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天气持续炎热,戏水纳凉成了不少人的消暑选择。尽管大家都自认为“准备充分”,可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全州县休假辅警和阳朔杨堤筏工先后成功救起溺水市民。救援人员提醒:防溺水千万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毕竟不是每次都能如此幸运。
近日,天气持续炎热,戏水纳凉成了不少人的消暑选择。尽管大家都自认为“准备充分”,可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全州县休假辅警和阳朔杨堤筏工先后成功救起溺水市民。救援人员提醒:防溺水千万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毕竟不是每次都能如此幸运。
休假辅警
救起溺水浮潜者
8月2日,全州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辅警唐朝勇与同事唐健了解到,前几天他们施救的落水男子已经平安出院,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回忆起救人场景,唐朝勇仍心有余悸。“当时看着他潜下去,等了一阵子都不见浮上来,我就觉得有问题了。”唐朝勇说,7月28日下午,正在休假的他和唐健在全州县庙头大桥下纳凉。距离他们约20米的水域中,一名50多岁的男子正在潜泳。“当时看到他身上还背着类似氧气罐的潜水设备。”唐朝勇说。
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男子再次潜水,却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迅速浮出水面。唐朝勇感觉情况不妙,停下脚步等待片刻后,确认男子出现溺水状况,便一个箭步跃入江中游向男子准备施救。“等我和另一位村民在水下看到他时,男子已经一动不动了。”唐朝勇和村民合力将男子拖回岸边,此时男子脸、唇青紫,已失去意识和自主呼吸。
唐朝勇立即跪地实施心肺复苏,此时,唐健也快速跑来帮忙,并拨打了120。两人轮流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一直按压、吹气,操作了四五分钟,我们看到他的脸色逐渐缓过来了。”他们持续施救,男子终于吐出呛入的江水和胃内容物,唐朝勇徒手帮他清理污物,助其恢复自主呼吸。随着一阵微弱呼吸,男子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随后,全州县120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连声感慨:“这20分钟的急救太关键了!”
据了解,唐朝勇是一名退役军人,多次参与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救助群众230余人次。
杨堤筏工、执法队员
接力救起溺水儿童
“这次多亏遇到了执法队员和筏工师傅,不然这两个孩子再也见不到父母了。”这两天,阳朔县杨堤码头附近的村民们都在热议执法队员和筏工师傅救人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8月1日上午9时,阳朔县漓江景区综合执法大队防溺水巡逻小组的执法人员骆玉超、管麟旺正在例行对杨堤码头区域内的水面进行巡逻。“小朋友这里不能游泳,快上岸。”随着执法人员的呼喊,三个在水里游泳的孩子爬上了岸。但等到执法人员一离开,这几个孩子又偷偷溜下了水。细心的执法人员还是发现了他们,再次告诫他们赶紧上岸回家,三个孩子只好又从河里上来了。
当执法人员再次巡逻回来时,发现有一个女孩听劝上岸回家了,但后来两个又偷偷下水的男孩却遭遇了溺水。年龄比较小的男孩在水中不断挣扎,眼看体力不支马上要沉下去。旁边年龄大一点的男孩想游过去施救,但没游多远,他也呛水开始挣扎。见此情景,执法人员赶紧驾驶应急救援快艇靠近,刚好几位筏工师傅撑着竹筏载着游客也路过此处。
游客和筏工师傅看到孩子们溺水后,都心急如焚想要救人。筏工师傅杨铭飞没有丝毫迟疑,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把正在挣扎的大男孩拖向竹筏,另一位筏工师傅杨乃林站在竹筏上接力将孩子拉上了竹筏;与此同时,第三位筏工师傅杨长林则将竹筏撑向年龄小一点的男孩,等竹筏靠近后,眼疾手快地把小男孩也拉上了竹筏。在大家的配合下,两个孩子全部得救,并马上被转移到应急救援快艇上。之后,景区工作人员联系当地派出所通知了孩子家长,并和派出所一起将孩子送去了卫生院。目前,两个孩子已无大碍。
执法工作队员表示,每年暑假,阳朔县漓江景区综合执法大队都会组织成立防溺水小组,日夜不间断巡逻。但总有家长和孩子不听劝阻,执意“偷摸”下水游泳,尤其是孩子们结伴戏水的,极易发生危险。目前景区已通知孩子家长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景区也会加大巡逻力度,做好暑假防溺水工作。
近期天气炎热
市民亲水纳凉别大意
唐朝勇说,他在水边纳凉时发现,潜水男子所在水域比较平静,但平静的水域并非意味着安全。被救的男子回忆,当时他本来是想浮出水面的,但身体却突然莫名下坠,随后失去了意识。唐朝勇提醒大家,不要心存侥幸,要时刻保持安全警惕。
桂林漓江水上搜救志愿者服务中心队长莫光富分析说,唐朝勇、唐健施救的男子极可能是出现了“BO”情况,“BO”(Black out)指的是在自由潜水中,由于闭气时间过长而出现的黑视晕厥情况。莫光富说,非专业潜水者在潜水时,习惯从深处一下子窜回水面,殊不知在离水面三四米时应该进行减压才上浮,否则极易出现“BO”情况,潜水者失去意识后不及时施救,极容易溺水。
而孩子们戏水时突发溺水的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可能水位并不深,但当时这些溺水者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莫光富解释说,孩子们在戏水时,如果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游泳和自救知识,即使是因一颗鹅卵石而滑倒,也会惊慌失措,进行慌乱挣扎,全然忘记首先要抬头或者起身,让口鼻离开水下,自由呼吸。“如果孩子们结伴出去,他们通常会下意识‘手拉手’急救,这样更加危险,双方都很紧张,力气往往都耗费在挣扎上,最终可能双双溺水。”莫光富说,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仅要提高警惕,时刻绷紧防溺水的心弦,还应该尽可能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入手,多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急救知识以及游泳技能。
来源:桂林生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