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鹏发文回应质疑,不仅暴露郭德纲的精明,还替王惠出了窝囊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7 06:00 1

摘要:有人扒出票价骂“1580元?抢钱呢”;还有人嘲讽“红了就忘了本”。

文|迢千

编辑|影娱先锋

岳云鹏开个演唱会,网友们吵翻了。

有人扒出票价骂“1580元?抢钱呢”;还有人嘲讽“红了就忘了本”。

郭德纲先看不下去,笑称“刘德华可以影视歌三栖,我徒弟怎么就不能开演唱会?”来护犊子。

吵到最凶的时候,岳云鹏深夜发文回应:“我深知自己是业余,嗓音也没有那么动听,这一点您各位骂的对”

评论区里有人说他“没脾气”,甚至觉得他“怂”。

可细细琢磨下来,这哪里是没脾气?

分明就是把师父师娘的“锦囊”变成了自己的“逆袭剧本”。

毕竟谁会跟一个追梦的“傻子”较劲呢?

01“您各位骂的对”

8月5日,岳云鹏的回应里,从头到尾没一句硬话。

他说自己开演唱会是“梦想照进现实”,承认“唱得不如专业歌手”,甚至自嘲“我知道你们受委屈了”。

这种把自己扒光了说的坦诚,反而让不少原本骂得凶的网友消了气:

“其实也没那么差,至少态度挺真”。

这招“示弱术”,不是岳云鹏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德云社玩了十几年的老套路。

张云雷因不当言论被批,他发文道歉“这种做法是不应该的,我向全体观众致歉”,这一句比任何辩解都管用。

早年间郭德纲被同行围剿,说他“三俗”,他不正面硬刚,转头在相声里自嘲“我们就是给老百姓逗乐的”

这次岳云鹏把这招用得更绝。

他不光认骂,还主动给网友递“弹药”: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点开各个角度的视频,清晰不清晰的我全都看,还会翻各种评论,好的坏的我都看,感谢大家的批评。”

这种“您说啥都对”的姿态,把争议从“他行不行”变成了“他改不改”。

直接改变了问题性质。

更妙的是,他在回应里埋了个“钩子”:

“过几天的杭州和济南我们再卖卖力气,还有成都演唱会。”

这话看似认怂,实则是把骂声变成了期待。

想知道他改没改?买票去看啊。

果然,回应发出后,杭州场的票第二天就售罄了。

有网友调侃:“岳云鹏这哪是挨骂?分明是靠挨骂搞预售。”

这种“黑红”套路,就是要把争议变成流量。

你骂他唱功差,他就借着这股劲儿上热搜;你嫌票价贵,他转头在演唱会加段免费相声;你说他忘本,他就穿大褂唱段《打灯谜》。

网友的每一次质疑,都成了他刷存在感的契机。

02“师娘教我转音”

岳云鹏的回应里,有段话特别耐人寻味“师父教我发声,教我怎么用气,师娘教我转音,教我怎么才能有自信”。

这话看似随口一提,实则是整个回应里最“值钱”的一笔。

既捧了王惠,又巩固了德云社的“家庭人设”,还暗戳戳地给郭德纲递了台阶。

熟悉德云社的人都知道,王惠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

天眼查数据显示,德云社的核心公司里,王惠持股99%,郭德纲一分股份没有。

可她平时极少露面,有人就私下嘀咕:“一个女的,懂什么相声?还不是靠郭德纲才掌权?”

岳云鹏这话一出口,等于当众给王惠正名:她不光懂,还懂行里的硬功夫。

京韵大鼓的转音有多难?业内有句话叫“十年磨一嗓”。

王惠能手把手教岳云鹏,说明她的功底扎实得很。

这就把王惠从“郭德纲的妻子”变成了“德云社的大家长”。

那些质疑她“只会管钱”的声音,自然就弱了。

郭德纲对此看得门儿清。

就在岳云鹏开演唱会被骂没几天,他就公开说过一句“我徒弟想唱歌,那就唱呗”。

这对师徒一唱一和,把“家庭感”拉满了。

网友一看,“嚯,师父护着,师娘疼着,这德云社跟个大家庭似的”。

德云社的厉害之处就在这。

他们从不搞“单打独斗”,永远用“师徒情”“家人味”把所有人绑在一起。

其实,这都是郭德纲的算计。

03把“骂声”炼成“关注”

争议发酵到现在,有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

岳云鹏演唱会的退票率不足5%,杭州、济南的加场门票开售即售罄。

那些骂他“不专业”的人里,不少人一边吐槽,一边点开了购票链接。

而那些骂声,恰恰成了“破圈”的助推器。

早在相声界多次纠结到底“该不该商业化”。

有人说“相声就得在小茶馆里演,搞综艺、开演唱会就是堕落”,可德云社偏不按常理出牌。

郭德纲却带着徒弟上综艺、拍电影、开直播,把相声从茶馆小剧场,搬进了大众视野。

这背后,藏着德云社最核心的生存逻辑:

把争议变成生产力,让传统曲艺在流量里活下来。

就像岳云鹏开演唱会,不过是这套逻辑的延续。

唱《五环之歌》时,突然插入一段《报菜名》的贯口;唱到《送情郎》高潮,转身跟搭档说段对口相声。

这种“混搭”让专业歌手觉得“不伦不类”,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有些网友说的也在理“管他专不专业呢,情绪价值给足了就行”。

传统曲艺的困境,从来不是“没人爱”,而是“没人知道”。

郭德纲搬出刘德华,给网友们的骂声又添一把“火”。

我们都知道岳云鹏不能和刘德华比,或许郭德纲并不是真的要“洗白”,他只是想让这场“骂战”跑的再远一点。

把那些不看相声的人拉进来,哪怕他们一开始是奔着“吐槽”来,也有可能变成潜在观众。

这次风波之后,或许你不喜欢他的演唱会,但也大概率记住了“京韵大鼓”“德云社”。

这种“注意力转化”,正是德云社最擅长的。

他们从不在乎“骂声有多难听”,只在乎“有多少人在骂”。

因为骂的人越多,意味着潜在的观众越多,这不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结语

演唱会落幕那天,岳云鹏在台上鞠躬时说:

“我知道自己不够好,但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相声演员不止会说,还能做很多事。”

这句话,或许能解释德云社的所有选择。

但争议一直都存在。

有人觉得,这是“曲线救国”,用流量养传统,总比让艺术烂在故纸堆里强。

也有人认为,这是“饮鸩止渴”,过度商业化会让相声失去本真。

或许,答案就藏在所有观众的选择里。

部分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岳云鹏回应演唱会争议:我喜欢站在人群里唱歌

ZAKER娱乐|第一个吐槽岳云鹏演唱会的明星出现!言辞犀利,句句戳在老郭心窝

凤凰网|岳云鹏再回应演唱会,尚九熙约架添乱,郭德纲翻脸,德云社真热闹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