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聚力 借海扬帆——我市奋力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华彩乐章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7 09:06 1

摘要:爱东营讯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海洋强省建设各项部署,锚定经略海洋、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接续实施两轮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爱东营讯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海洋强省建设各项部署,锚定经略海洋、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接续实施两轮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东营唐正新能源生态高效渔光互补项目现场,一排排光伏电板在水面上熠熠生辉。

从数据来看,我市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持续向好态势。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610.72亿元,其中13个海洋主要产业实现增加值462亿元,同比增长7.6%,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9.8%,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强产业:筑稳海洋经济“压舱石”

随着单点系泊水下软管关键螺栓被液压扳手精准拧至设计值,东营港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2座25万吨级单点系泊泊位提前完工。这座北方首个采用单点系泊技术的超大型原油码头,填补了我市无超大型码头的空白,可实现远洋超级油轮直航东营港,显著增强进口原油接卸能力,有效降低周边石化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为鲁北高端石化基地建设注入动力,也为海洋经济强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洋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市高位谋划向海图强,系统部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七大行动”。在项目上,推进总投资729亿元的80个海洋产业项目建设,开工率达80%;加快实施国华HG14海上光伏、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等重大项目,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88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的67%。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山东省首批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招引上海电气、中船海装等15家头部企业入驻,签约落地产业链项目37个。

海洋服务业也在同步突破。城东海上文旅、万邦海洋装备认证服务等4项目入选全省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广利临港、农高区深蓝等2个海水淡化项目已立项备案,建成后全市海水淡化能力将达15万吨/日。

优治理:绘就海域管控“新图景”

为保障项目用海要素需求,我市加快推进海上新能源项目用海审批,辉阳渔光互补项目四期取得国务院用海批复,渤中海上风电B1场址项目取得市政府批复、G场址项目一期顺利并网;在油气用海项目分类处置上,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明确办理标准,简化审批流程,实时跟踪进度,累计审查海域论证报告298项等。

在海域管控方面,上半年新增海域确权项目148宗,全市累计纳入海域监管项目达2490宗,实现海域资源精准管控;加强围填海行为管控,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0.22%。同时,我市还积极探索海洋使用管理新模式,形成《东营市“渔光互补”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实践与经验》,为海域空间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我市高标准实施永丰河入海口南部海草床生态修复项目,采用“种子播撒+幼苗移植”复合修复技术,目前已完成800万粒鳗草种子播撒,同步开展鳗草幼苗移植前期工作,为生态修复储备优质种质资源;在互花米草防治上,启动年度首轮地表植株清零行动,清除零星复发互花米草8.25公顷,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兴渔业:激活绿色转型“新动能”

渔业的绿色转型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河口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立项,我市连续成功争取垦利区、河口区两个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争取资金3亿元。

我市积极打造渔业试点集群,不断加快渔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实施垦利区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恒盛农业、景明科技等5个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1亿元;扎实推进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三角洲智能工厂化养殖(三期)、沃德现代渔业示范园现代化养殖(三期)等项目基本建成,新增工厂化养殖车间面积5万平方米。

同时,深入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实施现代渔业种业提升工程,围绕南美白对虾、黄河口大闸蟹和刺参等品种联合攻关,引进对虾亲虾5万对、繁育优质虾苗150亿尾,中朗公司日本对虾新品种“黄丰1号”正申报农业农村部新品种认定;繁育耐盐碱、早成熟黄河口大闸蟹大眼幼体2000万只;培育刺参优质苗种6亿单位;津浩牌利津鲈鱼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打响“黄河口”渔业品牌。

严格增殖放流全过程监管,建立“放流前种质检测、放流中实时监测、放流后效果评估”全链条管控机制,在近海海域和黄河水域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6.49亿单位,有效补充了渔业资源。

固根基:筑牢安全发展“防护网”

近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东营海事局在东营中心渔港联合开展“商渔共治2025”宣传教育和毛虾开捕前安全检查活动,进一步维护海洋伏季休渔期间毛虾专项捕捞生产秩序。

在安全管理上,我市发挥市渔安委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构建海上安全协同治理格局。加强渔业安全检查,全部完成闭环整改;提升渔业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推进智慧渔港渔船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项目(二期)提升工程、渔船船上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强化渔港渔船“技防”水平;组织开展全市渔业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活动,切实提升渔民群众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海洋预警报工作同样实现高质量推进。我市全力推进山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东营段),严格落实24小时、72小时和旬预报等海洋预报制度,今年累计发布海洋预报1000期、海洋灾害警报24期、海洋灾害专报14期,发送警报短信20万条,有效保障沿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我市还严守水产品质量关,构建“从池塘到餐桌”全流程质量监管体系,开展水产苗种及养殖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专项行动,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从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到海域治理的精细高效,从“摇摇晃晃”迈向“安安稳稳”,我市正将海洋发展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持续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健全完善海洋发展体制机制,让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更加强劲。

来源:东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