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逼停保安招聘?60岁大爷成烫手山芋,物业经理该咋办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7:17 1

摘要:那办公室的账本上,社保支出那栏的数字很亮眼,光是给那些保安缴社保,一年就掏出个十几万。

物业公司的经理最近愁得直挠头!

那办公室的账本上,社保支出那栏的数字很亮眼,光是给那些保安缴社保,一年就掏出个十几万。

这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对利润率常年徘徊在5%以下的物业行业来说,简直像被掐住了命门。

以前很多物业公司为了省钱,都招聘的是60岁以上的大爷,因为不用给他们交社保。

只要写一个“自愿签协议换现金”的单子,他们认为就能合理避免交社保,大爷们也都愿意。

这其实是不行的,因为政策白纸黑字写着。

2025年9月1日起,保安自己举双手放弃社保彻底失效,不缴就是违规,而且企业违法成本翻倍。

其实这出戏的伏笔早就埋下了。

之前人社部就明确“员工无权放弃社保”,但直到今年,各地的执法突然收紧,物业行业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刀架在脖子上了。

劳动监察部门隔三差五上门抽查,逮着就是罚款。

据说,北京某保安公司因为事先与劳动者签订了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协议,就自然而然没有缴纳社保。

可最后的结果判定却是,这个保安公司被罚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赔偿。

最讽刺的是,政策本意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可现实却是60岁大爷成了烫手山芋。

这些保安大爷,他们多数没有退休金,因为想挣点钱,所以来当保安。

他们腿脚不如年轻人利索,但当保安却得每天巡逻八小时。

平时物业也不给他们缴社保,因为他们年龄都超限,只能偷偷塞点所谓的医疗补助来当遮羞布。

像有些干保安的大爷都65岁了,连腰都疼得直不起来,但还坚持上班。

你要问他,他就回给你一句:“不干?喝西北风啊!”

“要么赔钱交社保,要么违法用老人。”

现在或许这些大爷就是西北风也喝不上了。

物业要是不愿意交社保,这优化淘汰的名额当然都流落到老弱病残保安这里了。

其实,保安行业50岁以上从业者占比很大。

可有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招聘启事清一色写着“限45岁以下”。

虽说是那么写,可45岁以下的很少有人来当保安。

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愿当保安——因为工资低、晋升难,还得赔笑脸。

这种死循环催生了荒诞场景。

写字楼里白领讨论延迟退休到65岁,小区门口65岁保安却因为超龄丢了饭碗。

当然,物业公司不是没想过出路。

比如有个小区突发奇想,咬牙砸了几十万搞了个智能门禁和巡逻机器人,裁掉了一半保安,虽然每年那门禁还要几万的维护费,但长远看比缴社保划算。

但可惜,这招对90%的中小物业公司都是天方夜谭

因为全国30万家物业企业里,绝大多数年利润还不够买半台机器人。

所以另一些公司就把算盘打到了政策的弹性上。

比如有些物业想了个办法,就是允许60-65岁老人签劳务合同,但前提是每季度交体检报告、戴智能手环。

可这样一来,业主们可不买账了,业主们觉得他们是交物业费,请的是保镖,可不是雇那种需要24小时监护的老人家。

这场乱局背后,其实是两个时代的碰撞。

一边是社保体系不断升级的刚性保护,2025年连长期护理险都加进了“六险一金”。

另一边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龄就业群体,以及利润率薄如纸的服务业。

当然,解铃还须系铃人,头部房企早已嗅到风向。

万科、保利们一边用无人机巡逻替代人力,一边把保安培训成社区管家,卖生鲜、搞养老,硬是把增值服务利润率拉高,反手覆盖了社保成本。

绿城更狠,直接把安保外包,用基础价+品质奖励逼合作方扛下社保压力,自己坐收管理费。

中小公司玩不起资本游戏,只能各显神通,比如像一些物业联合采购智能设备,把门禁系统价格砍到市场价一半。

有的物业去搞一些“阳光账单”,把社保支出做成图表给业主看,哭着求涨5毛钱物业费。

当然,最绝的是所谓的共享模式。

就是几家物业凑钱养一支机动保安队,谁家缺人派谁去,硬是把固定工砍掉了。

这些土法子未必光鲜,但至少让企业活了下来。

政策制定者也在找平衡。

例如,一些城市推出了社保联动调价机制,还有的更直接一些,企业搞智能化改造就给补贴。

可惜远水难救近火。

专家们倒是话说得漂亮:建议政府给社保补贴、工会设维权站、行业协会定《老年用工规范》……

可这些“长远之计”对今晚就要值夜班的李大爷来说,还不如多发200块钱实在。

说到底,这场社保风暴刮出的不仅是企业的窘迫,更是整个社会对“老有所养”的集体焦虑。

所有人都该意识到:我们终将面对那个问题。

当老龄化撞上成本压力,到底该牺牲谁?

答案就藏在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里:比如可以给老年保安配一些AR眼镜辅助巡逻,机器人值班室仍保留着保安大爷泡茶的座位。

虽然制度也许必须要去计算成本,但其实社会里的温暖人心可以稍微弥补一些制度的不足。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

北晚在线2025-08-01《公司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社保”无效!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和讯网 2024-12-04《六险一金是什么》

上观2025-04-27《智慧社区创想美好生活,万科物业推出24小时“AI大脑”》

来源:老耿来聊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