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广严论教育摘编:第二章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好风气(之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17:39 1

摘要:暑假,是休憩与充电的双重时刻,成都锦城学院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了锦城教育学——《邹广严论教育》专栏,刊载《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中的精华篇章,与您分享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的教育智慧。

亲爱的师生、家长,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暑假,是休憩与充电的双重时刻,成都锦城学院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了锦城教育学——《邹广严论教育》专栏,刊载《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中的精华篇章,与您分享创始人、创校校长邹广严的教育智慧。

《邹广严论教育简明读本》一书,集中展现了邹校长对锦城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解答了“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深刻问题;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是经过近二十年办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

我们期待,《邹广严论教育》专栏能够成为您暑假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激发您对“锦城教育学”的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愿您在暑假期间,不仅能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欢乐,更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收获满满的智慧与成长。

再次祝愿每一位师生家长、读者朋友们暑假愉快,身体健康,学业有成,家庭幸福!

第二章

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好风气

五、论“习惯养成”培养

从小事做起,培养文明习惯

培养文明习惯,建设和谐校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中国素称为世界的礼仪之邦。我院培养的学生,自当是自立于文明之林的佼佼者。所以在校期间就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文明习惯,例如: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

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反对骄、娇二气;

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穿戴整洁;

要礼貌待人,会说话,会鞠躬,会让座,会道歉;

要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事业;

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在非人行道横穿马路;

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学会民主做事,平等待人,等等。*

同学们,这些小事做到了,这些习惯形成了,我们的校园就是一个和谐的校园,我们的同学就是一个文明的人,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就能更好的和国际文明接轨。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前进吧——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5年10月8日

(*编者注:以上为锦城学院师生文明习惯“八不八不要”的具体内容)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与他的习惯有关

一个人在学业、事业上能否成功,往往与他的习惯有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例如爱惜时间,他就会争分夺秒地学习和工作,珍惜每寸光阴;如果他有勤俭的习惯,他就会早睡早起,争先恐后地勤奋做事、节俭生活;如果他每天学习生活都是有计划会打算的,他就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刻苦读书和实践。反之,如果一个人养成一些坏习惯,如懒惰、奢侈,每天无计划没打算,且不改进的话,其前途十分堪忧。所以成功的教育是从端正和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开始的。

同学们个人的习惯很重要,学校的习惯也很重要。学校的习惯是什么?就是校风。一个学校校风好,学校就健康发展,学生就茁壮成长。反之,是好学生也会变坏。校风、学风不正是一场灾难。我们倡导广学博识、严肃细密的学风,我们倡导“三追两谋”的“锦城”精神,我们倡导严格治校、严谨治学、严肃做人的校风。所谓严格治校,就是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所谓严谨治学,就是讲究科学、一丝不苟;所谓严肃做人,就是坚持原则,担当责任。就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也能“慎独”,决不做那些不负责任的事情。这样的校风靠全校师生来建设,这样的校风靠全校师生来发扬,这样的校风靠全校师生来传承。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全体师生都要养成良好习惯,建设优良校风,在锦城学院这个大熔炉里,历经千锤百炼,收获绚美人生!

——《明确人生价值,养成良好习惯,实现两个转变——在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8年9月25日

要尽快“清理习惯”,坚信“习惯决定人生”。中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学校提倡的文明习惯要求和行为导向规范,都是为了使你们培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每一位“锦城”学子能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培养勤奋努力的学习习惯、起居有常的生活习惯、认真有为的工作习惯做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为你们将来成就事业做好铺垫。

——《选择“锦城”,就是选择了锦绣前程——在2009 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9月14日

习惯养成论

我们提出“习惯养成论”,即:“成功的教育从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开始,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小事和细节做起。”学校规定学生行为的“三不准”,提出学生在校的“十大诫训”“尊师重道十条规范”“八要八不要”*,严格学生进出校门管理和“晚点名”制度,开展“三自三助三权”学生自主管理,提倡“背书包、上课带“三大件”(书、笔、笔记本)、晨跑、路遇师长要问好”等措施,都是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做起。我们教育不是高谈阔论,就要从小事做起。

