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演一场“求关注”的大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6 16:45 1

摘要:有人对着米其林餐盘摆了半小时姿势,只为在朋友圈营造不经意的精致;短视频里,网红在暴雨中开着补光灯直播,就为喊一句“家人们看这雨多大”;连逛博物馆都成了走秀,穿汉服的姑娘们绕过展柜直奔网红墙,对着镜头比心的手速比看文物的眼神还快。

有人对着米其林餐盘摆了半小时姿势,只为在朋友圈营造不经意的精致;短视频里,网红在暴雨中开着补光灯直播,就为喊一句“家人们看这雨多大”;连逛博物馆都成了走秀,穿汉服的姑娘们绕过展柜直奔网红墙,对着镜头比心的手速比看文物的眼神还快。

大家都在忙着出片,忙着成为别人信息流里的惊鸿一瞥,却没人问自己:这热闹,跟我到底有啥关系?

旅行不是看山看水,是算好时辰找准角度拍出大片;吃饭不光是尝滋味,调好滤镜让盘中餐看起来像别人吃不起的样子更加重要;发呆,是不可能发呆的,因为一秒没看信息,就可能错过不得了的大瓜。“下一条更精彩”的念头像勾魂哨,让人在沙发上瘫成烂泥还舍不得松手。

流量社会的生存法则简单粗暴:要么掏你的钱,要么耗你的时间,要么榨干你的注意力,最后都换成点赞和转发。

逃不开流量的罗网,连“清净”都成了生意

更荒诞的是,连“逃离喧嚣”都成了明码标价的生意。瑜伽馆把远离喧嚣绣在门帘上,实则是办年卡的诱饵;书店辟出静音区,条件是拍照发圈带定位;甚至某些古寺都架起了直播架,和尚念着经还要抽空看弹幕,生怕漏了刷火箭的土豪。

这经济社会的商机,真是无孔不入,我们都像被扔进了外圆内方的钱眼里,转来转去,终逃不出那圈铜臭的边界。

而流量,正是这边界最细密的网!

我们被流量的潮水裹挟着往前赶,像上了发条的木偶。手指机械地在屏幕上滑动,眼睛盯着不断刷新的信息流,明明已经看得眼花缭乱、头晕脑胀,颈椎像坠了块石头一样酸痛,可就是舍不得放下手机。生怕那条没点开的推送里藏着让自己落后的秘密。明明身体在哀嚎着 “我累了”,精神在呐喊着 “想休息”,可指尖还是诚实地点开了下一个视频,划开了下一条动态,仿佛手机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一旦剥离,就会陷入莫名的不安。

想喘口气?先对信息说“不”

试试给手机设个禁足令,比如晚上八点就关进抽屉。你会发现,没了广告弹窗的打扰,窗外的雨声能听出层次;没了朋友圈的红点催促,读一本纸质书的沉浸感,比刷一百篇书评还实在。

允许自己浪费时间。别总想着这个知识点有用、那个技能能变现,偶尔躺着看云在天上画画,看猫在阳台打盹,看雨滴在玻璃上漫游——这些没用的瞬间,恰恰是对抗信息焦虑的解药。就像小时候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明明啥也没干,却比现在刷一天手机还觉得快乐。

说到底,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牢笼不在手机里,而在我们对被关注的执念里。那些追着你要流量、要时间、要点赞的电子幽灵,其实最怕你撂下一句干脆的话:不看了。

来源:清闲的露珠bwZR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