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女孩找到新监护人,父亲捎来的旧衣物让囚犯崩溃……这些故事太暖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08:59 1

摘要:虽经济拮据,但王阿姨一家仍尽心竭力养育被遗弃的女孩小满。然而小满渐渐长大后,困境也随之而来: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没有学籍……该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为她找到合法且温暖的归宿?

女孩找到了“最亲的人”

虽经济拮据,但王阿姨一家仍尽心竭力养育被遗弃的女孩小满。然而小满渐渐长大后,困境也随之而来: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没有学籍……该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为她找到合法且温暖的归宿?

“娃啊,你有‘根’了!你能堂堂正正坐火车、考大学了!”7月16日,王阿姨颤抖着接过那本印有小满(化名)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的户口簿时,泪如雨下。依偎在王阿姨身旁的小满也激动不已。

窗口几分钟,牵出十二年

今年5月,王阿姨来到山西省垣曲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颤抖着声音向接待她的检察官哭诉:“同志,请你们帮帮这娃。孩子没有户口,也没有学籍,连考学的资格都没有,活得像个‘小黑户’啊!”

原来,12年前,王阿姨在北京做保姆,给同样在京务工的陈某、吴某照顾未满周岁的女儿小满。临近春节时,王阿姨要返回山西老家,陈某二人便让其将孩子带回去照顾一段时间,并承诺按月寄钱。令王阿姨没想到的是,这“一段时间”最终竟成了十几年。

起初,陈某还能正常支付费用,但一段时间后便杳无音信。王阿姨多次赴京寻人,最终无功而返。“不是没想过撒手,可看着这小生命,心就软了。”尽管经济拮据,王阿姨一家还是尽心竭力抚养小满。悉心照料下,彼时的婴儿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少女。

随着小满渐渐长大,困境也随之而来: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没有学籍,去医院看病没有医保,想出山看看买不了车票,连参加中考的资格都没有……这些年,王阿姨的身影无数次出现在社区、派出所、教育局,但“生父母不明”“材料不全”等原因让她频频失望。走投无路下,她带着十几年前的合同和几个早已失效的电话号码,走进了检察院。“这对父母不负责任,我不能让他们耽误了孩子!大家都说可以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拜托你们帮帮我们。”

千里寻找,托起未成年人的人生

受理案件后,垣曲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成大伟第一时间调阅材料,察觉该案背后可能存在遗弃犯罪线索,遂移送至该院刑事检察部门,转由公安机关对此初查后立案侦查。

同时,成大伟和同事也意识到,刑事案件办理周期长,待追究小满父母刑事责任并经法定程序确定小满为被遗弃人后,再由民政部门起诉变更监护人,小满会错过学籍建档的最佳时间。

“事关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时间紧迫!”经前期走访,办案团队认为,要围绕监护权纠纷做实支持起诉工作。但王阿姨对小满的照料情况如何?她提供的材料是否属实?小满的父母有没有实际抚养能力?“我们决定,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王阿姨作为申请支持起诉主体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为确保支持起诉效果,开展核实调查工作。”成大伟介绍。

检察官在细致审查王阿姨提供的材料后,一头扎进了王阿姨和小满共同生活的村落。“外人都看不出来不是亲生的,比亲的还亲。”“为了娃上学、办户口,可是没少跑。”王阿姨一家居住地所在的村委会、派出所、学校等单位相关人员的反馈,印证了她十多年含辛茹苦抚养小满的事实。

在北京多方辗转,办案人员来到了陈某二人租住的一处破旧小院。他们不仅无固定收入、住处,陈某还有多笔总额达200万元的款项未支付,系失信被执行人。更有甚者,他们生育的另一个孩子也被以同样的方式交给了其他保姆。就抚养费支付等问题,该保姆已将陈某二人起诉至北京某法院。办案人员又奔赴陈某二人户籍地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最终确认陈某、吴某确无抚养能力。

单薄的申请材料,在检察官奔波的脚步中,逐渐累积厚重。“至此,我们的办案焦点转向如何为小满找到合法且温暖的归宿。”成大伟说。

“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根据有关规定,王阿姨可以以长期照料小满的身份申请撤销小满父母监护人的资格。”案情分析会上,检察官斩钉截铁,“生父母失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权益被严重侵害,为了孩子,监护权必须变更!王阿姨和孩子虽无血缘关系,却是孩子唯一且可靠的港湾。我们应当支持她作为指定监护人!”

