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如今看起来是如此遥远,高三那年盛夏的蝉鸣像阳光一样热烈,夜幕低垂时教学楼那盏昏黄的路灯后来在无数个深夜显影在我的回忆里,雨后在操场看天空的那端橘红色的霞光听着mp3,试卷的厚度摞起来等同于身高。青春像胶片残存的底片一样留在心底,我们总是无法同时拥有青春与对青春的感受。 爱也是有滞后性的,曾经的恋人像一阵夏夜晚风,21岁那年在许多个夜晚沿着江边散步谈心的两个人,最终也跨越不过九千公里的距离与八小时的时差。我们都太年轻了,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挥手告别了对方。后来在回忆面前手无寸铁时,无数次设想重来一次会不会处理得更好,人类总是在后知后觉中才懂得爱与如何去爱。 23岁那年北平秋天的风穿过我的身体,我的心情像秋季打着旋儿从树上飘下的金黄色落叶,后知后觉接受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北京,我们都终将成为北京的过客。 24岁在今年的北影节上无数次忍不住在想,奔波在各个电影节的我直到几年后还会是年轻的心情吗,那些摇旗呐喊的热情会携光阴远去吗,未来会不会是“终不似,少年游”的惆怅。 人生是一场巨大的后知后觉,由无数个“当时只道是寻常”组成。时间并没有使我们成为谁,只是让我们成长为了大人,变得苦涩又成熟了一些。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里写道:“会有一天我将坦然接受,被人群、城市、四季、亲人、过去的爱人遗忘。而最后一桩遗忘,应该是遗忘自己曾经为一些幻想努力过。” 人类太迷恋结局了。而我已渐渐接受遗忘与遗憾才是常态。 但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无法被删除与抹去,正是无数个时刻组成现在的我。有时候觉得人类的记忆并不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的,而是由一个个片段闪过的,我们能记住的是一个个瞬间。 依托于影像,我们对一段时光的怀念有了更具象化的呈现,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实体的照片,触摸时仍留有记忆的余温。 在写日记时常用富士Link Wide打印出想要长久保留的照片,从学生时代开始热衷于用宽幅拍群像,横向构图就像电影场景,赋予照片更多故事感。将记忆封存在相片上,回忆成像,放置于触手可及的地方,让相片成为记忆的载体。 一边整理相册一边单曲循环安溥的《最好的时光》,二十四岁这一年,亲爱的你想念自己吗?摘要:17岁如今看起来是如此遥远,高三那年盛夏的蝉鸣像阳光一样热烈,夜幕低垂时教学楼那盏昏黄的路灯后来在无数个深夜显影在我的回忆里,雨后在操场看天空的那端橘红色的霞光听着mp3,试卷的厚度摞起来等同于身高。青春像胶片残存的底片一样留在心底,我们总是无法同时拥有青春与
来源:小乜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