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我阅读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版一篇标题为“当美国总统表现得像个五岁小孩,我们该怎么办?”,作者强力批判特朗普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这个国家负责记录就业、工资和生产力的日常记分员,只因为数据让特朗普很没面子和难堪。
文︱谢悦汉
昨天我阅读美国《纽约时报》中文版一篇标题为“当美国总统表现得像个五岁小孩,我们该怎么办?”,作者强力批判特朗普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这个国家负责记录就业、工资和生产力的日常记分员,只因为数据让特朗普很没面子和难堪。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简称NY Times),总部设在纽约的美国报纸,创办于1851年,其影响力和读者群覆盖全球,在业内一直被视为全国性的“档案记录报”。《纽约时报》曾获得了130项普立兹奖,是获得最多此奖项的报纸。按发行量计算,它在全球排名第18位,在美国排名第3位。一份极具权威性的报章,却用如此不堪标题揶揄讥讽特朗普,内容鞭挞特朗普更加严厉。
作者指出“解雇统计官员,这不是在治理国家,这是在掀棋盘”,“大多数孩子都会学到,掀翻棋盘不会让他们成为赢家,只会让比赛结束”。“在民主制度中,同样的道理也成立。我们需要裁判,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领导者能够明白:公平地输掉比赛,远比靠强迫赢得比赛更光荣。因为当总统掀翻棋盘时,结束的不只是一场比赛。民主的碎片也会散落一地”。
相信这篇文章会长留在美国新闻学教科书中,和在美国历史书中。的确,从法律上讲,总统可以解雇该局局长,这个职位不受法规保护。但却是关于政府应如何运作的一套共识,一个基本理念是:总统不能操纵数据。更深层的风险是对制度信念的悄然侵蚀。如果我们连数据都不能相信,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作者指出,“当这些数据受到污染或看似不实的时候,连锁反应是巨大的。市场可能会对数据以及产生这些数据的国家失去信心”。
特朗普第二度当选美国总统,他曾口出狂言,可以令俄乌战争十日内停火,实现了吗?他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对全球各国作出恐吓和威胁,要“适者或就范者”才能生存,破坏全球贸易规则;他利用签证手段,扰乱计划要前往美国留学的学生或进修的学者;他甚至利用入境签证,刁难前往纽约联合国开会的中国外交官。
美国和欧盟谈判新贸易协议完成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挤出笑容称,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强硬的谈判者和交易者”,特朗普则插话强调:“但公平”——稍作停顿后又轻飘飘补上一句:“那其实并不重要。”全场哄堂大笑中,冯德莱恩将整个欧盟被特朗普羞辱时只能尴尬地沉默端坐。
前不久,当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拟承认巴勒斯坦立国,特朗普轻蔑地斥为“无足轻重”。面对一再被羞辱,欧洲怎么办?德国总理默茨疾呼“鉴于美国对欧洲命运漠不关心,必须结束依赖”,主张与法英启动“核共享”对话。德国《明镜》周刊呼吁,欧盟应开展“经济不结盟运动”。
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提出了一项惊动国际社会的法案,内容主张美国于2025年内完全退出联合国,终止对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的财政支持,并禁止参与联合国主导的国际谈判。该法案的核心论点是“联合国已成为攻击美国的场所”,支持者认为,美国退出联合国将更能维护其国家利益与全球领导地位。
事实上,特朗普已签署法案令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和再次退出教科文组织,以及宣布2026年1月27日起再次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气候协定》。他并且对欧洲各国发出警告,若它们不增加军费预算,美国也会考虑退出北约组织。
美国人民选出一个思想行为如5岁小孩当总统,可谓自作自受,特朗普目前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已逐渐破坏西方尊重普世价值,也令美国多年来建立诚信和威望荡然无存,这真是应验当今所有中国人的愿望,现阶段是“国运当头”。
来源:谢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