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武汉。
“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武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8月6日,武汉市举办“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 全力绘就湿地花城美丽画卷”专场。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江波以《做城市园丁 建百姓园林 奋楫争先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为题,围绕“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三个关键词作主报告。
“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 全力绘就湿地花城美丽画卷”专场现场。记者彭年 摄
截至2024年底,武汉全市各类公园总数达1024座,绿道总长2426公里,林荫路总长3661公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一个个金字招牌,正是‘两山’理念在武汉落地生根最有力的注解。”黄江波报告。
生态之城
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积极范例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纵横交织,武汉的湿地占市域面积近1/4。“我们用心守护这份得天独厚的生态财富,全力擦亮国际湿地城市‘金名片’。”黄江波说。
眼下,超3万只夏候鸟正在沉湖湿地筑巢繁衍。这里曾经是百里荒湖。经过持续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沉湖湿地水质逐年变好,今年1月检测达到Ⅲ类水标准。
武汉涨渡湖湿地公园万鸟翔集。 记者金振强 摄
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在报告会上说,沉湖湿地自2013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来,12年间,记录到的鸟类种数从169种增加到301种,数量更是从2万多只增长到高峰期超过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沉湖湿地因此享有了“鸟类天堂”的美誉,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黄江波介绍,武汉奋力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了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首创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发布了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武汉注重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成杜公湖等国家湿地公园。与此同时,加强科技赋能,建立“空天水岸”智慧监测系统,守护4万公顷重要湿地。
“武汉用行动告诉世界:千万级人口的大城,也可以与自然共生共荣。”黄江波表示,在武汉,25万只候鸟用翅膀投下“生态信任票”;“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从零增长到540只,占全国总量21%;50处家门口的小微湿地,让“湿地入城”。
“我坚信,武汉必将以其‘国际湿地城市’的远见卓识,持续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更多积极范例。”《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通过视频连线作报告时说。
《湿地公约》秘书处副秘书长杰伊·奥尔德斯。视频截图
宜居之城
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
打造更舒适、更便利的休憩空间
谈到“宜居之城”,黄江波介绍,武汉以增绿提质为抓手,推进公园绿道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打造更舒适、更便利的休憩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2024年,武汉新改建108个公园,公园总量突破1000个,成为中部地区首座“千园之城”。园林和林业部门见缝插绿、立体织绿。770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遍布武汉三镇。近3年,武汉全市新增绿地3000余公顷。
黄江波表示,今年,武汉将建设提升各类公园150个,持续构建布局均衡、类型丰富、功能完备的五级公园体系,“着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在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上大步前行”。
“相信武汉有能力承担起中国公园城市建设的示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城乡规划学家吴志强通过视频寄语,武汉的公园城市建设,从“300米见绿、500米入园”到“公园20分钟效应”,一步一步从单点慢慢变成网络,完成整体空间绿色布局。
“如果将公园比作翡翠,那绿道恰似项链。”黄江波介绍,近年来,武汉沿东西山系、临两江百湖建绿道、织绿网。2024年6月,东湖绿道三期建成开放,实现105公里世界级滨湖绿道画圆,荣获城市土地学会“亚太区卓越奖”。
近期,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启动了全市绿道系统建设三年行动,将推进绿道从滨江、临湖到环山、入林,重点建设自然野趣的东西山系山林步道。
“绿道串起的不仅是沿途的风景、城市的文脉,更是市民游客健康快乐的舒心体验。”黄江波说。
世界花园大会。 (通讯员供图)
幸福之城
湿地花城打通绿色福利“神经末梢”
让绿意和繁花争相宠爱市民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用心用情打造‘百姓园林’,让绿意和繁花排队宠爱我们的市民朋友。”黄江波说。
黄江波介绍,武汉现有500座绿色驿站扎根社区,成为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新阵地、引领绿色生活方式的新平台、提升社区文明素养的新窗口。通过政府送技术、社区腾空间、企业捐物资,发动2000余名志愿者与市民共创绿意空间。
“这些实践背后,是超大城市的治理智慧。”武汉社科院农村与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哲学说,“武汉的绿色惠民,是制度搭台,群众唱戏。既美了城市,又暖了人心。”
绿色惠民理念也体现在武汉“以花绣城”的努力探索中。构建全域赏樱网,打造热门赏樱地。建设浪漫花路,110条重要道路绿化品质提升,200多万株月季为城市披上五彩锦绣。实施“公园+”行动,2024年全市公园游客量超1亿人次,举办公园文化活动830多场,“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品质”。
城市观察团成员陈章语报告会现场提问。记者王海 摄
“如果说湿地、公园、绿道是城市绿色空间的主动脉,公园文化活动、绿色驿站等就是绿色福利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进入市民日常生活。”城市观察团成员陈章语有感而发。
“我们将全心全意为大家提供更多更美的绿色空间。”在与“城市观察团”代表互动时,黄江波对广大市民的付出表示感谢,“正是大家的热心参与,武汉才越来越美。”并诚邀大家加入到增绿、兴绿、护绿的行列,期待大家做江城的“绿色合伙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将奋力为湖北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作出应有贡献。”黄江波表示,奋进新征程,武汉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将全力以赴建设美丽武汉,奋楫争先厚植支点建设的绿色底色,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贡献更大力量。
数说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类公园总数达1024座,绿道总长2426公里,林荫路总长3661公里。
·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纵横交织,湿地占市域面积近1/4。
· 770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遍布武汉三镇,65个口袋公园获评全省“最美”。
· 近三年,全市新增绿地3000余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 2024年全市公园游客量超1亿人次,举办公园文化活动830多场。
本场报告会将于8月11日(周一)晚间黄金时段,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WHTV-1)播出。
(统筹:耿愿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建华 唐婕 万建辉 明眺生 通讯员刘红蕾 向智 胡一洲 田聪 孙姝 张虹 摄影:彭年 金振强)
来源:九派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