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7月初发现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广东佛山已经累计超7000例。这还只是一个城市的数据,周边地区也开始高度警惕。
最近,很多人又开始紧张了。
自7月初发现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广东佛山已经累计超7000例。这还只是一个城市的数据,周边地区也开始高度警惕。
福建福州、泉州也发布了健康提示,要求从佛山回来的人自我监测14天。一时间,“病毒又来了”的氛围,似曾相识。
有人说,这不就是又一个“新冠2.0”要来了?防控是不是又要层层加码?这次是不是还得“买药实名”、“隔离上报”?甚至,广州都开始全城灭蚊,民兵出动,搞得像“战时状态”一样。
说实话,老百姓不是不配合防控,经历过三年疫情,大家该配合的都配合过,苦也吃了不少。但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次能不能别再走老路?
01|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个啥?
先说清楚,别让大家乱恐慌。
基孔肯雅热,说白了,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病,不像新冠那样通过空气飞沫人传人。得病的人会发烧、关节痛、出皮疹,听起来确实难受,但致死率很低,基本不死人,也不容易大范围爆发。
最主要的传播源头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所以说,重点不是人传人,而是要防蚊、灭蚊,环境卫生搞好才是王道。
02|实名买药,合理吗?
佛山这次防控,推出了一个新招:去药店买感冒药、退烧药这些常用药,都要实名登记、扫码验证、填个人信息。
问题来了:这些药,平时人都会买啊。感冒、关节痛、皮疹,在南方潮湿天气下太常见了。不是每个人发烧了就是病毒感染,更不是每个买药的人都是“高风险”。
实名买药本来是希望“早发现”潜在患者,初衷没错,但操作起来就容易让人感到不适:
有点头痛脑热,买个药还要被盯上?
是不是以后还要“打电话来问你发没发烧”?
会不会像当年新冠一样,被动员去做核酸,甚至隔离?
这类措施要是没把握好度,就容易走到“过度防控”那一步,让人反感,甚至抵触。
03|蚊虫消杀,全城灭蚊,能灭干净吗?
广州这次出动民兵搞“全城灭蚊”,阵仗确实挺大,看起来是要一口气“斩草除根”。
但蚊子你能杀得完吗?白纹伊蚊繁殖能力极强,一盆积水,几天就能孵出成百上千只蚊子。只要天气热、下雨勤,蚊子就能反扑回来。
所以,全城灭蚊没问题,但重点应该是社区日常治理:
l 小区的积水清了吗?
l 公共绿化定期喷药了吗?
l 居民有没有被指导自查花盆、饮水桶、后院水坑?
光靠一次性“大扫除”式的灭蚊,效果是短暂的,花大力气不一定管用。更别提,全员动员带来的工作成本、社会影响,还可能让一些人“烦了、怕了、抗拒了”。
04|怎么防控才算“合理”?
疫情防控不能不做,但也不能瞎做。
新冠三年,教会了我们三件事:
防控要有度,别动不动就搞封控、查行程、拉人隔离;
民众需要的是信息透明、措施科学,不是一刀切;
正常生活不能再被无限期打断,哪怕是为防疫。
对于基孔肯雅热这样的蚊媒病毒,我们该做的是—
✅ 做好卫生防蚊,尤其是雨后及时清积水;
✅ 有症状的主动就医,但不随意标签化别人;
✅ 医疗系统要备好药物、快速检测方式,早判断早处理;
✅ 要多听真正的专家的,也要多听老百姓的声音。
最后一句话:
我们不能再“谈病毒色变”,也不能再“一刀切式防控”。
防疫要讲科学,也要有人情味。毕竟,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学会新冠留下的教训。
来源:李昕言娱乐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