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这个展,能看到 100 个西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11:49 1

摘要:看过展的朋友,先别急着滑走,这里还有发起人现身说法,和幕后花絮放送。

银杏:我还没开始变装,你怎么就来了?

雪人:我是被抓拍来营业的。

银杏:看你笑得很开心啊。

雪人:因为这样就不会融化啦~

“100个西湖”影展过半(7.18-8.18),你去现场了吗?

看过展的朋友,先别急着滑走,这里还有发起人现身说法,和幕后花絮放送。

还没去的小伙伴,请收下这份导览,以免错过那些精彩定格。

从1到100的奇妙旅程

展览开篇,是傅拥军历时10年创作的《西湖边的一棵树》(2004-2013),带有某种溯源意味。

而他和西湖的缘分则要追溯到更早的年份。

2001年来到杭州后,傅拥军一直在这里定居,只在08奥运期间赴京拍摄过一段时间。

和很多人一样,他迷上了西湖,尤其喜欢西湖带来的安静自在。因而逛湖成了日常。

他回忆,以前西湖边从早到晚的人群很不一样,像是默默实行着分时段预约。上班之前,那都是老杭州,锻炼身体的居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风景逐渐消失,如今已看不到遛鸟、用铁链锻炼这样的古早场面

西湖也有了新动向,在湖边经常能看到新近的风尚,连奢侈品牌也把秀场选在这里。

为西湖做一本影像志的想法,就萌生在湖边漫步时。

后来,真的做成了,还设立了西湖摄影奖,给西湖影像搭建了一个稳定的交流传播平台。

他本人的西湖个展,也举办过好几次。

这一次,从1到100,是希望从不同角度观看西湖,看到不一样的西湖,也是对百人百书活动的一种呼应。

真诚是一种影像语言

除了邀请拍摄西湖的名家,傅拥军也在网上发起征集,和网友直接对线。

收到的投稿大约有1000份。

怎么筛选?傅拥军的标准有些出人意料。

艺术性并不是首位。做过十几年摄影记者的他,也没有强调影像的记录功能。

他更在意照片真不真诚,是否在某种意义上拓宽了我们对西湖的看法?

本次展览最大的一幅照片,挂在《一棵树》对面的墙上。

波光粼粼中,浮着一只辨不清具体是什么品种的小鸟,取名《幸福的样子》。

傅拥军觉得特别有意思,赞赏拍摄者把想象中的意境通过西湖表达出来。

“真正好的作品,能够跟时代对话,而且能够给别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我觉得摄影的魅力就是有无边的想象

在拍摄随处可见,AI以假乱真的时代,思考不能被替代的影像,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是留给摄影者的一大课题。

花絮1上树和上菜

面对参展的照片(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

展品下方表示预定的红点表明了观众的喜爱。但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需要发起人现身说法才能得知。

西湖边的树一直很出圈。鸟雀、松鼠在上面自由穿梭,有时也会出现特别的来客。

有位女生,直接把自己挂在了西湖边的树枝上,和柯希莫一样,用上树来表达反抗。

她还会在西湖边倒立,把西湖当成自家后院。

傅拥军欣赏这样自由自在的感觉,觉得特别西湖。(当然,是指非高峰时期。)

因为征稿,两人还聊起来了。他得知,女生并不是什么瑜伽高手,倒立是看到别人的行为后自学的,从此打开了用身体和自然对话的新视角。

另一件作品更特殊,因为拍的既是西湖,也不是西湖。

那是一位喜欢西湖,但不能常来的湖州人,他用最日常的材料——蔬菜叶,摆出了西湖风景,然后拍摄投稿。

投影下的芹菜叶,化身断桥边的树木,还真像那么回事。

更好玩的是,这位选手其实做了完整的西湖十景!

花絮2竖条窗和树枝

“西湖太大、展厅太小”,是傅拥军在展览前言中的抱怨,随后又宽慰自己“或许缺憾才是常态——就像永远等不到的长椅”。

其实,太小还不算是棘手的问题,真正的难题是展厅里那些挪不走的长条窗。

恰好,有一组拍摄湖面月光的作品,轨迹变化无方,如同难解的符号。

摄影师的名字也叫符号,在开幕分享会上,他透露了自己的创作背景:这是失恋那晚的失意之作,足足拍了一个通宵。

于是,这封苦涩的情书被做成诗行,覆盖在窗户上,在白天会呈现出类似灯箱的效果,仿佛在回应“白天不懂夜的黑”的命题。

除了墙面,本次展览还有一处立体展示空间。而作为重要道具的树枝竟然是布展时发现的遗留物

经过旧物利用,树枝被悬挂起来,成了一组“打鸟”作品最好的展陈空间,也给展厅增加了层次感。

和拍摄一样,有时会出现一直等不到合适时机的情况;有时一些偶然因素,却能成为神来之笔。

告别西湖

一年前,傅拥军在宝石山上遇到了一位拄着拐杖爬山的老人,形单影只,脚步有些蹒跚。

谈话中,他得知老人已经85岁了,儿子在外工作、老伴外出旅游,这次可能是最后来爬一次宝石山,来和西湖告别。

他被老杭州人和西湖之间的感情,深深触动。

那天,他跟着老人一起走,老人看什么,他就拍什么,试着用一种告别的目光来拍西湖,把“摄影师应该是一个独行者”的理念暂时搁置了起来。

“那天西湖的一草一木,一朵云,一块石头,我都没有放过,都拍下来了,我觉得那天对我也是特别震撼的。所以我现在去拍西湖,我都拍得很慢,很认真。”

这次经历被做成小册子,以特别展品的形式展出,为本次展览提供了一个温情的注脚。

当然,傅拥军的西湖之旅还远没迎来终点。有空时,他依然会去拍西湖,并打算在条件成熟时,把西湖摄影展延伸为一个系列。

我们的西湖之旅也还在继续。像变换无端的水文一样,西湖具备常看常新的特质。

而其中的一种看法,就是来展厅一探究竟。

来源:文旅壹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