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对美出口在2024年高达1237亿美元,而上半年对华纺织品出口激增37%。全球供应链震动,国际格局剧变,一连串真实数据与政策调整正在重塑地缘力量版图。
最新数据显示,印度对美出口在2024年高达1237亿美元,而上半年对华纺织品出口激增37%。全球供应链震动,国际格局剧变,一连串真实数据与政策调整正在重塑地缘力量版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警告,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政策摩擦和联盟重组正在加速,亚洲、欧美、俄罗斯三大经济圈的博弈远未结束。
8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的消息让世界为之一振。就在短短两周内,特朗普的一连串关税大棒,直接撬动了中俄五年无法突破的外交僵局。四国之间的合作、竞争与制衡,迎来前所未有的转折点。
美国商务部7月底发布数据,美国对印出口商品关税平均税率由2024年的7.8%骤升至2025年8月的19.3%。特朗普政府一纸命令,将印度输美商品关税提升至50%,瞬间引发市场剧烈反应。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每年因关税失去超600亿美元出口额,纺织、医药、IT产业首当其冲。
印度外交部虽第一时间发出强硬声明,谴责美国措施“极不公平”,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战略重心悄然转向亚洲东侧。最新航班数据显示,中印每周直航班次已恢复至35班次,创下疫情后新高。
外交转变之快,金融市场感知最为敏锐。孟买股市8月初连续两日大跌,卢比对美元汇率最低触及一年新低。印度企业界纷纷寻求新出路,中国成为最优选项。两国高层经济磋商恢复,纺织业、稀土、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协议迅速落地。
来自彭博社的数据,上半年,印度自俄罗斯进口石油每天175万桶,占其总进口量的45%。特朗普要求印度“断油”,对经济命脉的威胁立竿见影。印度选择通过阿联酋、新加坡等第三国进行转口,规避美方制裁。
更具突破性的是,莫迪访华前夕,印度石油部长宣布与中国企业联手开发孟加拉湾海上风电项目,涉及投资超过80亿美元。双方能源与技术合作模式,成为国际能源格局重组的典型案例。
中方则适时开放稀土加工市场,印度80%以上的稀土依赖进口,双方“能源换技术”互补,显著提升了印国产业链的战略自主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报告指出,中印新能源合作将影响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分布,亚洲正加速取代欧美成为新增长极。
俄外长拉夫罗夫8月访印,与印度签署120亿美元能源合作协议,巩固了俄印之间的能源纽带。在莫迪专机抵达北京的同一天,中俄印三国外长同步通话,G20峰会推动“全球南方国家能源联盟”议题。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再度联手否决美国涉疆议案,外交站位愈发一致。
四方安全对话(Quad)内部矛盾激化。印度公开强调“不会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队”,日本、澳大利亚虽表面配合美方,但私下频繁与中俄展开资源与贸易谈判。东京经济新闻称,日本与中国秘密磋商稀土贸易,澳大利亚则加大对华铁矿石出口,减少对美农产品依赖。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在8月初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坦言:“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为中俄印三国合作铺设道路。”欧洲智库CEPS发布研究称,亚太核心国家已出现“去美元化”趋势,美元结算比重自2023年高点持续下滑。
拜登团队四年来力推“印太经济框架(IPEF)”,试图将印度纳入供应链、军售、技术合作体系。2024年美印高调签署F-16战机采购协议,但印度转身又从俄罗斯采购S-500防空系统。IPEF谈判中,印度拒绝签署供应链约束性协议,坚决维护经济独立。
上半年,印度对华纺织出口同比增长37%,中国快时尚品牌成为最大下游买家。印度签证申请数据爆发式增长,商务签证占比高达六成,显示企业界对中印合作信心大幅提升。印度旅游部数据显示,赴华申请人数同比增长210%,人文与经贸交流双双升温。
拜登本以为通过Quad和IPEF将印度“锁定”在美方阵营,现实结果却完全相反。美国对中俄印合作的防线屡屡被突破。2025年G20峰会,三国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联盟,首次明确将南方国家利益与美国主导的能源秩序并列。
美国国会8月初通过新法案,要求总统在180天内提交中国是否支持俄罗斯军事行动的报告,若被认定,将实施金融、技术、资产冻结等制裁。北约秘书长吕特表态,若俄乌停火谈判失败且中俄保持能源贸易,美国将对中国加征惩罚性关税。
专家分析,若特朗普对中俄同时发起制裁,将直接冲击全球产业链、金融市场乃至国际秩序。彭博社调查显示,美国企业在华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若遭遇中国反制,全球科技、汽车、能源板块均将受到波及。
中国国防部与商务部多次公开声明,强调中俄贸易与乌克兰冲突无关,俄军用物资主要来源仍为西方国家。权威智库CSIS指出,美方制裁若扩大化,将倒逼全球供应链加速“去美化”,跨国企业或重新布局亚欧市场。
美国传统盟友体系出现松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美方压力下仍选择与中国保持私下合作。东京与北京就稀土供应达成初步谅解,澳大利亚则在铁矿石出口上向中国倾斜,减少对美农产品的依赖。
欧盟在美中博弈中也趋于“脚踏两条船”。欧委会在最新白皮书中强调,欧盟企业将继续扩展在华投资,同时寻求减少对美市场的依赖。德国工商大会(DIHK)调查显示,上半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同比增长8.6%,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与新能源领域。
特朗普政府对印关税政策,短时间内促成了中印破冰,间接推动中俄印三边互动频率激增。中印恢复直航、互设文化中心、推动宗教交流,实际促使两国关系迈入新阶段。
俄罗斯则趁机深化与印度的能源合作,同时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保持高密度沟通。三国在联合国、G20等多边平台协同动作,逐步构建“多极联盟”雏形。
美国则面临战略两难,制裁升级可能导致自身企业受损,全球供应链动荡,盟友体系分化加剧。特朗普“联俄制华”策略短暂奏效后,因关税与制裁双重博弈,反而加速了中俄印的战略靠近。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5-08-07 06:53:对俄“最后期限”将至 特朗普亮出两个绝招
来源:沈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