——《高举“三大教学改革”的旗帜,让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冒”出来——在 2010-2011学年教学工作会暨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月16日

(*注:见前文“八要八不要”和后文“尊师重道十条规范”)

三大培养——习惯养成培养

我们提倡“三大培养”——习惯养成培养。

要立足于养成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钻研、立志高远的习惯。学校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比如:勤于阅读是好习惯,工作生活有规律是好习惯;比如:财会学院08级的李彬同学,在校就把ACCA的14门课程全部考完。三年来,她一直坚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并坚持每天有不低于8小时的时间在图书馆学习钻研。她学习、生活有规律,什么时候上课、下课、自习、吃饭、运动、休息等,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这就是好习惯。不喝酒、不抽烟是好习惯,不睡懒觉也是好习惯。所以,我们首先要抓“习惯养成培养”

——《上台阶、创品牌,为全面贯彻十年规划而奋斗——在2011年度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摘录》,2012年1月9日

养成良好习惯,要有“过程思维”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要有“过程思维”。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很多教育界的同行做了进一步地发挥:“管是为了不管。”我认为这很对,但为了不管必须管,为了不教必须教。我们教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管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牵着孩子学走路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走路,而不是永远靠家长牵着一样。但是,从牵到不牵,从教到不教,从管到不管,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能说:“北大没有规定学生背书包,因此‘锦城’规定学生背书包就不合适。”须知,北大之所以没有背书包的规定,那是因为他们的学生往往都背着书包,而且还是大书包,里面装着一天要看的书本,还有笔记本电脑,这样才方便上课、上图书馆。北大学生的习惯养成得不错,但是我们“锦城”学生的习惯还是差了一些,因此学校还得有规定才行。要是哪天背书包成了大家自觉的事情,那相关的规定就可以淡出或撤除了。总而言之:不牵、不教、不管是牵、教、管的结果。我们不但要看到结果,更要看到过程。为了不牵,必须要牵;为了不教,必须要教;为了不管,必须要管。这就是教育的辩证哲学。

——《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倾向,坚定不移地抓好校风建设——在全校辅导员培训会上的讲话》,2014年2月21日

强化“大学生十大习惯”

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在《习惯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一书中,提出了习惯回路(habit loop)的概念。他认为,习惯是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每个习惯存在一个回路;习惯的回路由三部分组成——提示(cue)、惯常行为(routine)、奖赏(reward)。我们会看到,养成一个习惯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回路。这个回路类似于条件反射,只要相关的提示(cue)存在,要改掉,几乎不可能。可以说,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换。

养成教育,首先要明确养成什么习惯,其次是如何养成习惯。根据现代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之需要,当前急需养成或强化下列十大习惯:

1.作息有常。按时作息,科学安排时间,有规律地生活,使生活的节奏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本身的生理规律。

2.行为有则。做人做事有规则意识,有良心、有底线、有常识、有法纪观念,遵守社会公德和人际公约,乐群入群,受团体欢迎。

3.重诺守信。信守诺言,履行合同;说到做到,绝不骗人;一诺千金,契约精神;诚实守信,群体信任。

4.友爱平等。尊重领导,友爱同事;平等待人,礼貌宽容;友好相处,和谐共生。

5.独立思考。不教条,不照搬,不人云亦云。凡事弄清真相,实事求是,得出结论。学会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

6.勤学好问。主动勤奋学习,不耻下问。常与同学(同事)交流,保持好奇心。

7. 坚持始终。做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不半途而废,发扬坚持到底的精神。

8.做事认真。做任何事都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发扬工匠精神,力求精益求精。

9.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做到艰苦朴素,力戒奢侈之风。

10.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整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以上十条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社交和公共关系能力,以及端正个人学习态度和学风,将大有裨益。

养成习惯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其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有三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其次是长期的潜移默化和反复训练。有人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稳定一个习惯要85天。再次是采取必要的强化或负强化措施,例如对学生坚持良好习惯要予以表扬、甚至奖励;对不好的习惯要批评甚至处分。恰当的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学校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从而克服不良的习惯。

——《大学应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育》,2020年7月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来源 锦城教育学

来源:成都锦城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