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链”串起产业与消费 看成都双流区推动场景业态扩容的创新逻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7 09:47 2

摘要:当“场景业态扩容”成为成都市双流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的关键词,一场围绕消费新场景、新体验的变革正在这片临空经济高地铺开。全会提出要聚力营造“智造航空港、幸福公园城”的城市意象,其中“培育科产融合研学场景”的部署尤为亮眼——以工业、航空、科技主题研学为抓手,构建“

研学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提供

当“场景业态扩容”成为成都市双流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的关键词,一场围绕消费新场景、新体验的变革正在这片临空经济高地铺开。全会提出要聚力营造“智造航空港、幸福公园城”的城市意象,其中“培育科产融合研学场景”的部署尤为亮眼——以工业、航空、科技主题研学为抓手,构建“以产促研、以研兴旅”新格局。

产业是双流的底气。上半年,双流区完成产值875.6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跑出14.4%的增速,居全市第二。钢琴博物馆、智能工厂、名车广场、超级电网……这些原本平行的产业节点,正被一条研学动线重新串连,成为把产业势能转化为消费动能、把“智造”叙事转译为“幸福”体验的全新流量接口。

产业空间转型构建“以产促研、以研兴旅”格局

当生产线向公众敞开大门,双流的工厂车间正悄然转型为特色研学基地。

以中国商飞四川公司为例,依托大飞机示范产业园,其国家级民航科普基地“翱翔空港”已成为航空科普核心载体。走进园区内的四川大飞机科普馆,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国产民机发展历程、科普知识等,还能亲手操作C919模拟驾驶舱,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飞行的魅力与乐趣。

视线转向调味品行业,在天味食品智能工厂的参观走廊,透过玻璃幕墙可见全流程智能化生产——MES系统精准调度机器人完成配料、炒制、包装等工序。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将火锅底料的生产线,转化为具象化的智能制造教案。

而在能源领域,作为四川省唯一电工技术学会科普基地,川开电气的新能源科技馆提供了另一种范本。馆内的科普长廊配备动态展教设备,通过实物展示与互动体验,将复杂的输配电技术转化为青少年夏(冬)令营的实践课堂。

工业现场的开放,让生产线延伸出知识传播链——产业资源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研学场景,为“以产促研、以研兴旅”提供实体支撑。

商业空间升级重组文旅基因打造消费新场景

当文化体验注入传统商业空间,双流的消费场域正释放全新活力。澳康达名车广场的转型即是明证:12万平方米空间突破传统卖场定位,获评“文化创意类主题旅游目的地”。今年7月,澳康达打造“暑期欢乐亲子季”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小朋友生动了解汽车知识。截至目前,这座“汽车王国”已接待超500组家庭参与汽车文化研学之旅——这场“名车展销+文旅”的创新实践,将交易空间转化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后续这里还会开启澳康达世界名车展活动,为成都及西南地区汽车爱好者带来全新的二手名车消费体验。

钢琴博物馆则通过技术活化历史。全息剧场与数字场景还原技术让300余件古董乐器“开口说话”,观众可“对话”音乐大师,在琴键跃动间直观感受三百年乐器工艺演变。静态展陈由此升级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课堂。

文旅基因的植入,使商业空间实现功能蜕变:名车展厅转型亲子研学基地,乐器展馆化身音乐科技秀场,传统消费场景在文化赋能下裂变出流量新入口。

科技赋能更让研学场景突破时空限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威爱数矩打造的“重走长征路”项目,借粒子化人物建模与多音声纹复刻,将湘江战役、飞夺泸定桥等历史现场“搬进”展厅。该项目已在安徽科技馆、遵义会议纪念馆落地,印证了双流“科产融合研学”模式的可迁移性。

双流的实践正重塑产业生态逻辑。工业车间变身科普课堂,商业空间转型研学基地,历史场景借数字技术重生——“产-研-旅”的深度融合,使14%的工业增速不仅体现制造实力,更彰显产业资源向文化体验的转化效能。钢琴博物馆的音符、大飞机总装线的轰鸣、智能工厂的麻辣鲜香,这些独属双流的产业基因,正通过研学链激活消费新动能。

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