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盒马,“杀了”盒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7 12:47 1

摘要:8月5日,继盒马X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门店、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于7月31日停止营业后,全国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店也将于8月底停业。至此,曾被盒马押重注的“第二增长曲线”——会员店业务,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8月5日,继盒马X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门店、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于7月31日停止营业后,全国最后一家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店也将于8月底停业。至此,曾被盒马押重注的“第二增长曲线”——会员店业务,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盒马X会员店 图源:盒马

从2020年高调入场会员店业态,一度宣称要保持两位数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到2023年陷入化妆品售假风波,会员权益一度暂停;再到如今主动“断臂”、黯然退场,对比越战越勇的山姆,盒马算是“输”了吗?

或许并非如此,许多证据证明,这次退场并非突然溃败,而是一场计划已久的“战略收缩”:据多家媒体报道,早在去年,盒马就已基本放弃会员店业态。

作为经典的零售商超模式,会员制超市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精简SKU(最小库存单位)、扩大采购量压低价格让利消费者;同时,为维持会员续费意愿,通常会与上游供应链合作开发定制专属产品。近年来,传统大卖场在消费疲软、电商冲击下经营承压,而开市客(Costco)、山姆会员店等在国内异军突起的会员制模式,自然成了行业模仿的焦点。除盒马外,永辉、大润发等也曾纷纷效仿推出会员店。

然而,国内零售市场的“会员制”热潮并未持续太久:开市客在华遇冷,其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5月30日发布)显示,中国市场会员续费率仅26%,远低于全球90%的平均水平;且5年仅新增7家门店,全部集中在长三角,扩张步伐迟缓。布局时间更久的麦德龙,则早在2019年就被物美和多点mall收购,变相退出中国市场。即便背靠沃尔玛、堪称“独苗”的山姆会员店仍在增长,近期也因选品、供应链争议引发部分用户不满,让外界对会员制超市的前景再生疑虑。

与此同时,以物美、永辉为代表的头部商超品牌,开始转向土生土长的“胖东来”模式,不再跟风会员制。

即便如此,曾以“付费会员超300万”彰显风光的盒马X,也难掩深层问题。一方面,战略始终摇摆:既想复制高端会员制成为“山姆第二”,又不愿彻底放弃低价策略,最终陷入成本与体验的持续失衡。另一方面,竞争中供应链短板凸显:始终未能搭建差异化选品体系,“同款不同价”的情况屡被消费者发现,会员店选品也未完全脱离“鲜生”体系的局限。

在内外部压力下,盒马转向“盈利优先”成为必然。2024年,阿里收缩零售版图,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资产以聚焦盈利;作为新零售业务的盒马亦随之调整,管理层大幅变动——出身财务体系的原CFO严筱磊接任CEO。

这一战略的效果立竿见影:2025财年,盒马GMV达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但全年盈利之后,盒马的路该如何走?

关停会员店的同时,盒马将重心放在了由严筱磊主导的“双核心”——盒马鲜生和盒马NB(NeighbourBusiness,邻里业务)上。

据相关数据,2024年盒马已在全国21个城市新增72家鲜生店,2025年计划再增近百家,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祛魅”会员店后,盒马将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目标,重新聚焦主力门店。

除主力店外,盒马新的“第二增长曲线”大概率指向硬折扣与下沉市场。2023年,盒马将盒马邻里与盒马奥莱合并为“盒马NB”,尝试从以临期商品为主的“软折扣”,向“社区店+硬折扣”模式转型。NB店面积约1000平方米(仅为会员店的1/20),SKU精简至1000-1200个,且直接对接源头供应商。这种高坪效、轻量化且供应链直接衔接的模式,更适合下沉市场与社区渗透。

此外,在密集关闭会员店的同时,盒马也融入了阿里整体会员体系调整的“大潮”。8月4日,盒马正式接入88VIP体系——这一整合意义重大,5000万88VIP高价值用户将成为盒马新的流量池。

未来,盒马的“战场”将不再是与昔日对标对手山姆厮杀,而是回到即时零售与生鲜市场,与美团小象、京东七鲜等互联网时代的老对手再度短兵相接。

盒马会员店的退场,本质上是资本热潮退去后,零售市场对商业规则的回归与敬畏。12条业务线的“旧盒马”逐渐远去,与聚焦2条主业务线的“新盒马”形成对比,共同印证了一个事实:零售的本质仍是深耕供应链以实现效率跃升。放弃对国际巨头模式的执念后,盒马反而真正证明了自身的盈利能力。

或许,“杀死”会员店的盒马,才真正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高一铭)

来源:掌上青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