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大学杨某事件就是一场校园霸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11:23 2

摘要:2023年10月11日,武汉大学201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一位杨姓女生在网络撰文称,自己在2023年7月11日于武汉大学图书馆自习时,遭到该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一位肖姓男同学的“性骚扰”。具体表现为,肖同学当时坐在她的对面,持续隔着裤子摩擦下体等等。

2023年10月11日,武汉大学201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一位杨姓女生在网络撰文称,自己在2023年7月11日于武汉大学图书馆自习时,遭到该校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一位肖姓男同学的“性骚扰”。具体表现为,肖同学当时坐在她的对面,持续隔着裤子摩擦下体等等。

两天之后,即2023年10月13日,武汉大学以学生工作部的名义做出了一份处分决定。该决定称:“对涉及我校学生的网上举报,经调查核实,根据相关规定,学校研究决定,给予2022级本科生肖某某记过处分。武汉大学历来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该文引起较大的网络关注,并引发了对于肖同学的网络攻击。肖某某的个人信息被“开盒”(人肉搜索),其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及手机号被恶意曝光在各大平台;网友还将其照片恶意修改成花圈、遗像等侮辱性图像,并通过微信群、抖音短视频和百度贴吧等渠道广泛传播,配以诅咒性标题。同时,诸如“官二代、富二代性欺压女生”等未经证实的谣言在微博热搜和知乎热帖中疯传,声称肖某某有特殊家庭背景,导致肖某某及其家人遭遇了持续性的网络暴力,包括数百条辱骂私信、威胁电话和社交媒体围攻,甚至有网友组织线下骚扰。

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肖某某被武汉某三甲医院精神科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包括严重失眠、焦虑发作和反复自杀倾向,精神科医生在诊断报告中明确指出需立即收治入院进行专业心理干预。更悲剧的是,肖某某的父亲因不堪网络压力,在事件发酵期间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家庭陷入绝望境地。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杨某仍不放手。2024年6月,杨姓女生将肖同学起诉至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声称肖同学的行为严重侮辱了她的人格尊严,并对她的精神健康造成了侵害。

2025年7月25日,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一审宣判。法院认定,肖同学在图书馆内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其动作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且事发场景开放、双方无交流,无法证明存在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故驳回杨同学的全部诉讼请求。

但是,在宣判之后,杨同学继续在社交媒体宣布,她已经“保研成功、通过法考、将赴香港浸会大学读博”,并称以后将继续投诉肖同学,阻止其未来的发展。

她的这番言行,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同时,公众开始大规模质疑武汉大学在2023年10月对于肖同学做出的处罚是否合理。

这次事件显然是武汉大学一名研二学生(杨某),在公共场合利用大一新生(肖某某)的胆怯、恐惧和羞耻心理,通过言语施压和围观环境的胁迫,迫使其当场写下自认有罪的道歉信。随后,杨某又在网络上发起集体攻击,通过煽动性发文鼓动网友对肖某某进行人肉搜索和谩骂,最终导致肖某某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其父亲也因承受相关网络压力突发心梗不幸离世。这一整个过程,难道不正是一场性质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酷的校园霸凌事件吗?它不仅暴露了网络时代下个体权利的脆弱性,也揭示了校园治理机制的深层缺陷。

如今,有网友揭露此次事件背后隐约有NGO的操控迹象。他们企图借此事件打女权这张牌,挑起性别对立。万能的网友还发现,杨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结论混乱,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其论文明显违背学术规范,进一步暴露了其道德沦丧的一面。NGO的资金不仅为女方学业造假提供了便利,还影响了学校管理层,导致校方在事件处理上显失公允。杨某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道德败坏,更是背后利益链条的冰山一角。随着更多细节的逐步曝光,公众的愤怒情绪不断升温,纷纷呼吁严惩杨某及其背后的势力,并深刻反思校园安全和网络环境的双重失守问题。肖某某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对校园霸凌和网络暴力的深层次思考,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以切实保护每一位无辜个体的合法权益。

来源:做温良恭俭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