听证会上,说“法理”讲“情理”

今年6月,一场事关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不公开听证会召开。

垣曲县检察院专门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妇联、团委等10余家单位代表出席听证会。会上,检察官展示了翔实的调查报告等,并转达了小满想与王阿姨一家生活的意愿。“我们核实过,王阿姨符合监护人实质条件。”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进一步表示。

“孩子能遇到王阿姨,是不幸中的万幸。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彰显为民情怀。”“十多年的无私养育超越血缘,情感纽带不应被随意割裂。”听证会上,共识迅速凝结。此后,检察机关依法向法院制发了《支持起诉意见书》,并为王阿姨申请了法律援助律师。很快,法院予以立案。

山西省垣曲县检察院检察官到庭宣读《支持起诉意见书》。

7月4日,该案开庭审理,垣曲县检察院检察长荆宝柱出庭支持起诉。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撤销陈某、吴某监护人资格,指定王阿姨为小满的监护人。

判决作出后,成大伟的办公室成了“协调中枢”——帮助备齐材料,公安户籍窗口开辟绿色通道落实户籍;检察机关为小满申请司法救助……

“不让任何一个‘小满’被落下。”成大伟介绍,在户籍顺利办理后,除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做实对小满的心理疏导、学籍办理等事项外,该院还通过开展普法宣传、制发检察建议的方式,给予类案预防和处理建议,推动开展无户籍未成年人摸排整治工作。

02

两个年轻人重新“握住”希望

一边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时冲动闯下大祸;另一边的被害人,左手有落下残疾的风险,后续治疗费用也没有着落。两个年轻人的人生,都因一次冲动险被毁掉……

“我的手现在能握住杯子了!等康复了我就去找工作,好好过日子。”近日,回访电话里,小杰(化名)的声音里满是笑意。电话那头,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检察官任文娟望着窗外的阳光,心里那块悬了半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冬日里的冲动

2024年12月22日,一家足浴店内,服务员于某和同事小杰因工作琐事起了争执,情绪失控的于某抄起水果刀刺向对方,小杰的左臂瞬间鲜血淋漓。随后,小杰被送医治疗。经诊断,小杰左尺骨粉碎性骨折、左前臂创伤,分别构成轻伤一级、二级。

彼时,躺在病床上的小杰忍受着钻心的疼痛。而明知同事报了警,仍留在现场等待的于某,面对民警的询问,低着头供述了全部事实。

此后,该案被移送静安区检察院审查批捕。任文娟翻看案卷时,眉头渐渐拧紧:一边是未成年人于某,一时冲动闯下大祸;另一边是青年小杰,左手可能落下残疾,后续治疗费用也没有着落。“两个年轻人的人生,不能就这么被毁掉。”任文娟在心里暗下决心。

任文娟第一时间为于某请了法律援助律师。提讯室里,于某的头埋得更低了。“我知道错了……可我家真的没钱,爷爷奶奶都生病了,父母的收入很微薄,本来我出来打工就想补贴点家用。”他的声音带着哭腔,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任文娟看着这个和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轻声说:“小杰以前是学乐器的,因你的一时冲动,他的左手可能再也弹不了琴了。”一句话让于某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和懊悔。

今年1月,静安区检察院综合全案情况,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于某批准逮捕。但任文娟心里清楚,逮捕只是第一步,如何既让犯罪嫌疑人承担责任,又不让被害人陷入绝境,才是更难的课题。

“双轨办案”与时间赛跑

今年春节前夕,小杰的母亲带着儿子走进静安区检察院控申窗口:“医生说孩子的神经和肌腱也断了,之前的鉴定没算上,我们想申请重新鉴定!还有,治疗实在没钱了,能不能帮帮我们!”

原来,医生在治疗中发现,小杰左尺神经及肌腱断裂,恢复周期要延长,而公安机关此前未采纳其重新鉴定申请。此时距离春节只剩2天,鉴定机构马上要放假,这个新情况能否重新鉴定需要及时沟通确认,同时,小杰的治疗也迫在眉睫。

“不能等!”任文娟当即决定启动“双轨办案”。

一边是“程序加急”,任文娟立刻联系原鉴定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反复沟通确认——神经肌腱损伤可作为重新鉴定依据,且极有可能新增伤情等级,这直接关系到量刑和赔偿金额。她第一时间拨通小杰母亲的电话:“我已经帮您约好了鉴定机构,可以重新鉴定,请带好以下材料……”

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带被害人重新进行伤情鉴定。

另一边是“司法救助先行”。任文娟联系该院控申部门,详细介绍了小杰的案情、伤情和家庭情况,确认司法救助先行启动的可行性,并与控申部门检察官联动核查,发现小杰手术费虽由足浴店支付,但后续康复需持续支出,其母亲在沪陪护致家庭收入减半,目前仅靠小杰父亲一人供养全家4口人生活,经济方面早已捉襟见肘。“根据核实到的情况,小杰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我们尽快走流程!”

