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 | 4天售罄2万斤土豆,这位带货“兵支书”有一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10:40 1

摘要:"家人们看过来!这刚从地里刨出来的高山富硒土豆,带着泥土香,粉糯得能拉丝!"紫阳县瓦庙镇新民村的田埂上,余勇军扶了扶额前的汗,举着沾着泥点的土豆对着手机镜头吆喝。这位左腿微跛的驻村第一书记,裤脚还沾着新鲜泥土,胸前的伤残军人证边角已磨得发亮——从保家卫国的军营

"家人们看过来!这刚从地里刨出来的高山富硒土豆,带着泥土香,粉糯得能拉丝!"紫阳县瓦庙镇新民村的田埂上,余勇军扶了扶额前的汗,举着沾着泥点的土豆对着手机镜头吆喝。这位左腿微跛的驻村第一书记,裤脚还沾着新鲜泥土,胸前的伤残军人证边角已磨得发亮——从保家卫国的军营到乡村振兴的田埂,他用军人的坚韧,在大巴山深处的山村里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攻坚战"。

退役不褪色:把"战场"搬到田埂的初心​

余勇军的故事,从一本伤残军人证开始。服役期间因公负伤的他,本可在安稳岗位上休养,却在单位人手紧张时主动请缨:"我来自农村,懂农活,让我去驻村!"2023年9月,他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新民村,把军营里的"阵地意识"带到了这片山地。​

初到村里,入户走访的场景刺痛了他:539户村民中逾半数种土豆,高山气候养出的土豆粉糯香甜,富硒土壤更给这份"山货"加了"营养buff",可"酒香也怕巷子深"。"旺季收购价每斤才1元,村民自己运到县城,物流费比土豆还贵。"余勇军在民情日记里写下这句话时,笔尖都带着力——他暗下决心,要让这些"藏在深山"的好东西走出去。​

小屏幕撬动大市场:从"笨办法"到"组合拳"

今年土豆丰收季,看着堆在院角的土豆,村民潘国威愁得直抽烟:"去年就烂了不少,今年这收成,更怕卖不出去。"余勇军没等靠传统收购,揣着一部旧手机就上了田间。​

他的"助农首战"从"笨办法"开始:白天扛着手机拍土豆从泥土里刨出的瞬间,镜头里农户弯腰劳作的身影、带着晨露的薯叶,都成了"活广告";晚上在村委会办公室熬夜剪视频,对着教程学写文案,"咱没专业设备,就靠真实打动人"。第一条抖音视频发出去,播放量刚过百,他却盯着屏幕反复看:"哪里没拍好?明天再去补镜头。"​

光有线上流量还不够,物流是"卡脖子"的难题。余勇军摸着军人那股"啃硬骨头"的劲,琢磨出"农户集中交售+村内顺风车整合+定时配送"的模式:村民把土豆送到村委会,他协调镇上往返县城的车辆顺路带货,自己的私家车更是成了"流动快递车"。工作记录里那行"17:00分拣打包,19:00装车出发,20:20抵达县城,22:00送完最后一单",正是他五个多小时颠簸的缩影。​

从朋友圈"吆喝"到短视频引流,从线下跑腿到物流创新,这套"组合拳"很快见效。紫阳县药店员工魏正花刷到视频后,带动单位买了1000多斤:"余书记拍的视频太实在,土豆吃着也真的好!"口口相传中,订单像滚雪球般增长——4天超万斤,创收14000元,村民潘国威攥着卖土豆的钱笑出了褶:"余书记帮咱把土豆变成了'金豆豆'!"​

不止于"卖土豆":铺就山货出山的长远路​

在余勇军的宿舍,一张新民村农产品清单贴在墙上,土豆、野生猕猴桃、山核桃。"卖土豆只是开始,咱要让更多山货走出大山。"他正忙着收拾一间闲置农房,这里将成为"第一书记助农直播间","不仅要卖货,还要教村民拍视频、做直播,让他们自己成'主播'。"​

从军营到田埂,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军人的担当。余勇军腿上的伤疤还在,却用脚步丈量出乡村振兴的路径;他的手机内存常满,装的都是村民的笑脸和土豆丰收的画面。"第一书记,就得坚守第一初心、扛起第一责任。"这位"土豆书记"说这话时,阳光穿过窗棂落在他胸前的伤残军人证上,折射出的光,正照亮山货出山的路,也温暖着乡村振兴的田野。

供稿:紫阳县瓦庙镇人民政府

通讯员:陈浩轩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