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屏幕前的家人们,这是我们碑庙镇刚下树的青脆李,还带着露水!”早上8点,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集市刚开市,一声清脆的直播开场白便吸引了赶集的乡亲和线上观众,镜头背后,是通川区邮政分公司直播团队。
“屏幕前的家人们,这是我们碑庙镇刚下树的青脆李,还带着露水!”早上8点,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集市刚开市,一声清脆的直播开场白便吸引了赶集的乡亲和线上观众,镜头背后,是通川区邮政分公司直播团队。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团队,立足地方特色,巧用直播媒介,用一部手机、一根网线,把邮政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山货卖向全国,把家乡故事讲到“云端”,让方寸屏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广角镜。
赶集直播:把早市的露水装进手机屏幕
碑庙镇逢1、4、7号都是赶集日,每当这时,“通邮助农”抖音号都会准时开播。团队成员们早上6:00从城区出发,7:00准时出现在集市,已形成了雷打不动的“生物钟”,场场不落空。
“咱们现在位于碑庙镇的集市上,老乡们把自家产出的农特产品进行售卖,都有哪些乡土好物,跟着主播去看看吧……”镜头前“00后”主播张敏婧怡举着手机,拍摄集市上售出的新鲜特产,与网友热情互动。在碑庙镇,有许多农户自家种植的果蔬、亲制的农副产品苦于没有销路,与此同时,天南海北的消费者渴望购买到“原汁原味原产地”的农特产。于是,通川邮政通过赶集直播,搭建了一个沟通产销需求的桥梁。
“过去赶集靠吆喝,现在赶集靠云端。”通川邮政直播团队负责人吴忧笑着介绍。为了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通川邮政下足了功夫,组建一支有创意、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直播团队,以“云上通川”为主题开展系列直播。
团队成员是分别来自市场部、邮政业务部、渠道平台部的青年员工。大家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踩点排期,有人负责脚本策划,有人负责售后跟踪。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直播团队将周边村镇的赶集时间和特色物产进行挂图作战分析,哪个乡镇的李子最香甜、哪个村落的米豆腐最地道、每月赶集亮点是什么……都被详细标注在作战图上,并因地制宜协调货源、优化流程,让每一场直播都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
自今年6月以来,通川邮政的赶集直播热度持续攀升,每周持续直播3场以上,每场吸引超1万名网友在线观看,助农增收6万余元。
镜头打卡:让家乡美食美景“破圈”出彩
“家人们,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西外塔坨湿地公园,在我前方正在举行美食消费节……”在塔沱湿地公园,一场热闹的直播正在进行。主播苟珑山和张敏静怡化身“家乡代言人”,对着镜头向网友们热情介绍清甜可口的米凉虾、热气腾腾的烧烤等达州特色美食。
“离开达州十年了,看到镜头里的米凉虾突然想家了!真心推荐大家来逛逛,这里的人热情,美食管够。”直播间里,网友们反响热烈,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有说想念家乡美食的,还有询问直播地具体位置、交通方式的......主播们一边耐心解答网友们的问题,一边带领大家打卡塔沱湿地公园的美食与美景。仅2小时的直播,点赞量就超过1.2万次,吸引了众多网友来实地打卡。
除了推广家乡美食,主播们还走进张爱萍故居、秦巴农耕文化博物馆等地,通过讲述农耕故事、追寻红色记忆,让“直播打卡”不仅限于打卡,更是一场达巴文化的寻根之旅。
“现在我所在的地方,是张爱萍将军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热土。纪念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红色记忆……”站在张爱萍纪念馆内,主播张敏婧怡的声音里满是崇敬,认真向直播间网友们讲述红色故事,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致敬”刷屏。
通川邮政通过“云上通川”系列直播,积极为家乡代言。目前,青年直播团队已开展直播十余场,吸引上万人次观看。他们把红色故事讲成时代篇章,把绿水青山装进每份包裹,把乡土味道寄向远方餐桌。每一次下单、每一声点赞,都是通川好物搭乘邮政绿翼的启程——从直播间到千家万户,让红色基因“邮”得更远,绿水青山“寄”得更快,乡土味道“递”得更香。
来源:四川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