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6日清晨8点15分,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钟声穿透湿热的空气,上万名参加者肃立垂首——80年前的这一刻,人类历史上首次实战使用的原子弹“小男孩”摧毁了这座军港城市。
2025年8月6日清晨8点15分,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钟声穿透湿热的空气,上万名参加者肃立垂首——80年前的这一刻,人类历史上首次实战使用的原子弹“小男孩”摧毁了这座军港城市。
在庄重的核爆80周年纪念仪式上,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发表致辞。当谈及战争创伤与城市重建时,他出人意料地引用了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
现场画面显示,此言一出,仪式直播评论区迅速出现波动。大量中文评论涌入,主要表达不解与批评,认为在广岛语境下引用此诗“极为不妥”。
中国社交平台上的反应更为集中。微博相关话题下,大量网民指出:“国破山河在”出自杜甫《春望》,创作于公元757年“安史之乱”期间,全诗沉痛描绘了国都沦陷、家人离散的悲怆。将其用于日本二战战败背景下的广岛,被众多网友视为对原诗精神内核的曲解。
面对迅速发酵的舆论,广岛市政府新闻部门于当地时间当日下午作出回应。发言人解释,市长引用该诗句意在强调“无论遭受何等破坏,承载人们生活的土地本身仍存续,和平重建弥足珍贵”,初衷是表达珍视和平、铭记灾难的普世价值。
历史记录显示,1945年8月6日,美军B-29轰炸机投下的原子弹在广岛市中心上空约600米处爆炸。官方统计显示,至1945年底,爆炸及后续辐射效应导致约14万人死亡。广岛在二战时期确为重要军事工业基地,市内设有大量军工设施。
截至本文发稿,日本内阁官方尚未就市长致辞引发的争议发表评论。松井市长本人也未进一步解释其引用该诗句的具体语境考量。
一句千年古诗,在人类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创伤纪念日被重新激活。它承载的究竟是跨越文化的和平祈愿,还是历史认知的微妙错位?不同文化背景的解读鸿沟,此刻清晰浮现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上空。山河仍在,而关于记忆与表述的对话,仍在继续。
来源: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