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伊两地青少年追寻红色记忆 探索航天科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2:08 1

摘要:8月6日,由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组支持,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苏韵伊情・伊路有宁”宁伊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进入第五天。来自南京和伊宁的30名青少年走进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红色教育与科学体验中

8月6日,由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组支持,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苏韵伊情・伊路有宁”宁伊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进入第五天。来自南京和伊宁的30名青少年走进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红色教育与科学体验中深化友谊、共筑梦想。

上午,两地青少年来到梅园新村纪念馆。这里是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办公旧址,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争取国家和平民主的艰辛斗争。步入馆内,刻画着革命先辈群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巍然矗立,孩子们肃立其前,敬礼鞠躬,随后开启了沉浸式参观。在“红领巾”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大家驻足细观展厅里的珍贵物件:泛黄的文件手稿,磨损的相机,陈旧的被褥……伴着讲解,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峥嵘往事徐徐展开,深深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在梅园新村办公旧址处,斑驳的墙壁、复原的办公场景,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为崇高理想不懈奋斗的坚定意志。

随后,一堂别开生面的“党的风语者”红色密码主题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了神奇的密码知识。课程融合视频、故事、互动,打造出沉浸式的密码科普体验。实操环节里,孩子们化身小小报务员,专注地用电报机发送着信息。伊宁男孩马博超想要给身旁的南京男孩石奕扬发出“你好”的电文。电报“嘀嘀嗒嗒”的响动声,仿佛与七十多年前那些曾在此地工作过的革命先辈隔空呼应——当年,他们用无声电波传递信念与力量;如今,宁伊两地的孩子以同样的方式,让红色密码绽放出友谊的光芒。

一上午的参观学习结束后,来自伊宁的苏海娅·买买提依明说道:“这次参观让我感到历史不再是遥远模糊的故事,它变得真切、生动,也让我明白了今天和平安宁的来之不易,更懂得了珍惜和努力。”

来自南京的石奕扬,既是参观者,也是纪念馆“红领巾”讲解员的一员。在他看来,这次给来自伊宁的小伙伴作讲解特别有意义,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伊宁小伙伴的心也贴得更紧了。

下午,两地青少年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拥有卓越科研实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府,孕育出了无数航天英才。孩子们漫步校园,参观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科研大楼,并观看了精彩的航模表演。

表演过后,《飞行器的秘密》科普讲座开始了。“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 带着这个充满童真的提问,讲解老师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把一个个“为什么”变成“原来是这样”。之后,孩子们尝试制作“水火箭”,亲身体验到了探索科学的乐趣。

接着,两地青少年参观御风园。这座占地约3万平方米的“飞机公园”,陈列了16架航空航天器珍品。漫步园中,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的长河中,也感受到了前辈们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马博超和石奕扬就约定,如果未来有机会,想一起报考南航,把友谊和梦想刻进祖国的蓝天中。

今天的活动通过红色教育与科技体验的结合,让两地青少年在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中汲取成长力量。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在南京探索金陵文化,后续还将赴北京、伊宁开展交流,让这段跨越千里的友谊在互学互鉴中愈发深厚。 (记者 王小雨 摄影 汪星辰)

来源:现代家庭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