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青年看祖国丨“筑梦追光”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行动绽放海陆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6 23:50 1

摘要:盛夏的汕尾,红城叠翠,海韵悠扬。近日,由中共汕尾市委统战部、共青团汕尾市委员会、汕尾市青年联合会指导,暨南大学萤光粤港澳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汕尾,开展2025年汕尾市“筑梦追光”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行动,围绕“非遗文化”+“公益课堂”+“实践研学”的方向

盛夏的汕尾,红城叠翠,海韵悠扬。近日,由中共汕尾市委统战部、共青团汕尾市委员会、汕尾市青年联合会指导,暨南大学萤光粤港澳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汕尾,开展2025年汕尾市“筑梦追光”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行动,围绕“非遗文化”+“公益课堂”+“实践研学”的方向,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粤港澳青少年公益课堂夏令营、“青春汕尾行·圆梦新征程”汕港澳青年交流活动等实践活动。

7月30日,团汕尾市委、汕尾市青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为粤港澳青年提出殷切希望,与汕尾青少年携手同行在公益课堂中学知识、在实践研学中触摸热土、在非遗调研中传承文脉,用心感受汕尾发展,做汕尾发展的见证者,在这片红色革命老区共同书写粤港澳青年赋能善美之城的生动篇章。

“港澳青年看祖国”粤港澳青少年公益课堂夏令营:

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

在教室的温馨角落,一阵接一阵的欢笑声与清脆的童声相互交织,汇成了夏日中最动人心弦的乐章。暨南大学萤光粤港澳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携手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聚焦“港澳青年看祖国”主题,围绕非遗文化、营养健康等多个板块,分两期开展30多节堂公益课,第一期为7月30日至8月3日在市文化馆、市人才驿站举办,第二期将于8月11日至13日在市城区东涌中心小学举办,为汕尾青少年们开启一场融合知识与文化的奇幻旅程。

在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膳食宝塔拼图”游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掌握了均衡饮食的智慧;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堂中,红纸在巧手中绽放成精美的窗花,白字戏的脸谱彩绘绘制出古典的艺术魅力.....

短短几日里,孩子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更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实践所学。香港青年高晓彤:“当看到孩子们把香囊塞进长辈怀里,或是提醒小伙伴少喝饮料时,忽然读懂了公益服务最动人的模样 ——它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让善意与知识像蒲公英种子般,在小小胸膛里生根发芽,再顺着他们的手传递出去。”

知识如同繁星点点,在孩子们的心中汇聚成璀璨的炬火;文化宛如细雨绵绵,无声地滋养着新一代的成长。这正是本次项目的深远意义:用知识照亮孩子们成长的路径,让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实践研学:走进汕尾,触摸发展脉搏

活动期间,粤港澳青年到访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在实地参访中感悟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来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一起探寻海陆丰革命先辈的足迹,通过实地参观,瞻仰印满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和照片,聆听革命故事等,让粤港澳青年们直观感受到当年革命先辈们敢为人先、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深切体会到爱国救亡、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亲身感受到海陆丰革命的伟大历程。

在联安镇参观“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探访湿地科普长廊等30公里示范带间,粤港澳青年们直观感受到联安镇将湿地生态、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融合的这一巨大变化,把散落在乡村的精品、亮点串点成线,构建“农文旅”融合新格局。澳门青年陈文迪感叹:“联安镇的镇村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的新成效,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深度融合“农文旅”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非遗传承:寻觅海陆丰大地的“歌”与“舞”

勤劳勇敢的汕尾人民将劳动奋斗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于歌舞之中在海陆丰大地上深深扎根、长久流传。粤港澳青年探索海陆丰大地上的国家级非遗“歌”与“舞”。

为深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通过访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苏少琴,市级非遗传承人苏利民、李香桂、郭宝莲老师,了解非遗渔歌的传承发展。谈及传承,苏少琴老师坚定地表示:“只要自己还能唱得动,就会一直为渔歌传承努力,让这源自大海的声音,持续传承下去。”老师们还“亲自上手”,现场演绎经典曲目《咸茶歌》,即兴唱出渔歌,并分享汕尾渔歌节奏灵活,节拍多样,具有丰富的音色、曲式和调式,演唱时多带“咧、哩、啰咧”等虚词衬音,跳跃灵动。队员现场学唱发现,每一句渔歌不仅是旋律的流淌,更是渔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大海的呼吸与岁月的回响。香港青年林慧敏表示:“通过体验渔家传统簪发和服饰,让我们切身了解到渔歌服饰中蕴含的丰富意义。”本次调研让粤港澳青年对汕尾渔歌背后所承载海陆丰地区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民间艺术传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团队成员深入刘家境虎狮非遗文创馆、赤坑青坑醒狮馆调研,与刘家境先生以及竹扎手艺人深入交流,切身体验了非遗麒麟的制作工序,了解到非遗麒麟的历史内涵及发展现状等内容。非遗传承人说:“麒麟头的魅力,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它的精气神。”为进一步探寻非遗麒麟的传承实践,团队夜间探访青坑醒狮馆训练场,在观赏醒狮与非遗麒麟的精彩表演时,既为现场热烈氛围与高超技艺所感染。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麒麟不仅是传统工艺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它的传承需要匠人的坚守,也需要年轻人的创新。正如一位队员所说:“麒麟舞的每一跃、每一转,都是文化血脉的跳动。我们有责任让这份跳动延续下去。”

此次调研通过沉浸式感受和体验汕尾文化,系统梳理了非遗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不仅让粤港澳青年在触摸麒麟鼓的铿锵、聆听渔歌的潮韵中,读懂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更是要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以青年视角构思传播路径,——用镜头定格守艺人的指尖温度,以港澳青年视角传承海陆丰故事,让渔歌的海浪声、麒麟的鼓点声跨越地域,成为讲好海陆丰故事、助力海陆丰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粤港澳青年力量赋能汕尾发展

当粤港澳青年的脚步踏上汕尾的红土地,当创意灵感与红色记忆在海陆丰的田野街巷碰撞出火花,一场跨越湾区的青春之约正书写着新的篇章。

团队负责人香港青年杨竣杰表示:“我们将会把在汕尾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带向远方,成为讲好汕尾故事、促进粤港澳交流的青春使者。”

“筑梦追光”粤港澳青年乡村振兴行动深化了粤港澳青年对祖国发展的切身认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共绘更具家国情怀的同心圆。

这场相遇不是终点,期待更多粤港澳青年循着这份初心,走进海陆丰的田野与街巷,用创意激活红色记忆,用行动续写振兴篇章。在这片曾见证革命星火的土地上,青春的足迹正与祖国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

本次活动由中共汕尾市委统战部、共青团汕尾市委员会、汕尾市青年联合会指导,暨南大学萤光粤港澳青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汕尾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主办,共青团汕尾市城区委员会、共青团海丰县委员会等协办。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