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天气一热,朋友圈就开始刷屏:“又有小区发现登革热了!”、“我家孩子腿上起了红疹,是不是被登革热那蚊子咬了?”、“是不是只要被蚊子咬就完蛋?”……
最近天气一热,朋友圈就开始刷屏:“又有小区发现登革热了!”、“我家孩子腿上起了红疹,是不是被登革热那蚊子咬了?”、“是不是只要被蚊子咬就完蛋?”……
一个个都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别慌,我们今天就把登革热这档子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顺便告诉你:蚊子并不是所有都惹事,但惹事的那种,真不是一般的烦人。
登革热这个词一听就带着点“国际范儿”,但它其实是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家门口的麻烦事。它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典型的传播工具就是——蚊子。
准确点说,是伊蚊,也就是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花斑蚊”,那种白腿白条纹的,看着像穿了条运动裤的小蚊子。
先来几个扎心的问题:
你知道被叮一下就可能高烧四五天、浑身骨头像被锤了一样疼吗?你知道严重的登革热会出血、休克,甚至要命吗?你知道家里阳台那几盆水养绿萝的盘子,可能就是蚊子温柔的产房吗?
所以别再觉得自己“体质好,咬一口也没事”,登革热不认人,只认血。
登革热病毒怎么传播?说白了,它本身不长翅膀,只能靠蚊子来当“专车司机”。当蚊子叮了一个感染者,再去叮别人,这就把病毒“转送”过去了。这个传播过程有个关键词,记住:蚊媒传播。
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抱一抱、握个手没事,关键是那只“第三者”——蚊子。
那什么蚊子这么毒?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前者在我们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后者在海南、广东部分地区也能见着。
这两种蚊子有个共同点:白天活动,尤其是早晨和傍晚。这也太不讲武德了,晚上熬夜防蚊,白天还得持续警惕。
登革热的表现其实很有“欺骗性”。刚开始就是发烧、头痛、肌肉酸痛,很多人还以为是感冒或者普通发热,等到身上出疹子、眼眶疼、骨头疼得像被人打了一顿,那才意识到不对劲。
医生管这叫骨痛热症,名字听着就疼吧?这不是夸张,一些人真的是“疼得不能下床”。严重的会发展成登革出血热,这时候可不是玩笑
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皮下出血、呕血、便血,甚至休克,是要命的。
说到这儿,很多人就慌了,尤其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朋友。咱们继续看:怎么防?有没有药?有没有疫苗?生活中到底怎么做才靠谱?
先说药。目前呢,针对登革热病毒,还没有特效药,也就是说你得了,也只能靠身体自己扛。
医生能做的是对症治疗,比如退烧、补液、防止并发症。但好消息是,大多数人都能挺过来,只要不拖延,及时就医就能避免严重后果。
疫苗呢?有,但是目前还没在国内大范围使用,主要是因为疫苗对初次感染的人群保护效果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反应。这个咱们普通人不需要过多操心,记住:防蚊才是王道!
那怎么防蚊?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关键在于“细节”。我给你掰成三板斧。
第一板斧:清理积水。蚊子最爱在静止的水里产卵,哪怕是一瓶盖那么点儿水都够了。所以家里阳台的花盆托盘、空调滴水盘、废旧轮胎、饮料瓶底……
都得定期检查。灭蚊防蚊,从断水源开始。
第二板斧:物理防护。家里装上纱窗纱门,晚上睡觉挂上蚊帐,白天也别忘了用电蚊拍、电蚊香这些辅助工具。穿长袖衣裤是物理防蚊的经典操作
尤其是去公园、树林、水边这些蚊子扎堆的地方。
第三板斧:使用驱蚊产品。驱蚊液、驱蚊贴、驱蚊手环……市面上琳琅满目,但要挑选含有避蚊胺或派卡瑞丁成分的产品,这些是医学上认可的有效驱蚊成分。
使用时注意说明书,尤其是孩子和孕妇用的,要选安全浓度的。
再说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细节:蚊子喜欢黑色!穿深色衣服更容易被盯上。尤其是夏天大家爱穿黑T恤,既热还招蚊,不如来件浅色的宽松衣服,凉快还安全。
还有人问:是不是得过一次登革热就免疫了?这事儿可不是那么简单。登革热病毒有四种血清型,你得了一种,对这一种可能有免疫力,但对剩下的三种可没用。
更麻烦的是,第二次感染不同型的病毒反而更容易重症,这在医学上叫抗体依赖增强。所以别指望“得一次就完事”,得防一辈子。
说到底,这事儿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你家再干净,邻居那阳台堆满水桶也白搭。所以防控登革热得靠大家一起上阵。社区要搞病媒生物防制,咱老百姓也别光等通知
动动手,清清水,少点蚊子就是多点安全。
还有一个误区得纠正下:不是只有农村才有蚊子,城市里高楼林立、绿化带多的地方,蚊子照样不客气。尤其是南方城市,气温高湿度大,简直是蚊子的“五星级产房”。
如果你家有人近期发烧,尤其是从东南亚、南美回来,或者你们那儿正爆发登革热流行,那就要高度警惕。别自己在家扛,赶紧去医院查查血常规
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做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检测或登革热抗体检测。
最后提醒一句,现在正是蚊子活动高峰期,家里备点驱蚊工具,外出注意防护,没事少往草丛、水边凑热闹。特别是老人小孩,抵抗力差,一旦感染风险更高。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突然意识到你家阳台那瓶养着绿萝的水多久没换了?
你家小孩是不是每天穿着黑T恤满小区跑?你是不是一直觉得“蚊子咬咬没啥事”?那现在你还敢这么想吗?
欢迎你在评论区聊聊:你平时是怎么防蚊的?有没有什么“民间偏方”或者“奇奇怪怪但很有用”的防蚊技巧?你家小区有没有出现过登革热病例?留言一起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被蚊子折腾成啥样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登革热防控指南(2024年版)
2. 中华预防医学会.登革热防治知识宣传手册(2023年修订版)
来源:潇潇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