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餐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餐饮人均消费则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的50.0%降至31.3%。部分商家为打价格战,不惜牺牲食材品质、简化服务,
近年来,餐饮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而餐饮人均消费则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2023年的50.0%降至31.3%。部分商家为打价格战,不惜牺牲食材品质、简化服务,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损害消费者长期利益。
面对价格战下的“劣币”困境,中式餐饮头部品牌和府捞面再度顶住压力,以一串“硬数字”突围:2025年上半年,和府捞面实现营收近13亿元,营收、利润实现连续增长,双双创下近5年历史新高,集团会员人数突破3700万。
品质之上,价格“杀伤力”再升级
去年,当餐饮行业还在纠结价格调整是否会伤害品牌时,和府捞面就通过供应链体系的降本增效,率先将产品主流价格带杀入25—29元区间,打破了“高端=高价”的刻板印象。产品价格的调整叠加产品创新经验以及高品质的食材运用,令和府捞面快速收获了市场认可与良好口碑,当时畅销的黑塌菜卤肉拌饭新品美味且实惠,一度被网友称为“最伟大的单品”。和府捞面的研发经验与供应链优势,已成为其他同类价格带品牌短期内无法逾越的竞争壁垒。
今年,和府捞面性价比“一升再升”。一方面,和府捞面持续坚守品质,不断发掘黑塌菜、黄柿子等有机、优质好食材,研发美味新品,送上消费者的餐桌;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供应链优势,在价格端发力,再降门槛。其近日推出的夏日新菜单,除了主打“清爽”的荞麦拌面新品和丰富小吃,最大的亮点便是经典招牌的肥牛汤面系列集体打破“3”字头,以29元的亲民价格重磅亮相。
包括草本番茄肥牛面、草本酸辣肥牛面、草本香辣肥牛面等在内的肥牛汤面系列,可以说是和府捞面多年来销量“霸榜”的核心产品,此番全系列价格调整到30元以下,可以说在同等品质的产品里“没有对手”。招牌产品性价比直接拉满,也收获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而这一动作,无疑让和府捞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一席之地,再次展现出其供应链提质增效的优势,也为“得供应链者得天下”的餐饮江湖写下新的注脚。
供应链纵深,透明化锻造好口碑
显而易见,和府捞面的价格 “杀伤力”,源自其品牌成立之初就构建的供应链体系。作为业内几乎是唯一“先建央厨后开门店”的品牌,和府捞面依托集采优势及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得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进一步拓宽价格带,快速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今年以来,和府捞面持续强化自有央厨和供应链能力,通过食材自采、新品自研、产品自产和食安品控的高效运转,为消费者舌尖上的美味“保驾护航”。目前,和府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不仅能够支撑和府未来数千家门店的基本运营,还能够满足全国范围内的冷链配送需求。
据悉,和府捞面去年进行的央厨直播吸引了85万人围观,工作人员八步清洁、骨汤8小时慢炖、金属检测等环节的可视化呈现,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 “每一口都是真材实料”。和府央厨透明化的举措赢得了消费者信任,而今年随即展开的如皋黑塌菜产地溯源、引进山西雁门苦荞等一系列动作,更加夯实了产品的品质与口碑。
不难看出,和府捞面正用“品质好食材+供应链升级+亲民价格”的组合,重新定义餐饮行业的价值坐标系。而上半年近13亿营收和3700万会员的成果背后,正是和府捞面不断修炼内功,进行自我“变革”的决心。这种 “品质升维、价格降维” 的策略,使其在大众点评等平台的好评率稳步上升。据悉,今年上半年和府捞面大众点评月均好评率高达约98%,较去年下半年提升约两个百分点。不断向“满分选手”迈进,不断精进自我的背后,正是和府捞面对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极致追求。和府捞面不仅赢得了更多顾客的认可和赞誉,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并连续三年蝉联红餐网“年度面馆十大品牌”榜首。
当行业仍在“跟不跟价”中挣扎,和府捞面用上半年营收利润均创新高的成绩表明:真正的逆势增长要“向内求”,用极致供应链提效、用透明化建立信任、用品质食材筑护城河。价格战不是终点,价值战才是长期赛道,而和府捞面已经跑在了前面。
来源:餐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