经过1000小时不熄火怠速运转挑战后,第五代胜达的动力系统依旧精密、高效运转,发动机未发生积碳,这种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品质检验比任何数据营销都更直观、真诚,也让第五代胜达迅速累积起了口碑和声誉。
而在一幕幕类似的品质检测之下,北京现代似乎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营销路径,那就是将真实的品质呈现出来,成为用户信赖的重要支撑。这些测验不仅仅是对某款产品实力的认证,更展现了一个客观事实:经典车型能够穿越的不仅仅是时间周期的考验,也是全球不同消费者抛开不同文化习俗差异之后,对于一辆车本质上最核心的需求。
此外,作为一个已经扎根中国23年的老牌合资企业,北京现代也已经在中国本土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源和经验,足以支撑其针对中国消费者做出承诺的全生命周期体验和后备保障服务。
在今年华北地区反常的暴雨天气下,北京现代就成为了率先响应、为车主提供及时服务保障权益的汽车品牌,这样与用户真实、多维的沟通互动,也是其销量逆势增长的底层支撑。
战略破局,北京现代本土化的不止产品
坚守品质经营的车企,或许会被短期的市场趋势所冲击,但大浪淘沙后的理性回归仍会成为发展的主流。因此,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合资品牌当前的销量增长只是一个开端。而它成长的上限则取决于自身保持进取的态度。
在这一方面,北京现代的表现也一直走在合资车企前列。在过往23年历史经验的累积以及当下“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战略定位下,北京现代凭借对中国市场更深入的了解,已经开启了全方位的“进击”模式。
首先是本土化技术的持续落地。据官方信息,烟台研发中心主导的首款纯电SUV EO(ELEXIO)已经为北京现代正式开启“新能源品牌元年”。这款车型不仅仅是专门针对中国用户需求所开发的全新产品,也标志着现代集团技术本土化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北京现代也同样没有忘记燃油车消费者的需求,将以更大力度的投资推动燃油车技术持续升级,CVVD发动机等创新技术应用于途胜L等主力车型,实现燃油效率与动力性能的平衡,也实现燃油与新能源双线并举的理性发展。
其次是精准化用户运营的升级。今年以来,北京现代已经通过多元化营销活动打造了不少高品质的行业案例,“最珍贵的在身边”车主故事征集、“N line Club”全国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深化了用户情感共鸣;更值得一提的还有南京车友会“苏超之夜”等热点事件营销,帮助品牌再次实现了年轻圈层破圈。
而在渠道层面,北京现代也在通过区域迷你车展等活动深入三四线城市,以灵活形式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最终实现了销量的层层跃进。
写在最后:
坚守品质的品牌,终究会找到它的消费者。北京现代的销量突破,可以看作是合资品牌何以“重回主赛道”的一个典型案例。随着用户购车理念趋于理性,成熟的全球技术标准与体系化品质管控才是长期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唯一途径。
接下来,随着一系列新能源车型等新产品的上市,以及品牌用户运营、渠道管理的更多灵活本土化举措,加之“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的深化,这家拥有1200万用户积淀的企业,正用一种更加长期主义的方式,开启合资品牌以品质驱动增长的新周期。
来源:车壹条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