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被视为小众的蜥蜴、石龙子、玉米蛇等异宠,暑假成了孩子们追捧的“明星”。一波又一波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隔着安全玻璃观察它们的形态,听讲解员讲述生存习性,在与这些特殊“朋友”的近距离接触中,开启一堂生动的自然探索课。
曾经被视为小众的蜥蜴、石龙子、玉米蛇等异宠,暑假成了孩子们追捧的“明星”。一波又一波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隔着安全玻璃观察它们的形态,听讲解员讲述生存习性,在与这些特殊“朋友”的近距离接触中,开启一堂生动的自然探索课。
爬行馆里童趣多
“妈妈你看,这只守宫的眼睛像宝石!”7月26日,位于学府街西南角的一家爬行馆里,7岁的小男孩豆豆正踮着脚尖,兴奋地指着玻璃箱里通体翠绿的豹纹守宫。玻璃箱内,恒温设备维持着适宜的温度,铺着模拟自然栖息地的垫材,守宫悠闲地趴在树枝上,偶尔眨动一下眼睛,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该爬行馆负责人介绍,入夏以来,馆内日均接待量比平日增长了近两成,其中七成是亲子家庭。“暑假开始,很多家长是带着孩子来满足好奇心的。”负责人说,过去提到爬行动物,不少人会觉得“可怕”,但现在的孩子通过绘本、纪录片接触到更多自然知识,对这些异宠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能叫出不少品种的学名。
在互动区,专业饲养员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鬃狮蜥,向围拢的孩子们展示:“大家看,它的鳞片摸起来是温凉的,遇到危险时会鼓起喉咙上的‘鬃毛’吓唬敌人,但其实性格很温顺。”孩子们在饲养员的指导下,戴上手套轻轻触摸,感受着鳞片的质感,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惊喜。一位家长坦言:“带孩子来之前还担心他会害怕,没想到他全程专注,回家后还拉着我查资料,说要了解更多爬行动物的故事。”
自然教育植心间
异宠受追捧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自然教育的重视。如今的爬行馆早已不是单纯的展示场所,而是集科普、互动、体验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平台。
位于柳巷南路的一家以“生态共生”为主题的爬行馆里,每个展区都配有详细的科普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动物的学名、原产地、食性、生存环境以及在生态链中的作用。讲解员会结合孩子们的提问,用通俗的语言延伸知识,“鬃狮蜥生活在干旱的草原,它们通过改变体色调节体温,这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存智慧。”
除了静态展示,不少爬行馆还设计了沉浸式体验活动。比如“小小饲养员”工作坊,孩子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为守宫准备食物、如何观察蜥蜴的健康状态。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理念。
安全科普护成长
面对异宠热潮,各爬行馆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让家长和孩子能够放心体验。记者走访发现,所有展示的爬行动物均经过严格筛选,以性格温顺、无毒无害的品种为主,如豹纹守宫、玉米蛇、鬃狮蜥等,且均由专业饲养团队负责照料,确保动物健康状态良好。互动环节中,工作人员会全程陪同指导,为孩子和家长佩戴防护装备,讲解接触的注意事项,避免不当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场馆内定期进行消毒清洁,保障环境安全卫生。
“很多家长担心爬行动物携带病菌,其实只要做好防护和卫生措施,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一家爬行馆的负责人介绍:“我们更希望通过场馆展示和科普,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动物的生存需求,进而明白‘保护野生动物,不随意购买或放生’的重要性。”此外,爬行馆还会向家长普及异宠饲养知识,提醒家庭若想饲养,需提前了解动物的习性和法律法规,避免盲目跟风。
在与异宠的相遇中,孩子们不仅满足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更在心中播下一颗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正如一位家长所说:“看着孩子认真观察蜥蜴蜕皮的样子,听着他奶声奶气地说‘要保护它们的家’,就知道这场探索之旅,早已超越了‘看新鲜’的意义。”
太原晚报记者 于健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