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黄河边,一场十年的种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7 10:45 1

摘要:提起“银川”,或许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艺术,而是这里黄河与贺兰山“相望”、日照长风与沙砾草木并存,但就在银川市的黄河西岸,有一座美术馆,已经悄悄走过了十年。

提起“银川”,或许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艺术,而是这里黄河与贺兰山“相望”、日照长风与沙砾草木并存,但就在银川市的黄河西岸,有一座美术馆,已经悄悄走过了十年。

银川当代美术馆外观。银川当代美术馆供图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地理图谱中,银川并非“中心城市”。十年前,银川当代美术馆在黄河西岸与湿地芦苇之间落地萌芽,但就在其筹建开工阶段,有不少反对声音。“当时一些艺术圈的人反对,认为西北文化资源相对贫瘠,在这里建一座当代美术馆很困难。”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吕澎坦言,“加上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团队,很多人认为做不起来。”

“越是文化艺术资源贫乏的地方,对美术馆的需求越迫切,也越有意义。”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创始人、馆长刘文锦说。经过多方努力,2015年8月8日,银川当代美术馆“文明的维度”首展启幕。

“在西北荒漠中种下一颗当代艺术的种子,期待明天,这里能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十年来,这里产生了银川双年展、国际动漫展、黄河展、走向西部系列等多个艺术IP,是许多艺术爱好者的聚集地。现如今,“银川”这一地名已经深深刻进当代艺术版图。

近日,“十/10 | 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周年特展”正式启幕,“十”代表对历史和人文的回顾,连接了黄河岸线与西北文化的深厚根基;而“10”则指向未来,探索科技、理性与艺术边界的扩展。

特展现场。银川当代美术馆供图

走进美术馆特展现场,挑高12米的2号展厅被打造为一座“记忆剧场”,通过文献、照片、影像、实物和现场重现等方式,全面回顾银川当代美术馆十年历程。在展览空间中特设的“关系单元”则特别邀请了艺术家、观众、志愿者、馆员以及物业工作人员等曾在美术馆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记的人们,选取他们珍贵的记忆片段,展现这份既专业,也充满人文关怀的共同历程。

“很多时候,看到观众在讨论作品,我们的保安甚至都会主动上去给他们介绍。”保洁员屈红霞说。

十年间,银川当代美术馆举办了622场次活动,9个年度公共教育项目,32项美育课程,2148次志愿者服务,用不同的方式唤醒和吸引公众对艺术的感知。

“此时无声胜有声”公益活动现场。银川当代美术馆供图

从“一座大漠里生长起来的文化新地标”逐步发展为“黄河边的西北当代艺术中心”。未来,银川当代美术馆仍将继续守望、播种、发酵,不断挖掘西北这片土地的深沉内涵。(周航)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