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头一直不太好,年轻时干农活落下的病根儿,这几年越发明显,尤其最近天气变凉,一到晚上就疼得睡不着觉。家里小孙子在旁边玩积木,偶尔抬头看她一眼,那眼神让我一阵心酸。老年病真不是小事,尤其是那些能让人吃不好、睡不着、走不动的病,才是最难熬的。
那天晚饭后,婆婆坐在沙发上揉着膝盖,嘴上说是“老毛病犯了”,但我一看她起身时那股吃力劲儿,心里咯噔一下。
骨头一直不太好,年轻时干农活落下的病根儿,这几年越发明显,尤其最近天气变凉,一到晚上就疼得睡不着觉。家里小孙子在旁边玩积木,偶尔抬头看她一眼,那眼神让我一阵心酸。老年病真不是小事,尤其是那些能让人吃不好、睡不着、走不动的病,才是最难熬的。
我婆婆其实吃得不差,一日三餐按时,饭菜也有荤有素。可她有个习惯,特别爱吃咸菜,不管做什么菜,总要加点酱油和咸菜才觉得有味儿。
盐吃多了,骨头钙流失更快,血压也容易飙高。我劝她少吃点,她嘴上答应,转头又往碗里加。很多老人都这样,味觉退化了,觉得咸才香,殊不知这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一个朋友的爸爸,前段时间查出帕金森,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碗一端就洒。他以前特别爱喝酒,说是活着就得有点乐趣。可酒精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累积的,等发现时已经晚了。
帕金森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它是悄悄在大脑里种下定时炸弹。等一爆炸,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连走路都不稳当,日子立马变样。
还有我邻居家老爷子,前几年还健步如飞,最近突然消瘦得厉害,整天没精神。送医院一查,是阿尔茨海默症初期。开始大家都以为他是年纪大了记性差,直到有天他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
这病最可怕的不是忘事,而是慢慢把一个人从世界里推开。家人再怎么照顾,也弥补不了他脑子里的空白。每次看到这些,我就特别想多做点啥,哪怕是一顿饭里少放点油盐,一个菜里多加点绿叶菜。
营养学里讲,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胃肠功能减弱,吃得再多,没消化也是白搭。关键在于吃对,不是吃多。像钙、维生素D、B族维生素,都是他们特别容易缺的。尤其是缺维D,骨头松得快,一摔就骨折,床一躺就是半年。
家里孩子最喜欢吃鸡蛋羹,婆婆一边喂他,一边自己也吃两口。我就趁机在鸡蛋羹里加了点虾皮和蘑菇粉,又鲜又补钙。这样的小窍门,老人吃得下,孩子也不挑嘴。补钙不一定非得喝牛奶,关键是看怎么搭配。比如绿叶菜、豆腐、小鱼干,这些都比单喝牛奶强得多。
我时常和婆婆一起去买菜,她喜欢自己挑,说看着新鲜才放心。但她常常绕开水果摊,说是吃不出味,不如来点咸菜下饭。我就偷偷买点香蕉、猕猴桃,切块放进酸奶里,她一看颜色鲜艳,嘴也馋了。老人不爱吃水果,是因为牙不好、味觉差,但身体却更需要这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我们家还有个规矩:晚饭后全家一起遛弯。小孙子骑滑板车,老两口慢慢走,有时候还会跟邻居聊几句。这种轻松的活动,比硬拉着老人去健身房靠谱多了。规律的活动能保持关节灵活,也有助于睡眠,尤其是对骨关节炎、糖尿病这些慢性病,有很大帮助。
说起来,糖尿病在我公公身上也折腾了好几年。一开始只是口渴、老上厕所,他觉得没事,直到一次体检血糖爆表。他特别爱吃甜食,尤其是白馒头、大米饭,一顿能吃两大碗。高碳水饮食是糖尿病的“温床”,尤其是精制米面,升糖快,控制不住就容易出问题。
现在他换成了杂粮饭,我每天换着花样做,有时候是燕麦红豆饭,有时候是玉米糙米饭。杂粮虽然口感粗一点,但吃多了也习惯了。升糖慢的食物能让血糖更平稳,胰岛细胞也不那么吃力。很多老人不理解这个道理,总觉得吃得少就不会得病,其实关键是吃得对。
说到底,老年病最怕的就是拖。一开始可能只是膝盖疼、忘性大、血糖高一点,但这些小毛病,往往是大问题的前奏。身体就像一台老机器,哪里松了点、歪了点,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所以日常养护才是最重要的,不能等摊上了病才想起来补救。
我婆婆现在也慢慢改过来了,咸菜少吃了,开始尝试吃粗粮和豆类。她最喜欢我做的红豆薏米粥,说清清爽爽、肚子舒服。饮食养生不是要吃得多,而是吃得巧。老人嘴巴刁,胃口小,更得用心去搭配每一口。
有一次,她心情不好,说膝盖又疼。我就给她泡了一杯黑豆枸杞水,暖暖的,喝完人都精神了。黑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枸杞补肝肾,搭在一起对老年人尤其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其实是身体最需要的贴心呵护。
小孙子最近迷上了给奶奶“做饭”,其实就是拿他的小厨房套装假装做菜。我看他们玩得开心,就把真正的胡萝卜削皮,切块蒸熟,让他“端”给奶奶吃。奶奶也配合着说真香,一口一口都吃了。一家人围着一餐饭,吃得健康,心里也就安稳了。
我身边有几个朋友的父母,因为平时饮食不注意,过了六十就开始各种毛病缠身。有的尿酸高、痛风发作走不了路,有的血压高到眼前发黑。这些病其实都和吃有关,不是年轻时没控制,而是老了也不当回事,结果拖成了大问题。
最难受的是,有些病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主动权。比如中风,发作起来说话含糊、半边身子动不了,家人照顾起来也辛苦。防中风的关键在于控制血脂和血压,而这些都和日常饮食和运动分不开。不是说不能吃肉,而是要控制频率和份量。
我现在给家里人做饭,油盐量都控制得比较细,炒菜也会多用蒸煮代替煎炸。比如蒸鱼、炖汤、焯菜这些方法,既能保留食材营养,又少油少盐。吃得健康不等于没味道,关键在于用心搭配。像姜、蒜、香菇、紫苏这些天然调味料,可以让菜更香,还对身体有益。
虽说老年病防不胜防,但只要平时多注意,养成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还是能把风险降下来的。我婆婆现在每天都坚持喝一杯温水+蜂蜜+柠檬片,说是清肠养胃,喝了精神头都好些。这些小动作不难,但坚持下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常说,人老了不是不能享受,而是要更懂得享受。不是非得大鱼大肉才叫好日子,一碗热粥、一盘时令菜、一个能下地走走的身体,才是真正的安稳日子。最痛苦的老年病,不只是身体的病,而是没办法自己照顾自己。
我现在做的每一顿饭、说的每一句话,不只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是希望我家人,能少得一种病,少受一次罪,活得有尊严,也活得自在。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协和营养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
3. 王陇德主编.《中国老年人健康饮食白皮书》.科学出版社.
4. 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HealthyAgeing.
5. 胡大一.《老年慢性病防治实用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
来源:汪医生健康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