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88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叔今年52岁,年轻时不离烟酒,酒局一场接一场,香烟一根接一根。直到一次单位体检,查出肺部结节、肝功能异常,医生一句话让他如雷轰顶:“你现在这身体,得赶紧戒了。”
很多人都以为:“抽烟喝酒嘛,哪有不伤身的?但不至于那么严重吧?”但事实远比你想的要严重得多。
烟和酒,哪个更“折寿”?哪个更容易让身体垮掉?50岁后,是时候认真面对了。
香烟里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有69种是明确的致癌物。尼古丁只是让你上瘾的“钩子”,真正伤人的,是它身后的“毒气军团”。
长期吸烟的人,肺癌风险是普通人的13倍。除了肺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的发病率也会跟着飙升。更别说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慢性谋杀”——冠心病、脑梗、动脉硬化,很多都是吸烟“栽的祸”。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我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香烟不是“慢性毒药”,它是“定时炸弹”。
很多人喝酒的理由是:“适量喝点,对身体有好处。”可这个“适量”,你真的掌握了吗?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24年发布的饮酒指南,男性每日饮用酒精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换算一下,相当于一瓶啤酒或者一小杯白酒。
可在现实中,很多人一喝就是半斤白的起步,聚会还要“感情深,一口闷”。这种喝法,只会把肝脏“喝废掉”。
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都是长期大量饮酒的“套餐”。更严重的是,酒精还会增加食道癌、胰腺癌、乳腺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根据《柳叶刀》一项针对195个国家的回顾性研究,酒精是全球导致疾病和死亡的第七大风险因素。而在中国,酒精相关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30万。很多人以为喝酒只是“肝受罪”,其实酒精对大脑、心脏、胃肠道、免疫系统的破坏都不容小觑。
你以为吸烟和喝酒各伤一块就算了?错了,它们在体内会联手制造更大的“毒性风暴”。
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强酒精对肝脏的毒性,酒精也会促进烟草中致癌物的激活。两者叠加后,上消化道癌症(如食道癌、咽喉癌)的风险可提高至普通人的30倍以上。
简而言之,烟和酒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年轻时,身体代谢快、器官有修复能力,烟酒带来的伤害还能“扛一扛”。但过了50岁,身体的“修复按钮”明显迟钝,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力减弱,器官开始“报废”。
同时,很多慢性病也在这时期“悄悄上线”——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再叠加烟酒的刺激,等于在本就破旧的身体上“拆东墙补西墙”。
而且,这个年纪的癌症风险也开始显著上升。数据显示,60%以上的癌症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烟酒带来的“慢性折寿”,在这个阶段开始集中爆发。
从成瘾机制来看,烟瘾主要靠尼古丁,它能在几秒内作用于大脑皮层,刺激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感”,一旦断掉,就会烦躁、焦虑,甚至失眠。
而酒瘾,尤其是慢性酒精依赖症,不仅有心理依赖,还有生理依赖。长期饮酒者突然戒酒,可能出现戒断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谵妄、癫痫,甚至死亡。
所以从戒除难度上来看,酒瘾反而更凶险。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意志力能轻松搞定的。
你可能没感觉,但身体早已经“写好了剧本”。
肺开始黑了:吸烟会让肺泡受损,出现慢阻肺、肺气肿,肺功能持续下降。
肝开始变硬了:酒精让肝细胞坏死,逐步发展为肝硬化。
心脏开始吃不消:烟酒共同加速血管老化,引发心梗、中风风险。
记忆开始模糊了: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痴呆,脑萎缩加速。
癌细胞开始蠢蠢欲动:烟酒双管齐下,给癌症打通“绿色通道”。
当然可以。研究表明:
戒烟5年后,中风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
戒酒半年到一年,肝功能可明显改善,部分肝纤维化甚至可逆转。
停止烟酒10年后,多种癌症风险可大幅下降。
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从现在开始。
1. 找到“动机”,而不是“压力”
不是为了别人戒,而是为了自己活得更久更好。
2. 不要“硬扛”,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医院有戒烟门诊、心理干预、戒酒药物,别害怕“开口”。
3. 替代疗法可以尝试
戒烟贴、电子烟(注意必须无尼古丁)、无酒精饮料,都是过渡方式。
4. 改掉诱发场景
如果你一进饭局就想点烟,那就减少社交酒局;如果你一焦虑就想喝酒,那就增加运动、冥想等替代方式。
5. 给身体“补补课”
多吃蔬果、规律作息、适量锻炼,让身体恢复的更快。
烟酒不是“享受”,是慢性自残。50岁之后,身体的“账单”开始一笔笔结算,别再心存侥幸。别把“烟瘾酒瘾”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那是通往病床的“快速通道”。
爱自己,不是说说而已。烟要戒,酒要停,命,才不白活。
参考文献:
[1]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中国居民饮酒指南(202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GBD 2016 Alcohol Collaborators.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The Lancet, 2018.
来源:中医李大夫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