2月12日,经当事人申请,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作出司法救助决定,救助金迅速发放到位。2月27日,重新鉴定报告出炉:小杰新增左尺神经断裂伤,构成轻伤二级。

司法有尺度也有温度

“看守所里,当于某握着笔郑重地在认罪认罚具结书上签上自己的姓名时,他哭了。”任文娟回忆道。提讯时,她特意把小杰的康复情况告诉了于某:“他的手慢慢能活动了,但还需要长期治疗。你虽然家里困难,但也要尽一份力。”于某听后,当即对小杰表达了歉意,还表示愿意出去后尽力打工赔偿。

4月3日,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于某提起公诉。该案目前正在审理中。

近日回访时,任文娟也特意叮嘱小杰:“你还年轻,康复还要继续,争取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任文娟常说,未检工作一边是法律的刚性,一边是人性的温度,必须找到平衡点。“就像小杰重新握住的那只杯子和于某在看守所流下的眼泪——司法的温度,从来不是纵容过错,而是让每个犯错的人都有机会弥补,让每个受伤的人都有勇气重来。”

03

父亲捎来的旧衣物让他“破防”

因涉嫌诈骗罪第4次被羁押时,在看守所内的郭某不仅对抗管教,还出现破坏监室物品等过激行为,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但看到父亲托检察官带来的旧衣物时,郭某瞬间崩溃,泣不成声……

29岁的郭某蜷缩在监室角落,盯着天花板,目光空洞。这是他在河南省鹿邑县看守所的第5个月,也是他人生中第4次被羁押。当鹿邑县检察院驻所检察官张东亮找他谈心,问及家庭情况时,原本木然的郭某突然说:“我爸……可能早当我死了!”

这句话,让检察官决定驱车200公里,去找一个藏在乡镇集市深处的修鞋摊。

2023年11月,郭某因犯诈骗罪一审获刑五年六个月,不满判决、情绪抵触的他很快就提出上诉。而在看守所羁押期间,郭某多次对抗管教,甚至出现破坏监室物品等过激行为,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

这引起了张东亮的注意。翻开案卷,张东亮发现这个年轻人的“履历”令人心惊:17岁,因犯抢劫罪入少管所;22岁,因犯盗窃罪获刑;24岁,因犯伪造身份证件罪“三进宫”,2022年12月被刑满释放;29岁,因伙同结识的“狱友”实施诈骗,第4次被羁押于鹿邑县看守所。

“每次刑满释放后,他都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重新犯罪。”张东亮在巡查日志上重重画下红线。

“他家人从没来探视过。”看守所民警的一句话,引起了张东亮的注意。通过调取档案,张东亮发现,郭某的母亲早已离家出走,父亲郭老汉患有小儿麻痹症,在夏邑县某乡镇集市靠摆摊修鞋将其拉扯大。

为打开郭某的心防,张东亮与同事商量,决定以亲情帮教为突破口。今年5月16日,他们驱车3个多小时,辗转200公里来到夏邑县某乡镇,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一角,找到了郭老汉经营的修鞋摊。褪色的帆布遮阳棚下,郭老汉弓着背,布满裂口的手正飞针走线修补鞋子。

河南省鹿邑县检察院检察官看望郭某的父亲。

得知检察官是为儿子的事而来,老人颤抖着放下手中的锥子,浑浊的泪水一下盈满眼眶:“我不识字,不会坐车,也不知道孩子现在关在哪里,就一直没去看他。”检察官向老人细细讲起郭某的情况:“现在他的案件正处于二审阶段,按规定暂时不能安排会见,您有什么话可以讲给我们,我们一定带给他。”

“你们这趟来是……孩子要加刑吗?”

“叔,我们主要是来看看您。他还年轻,只要肯回头,一切都来得及。”

“你们能帮我带点东西给他吗?”老人抹了把眼泪,蹒跚着回到家,小心翼翼地抱出一摞叠好的旧衣物。“这是他以前最爱穿的衣裳,天热了,请你们帮忙带去方便他换洗。”老人将衣物交到检察官手中,又从铁皮盒子里数出400元钱:“这些是我修鞋攒的,零钱我都换成整的了。”

当检察官提出要用手机给他拍一段视频播放给孩子时,他拒绝了:“不拍了,孩子进去后我夜里都没睡过囫囵觉,头发也白了。就说他爸盼着他好好改造,早点回家!”

父子隔空“和解”

“郭某,今天有些特别的东西要给你。”5月17日会见时,郭某看到眼前熟悉的衣服,突然愣了神。

“昨天我们去见了你父亲。这是他特意让我们带给你的换洗衣服,还有400块钱生活费。”听到这里,郭某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崩溃,泣不成声。

一场亲情破冰,成为案件转折点。

“张检察官,我知道去年还有个诈骗案,我全部交代。”郭某不仅主动认罪认罚,还交代出多条未被掌握的其他涉嫌犯罪人员线索。

检察机关随即启动“双线联动”机制,将案件线索迅速备案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同步移交公安机关。

6月10日,检察官收到公安机关反馈,根据郭某提供的信息已经立案侦查并成功抓获4名相关犯罪嫌疑人。

二审期间,郭某认罪认罚。近日,法院就郭某一案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7月22日,郭某被依法收监执行。

“他的父亲托我们带的不仅是衣服,更是一位残障老人29年来没说出口的爱。”张东亮对记者说。

案件办结后,该院驻所检察官重新梳理在押人员信息,专门建立“在押人员亲情档案”,以动态掌握在押人员思想变化,将刚性监督与柔性帮教相结合,提升教育改造质效。

《检察日报》8月6日版面图

来源:淄博市博山区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