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下高铁就被惊艳了,人行道干干净净!”7月29日,来自辽宁的游客付先生举着手机直播,这是他对延吉的深刻印象。在他的手机镜头里,延吉网红弹幕墙下的大理石路面泛着晨光,穿民族服饰拍照的姑娘们裙摆扫过地面,不见灰尘扬起。这个夏天,无数像付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在延吉
“刚下高铁就被惊艳了,人行道干干净净!”7月29日,来自辽宁的游客付先生举着手机直播,这是他对延吉的深刻印象。在他的手机镜头里,延吉网红弹幕墙下的大理石路面泛着晨光,穿民族服饰拍照的姑娘们裙摆扫过地面,不见灰尘扬起。这个夏天,无数像付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在延吉的街巷间收获着关于“干净”的惊喜体验,而这份清爽背后,藏着城市管理者的匠心巧思。
漫步延吉主次干道,最直观的感受是“连风都带着清爽”。正午时分的公园路,洗扫车缓缓驶过,高压水流冲刷过的路面映出商铺招牌的倒影。
这得益于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启的“降温除尘+深度保洁”模式——洒水车、洗扫车每日定时出动,沿着城市的主干道以及人员密集的商业街、广场等地,在高温时段为路面降温的同时,将路面上附着的泥沙、油污、残渣等顽固污渍清扫干净。“我们特意避开早晚高峰作业,中午增加作业频次,既不影响游客出行,又能保持路面清爽。”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了为何烈日下的延吉街头总能保持洁净。
让游客们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些曾容易被忽略的“城市角落”。在公园天桥,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张强正架着相机拍摄街景,镜头里桥面宽敞通畅,路人从容走过。“上次来的时候,这里挤满卖水果的小摊,走路需要侧着身子。”如今的天桥不仅无摊无杂,智能监控设备正在悄无声息中守护着井然的秩序。这种变化同样发生在延吉公园至水上市场周边,早市结束后的人行道上,看不到菜叶、塑料袋。哈尔滨游客王琳带着孩子边吃打糕边说:“没想到这么热闹的市场周边,地面能这么干净。”这背后,是城管队员们“错时执法+定点巡查”的坚守。在早间客流高峰时段,城管执法人员提前到岗,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监管力度,在人流高峰时随时维护,让每个转角都保持着“初见般”的整洁。
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更让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在西市场周边,曾让人头疼的占道经营不见了,商户们的商品整齐摆在店内,非机动车停放也变得规整有序。“以前经过这里,担心会被绊倒,现在安心多了,外地游客看着也舒心。”延吉市民吴辉说。这种安心感,来自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精细管理:针对商户店外经营问题,执法队员逐户走访,协助商户规划店内陈列空间;对流动摊贩,引导至划定的临时疏导点规范经营,既保障生计又维护秩序。
傍晚的布尔哈通河岸边,河北游客周明一家欣赏着晚霞,孩子在干净的步道上嬉闹。“原以为旅游城市人多、环境乱,没想到延吉能做到既热闹又整洁。”他不知道的是,这份整洁来自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市区划分为7个一级网格的精细管理——执法队员每天不少于6小时徒步巡查,社区网格员随时反馈问题,环卫工人及时清理垃圾,形成一张覆盖全城的“清洁网”。更动人的是细节:垃圾桶点位经过优化,既方便游客丢弃垃圾,又不影响街景;破损的条幅被及时换下,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文明提示。
一位网友离开延吉时,在社交平台发了段视频:镜头从干净的高铁站广场扫过,掠过清爽的街道,最后定格在环卫工人弯腰捡拾烟头的背影。“这座城市的干净,是刻在细节里的。”她配文道。正如游客们感受到的,延吉的清爽不仅是扫出来的洁净,更是管出来的秩序、服务出来的温度,这份从“面子”到“里子”的整洁,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座城市的模样。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