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全国排名:厦门大学第23,福州大学第69,华大险胜福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03:05 1

摘要: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近几年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科研投入、学科发展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根据最近公布的2025年福建省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福建省高校的格局大致清晰,以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为“双核”,逐渐向上攀升。

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近几年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科研投入、学科发展以及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根据最近公布的2025年福建省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福建省高校的格局大致清晰,以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为“双核”,逐渐向上攀升。

福建省高等教育体系呈现出“双核引领, 梯次分明”的显著特性‚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在省内高等教育体系中居于领先地位‚整体科研经费已冲破80亿元‚比去年增长达15%,这表明福建高校的整体水平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厦门大学以及福州大学在科研创新和产业协同上实现了飞跃性的增强‚从而使得福建高校的国际声望逐步提升。

厦门大学在福建省高校中排第一,全国排名第23位,厦门大学在海洋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成果显著,海洋科学领域在全国排名第10,漳州校区在新能源、生态领域有一定科研成果,人文社科领域成果转化率低,资源配置有进一步优化的客观要求。

福州大学在高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69名,在福建省高校中稳居第二,是一所理工科优势明显的高校,在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科研实力较强,在与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企业合作中产学研结合效果较好,但是福州大学在部分学科领域具有优势,地理位置相对偏移,导致部分学生选择其他院校,部分专业吸引力相对不足。

福建师范大学在高校中排名第102,是福建省第三的高校,福建师范大学在师范类专业方面优势很大,特别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传统学科,学术底蕴相当深厚,在非师范类专业,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方面,就业率比较低,这是该校亟待提高的地方。

华侨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124名,在福建省内排名第四,华侨大学是国际化办学比较突出的一所大学,华侨大学境外学生比例和孔子学院建设成绩斐然,虽然华侨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得到了肯定,但是华侨大学的学科布局分散,没有明确的核心优势,这将是该校未来发展的重大挑战。

福建农林大学在2023年大学排名第131名,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5位,该学校的茶学、园艺学等等专业存在明显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期间,安溪茶学院的创新创业成果也得到较多关注,该校带有“农林”的标签,虽然在专业上的优势较为突出,但并不利于农业之外的专业招收到学生,存在一定的难题。

福建医科大学排第167名,该校医学类专业比较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方面的科研教学水平比较突出,在抗疫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显示了医药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

集美大学排名在 2023 年的大学里为第 217 名,处于福建省大学的第七位,其办学依托 航海学院和水产学院作为重要的学科支撑,与厦门港,象屿集团等企业合作紧密,主要培养 水上航运人才,学校的基础设备较为老旧,校舍及硬件设施存在较旧的现象,维修较为落 后。

福建中医药大学在学科排名上是第262位,它的中医药领域科研成果十分出众,特别在抗疫药物研发这块儿,给临床医学学科的进步给予过很大的帮助,只是它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的效率以及附属医院的创建上,还存在可改进之处。

福建省内武夷学院、 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地方高校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比较突出,逐渐走向特色化,武夷学院在茶学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依靠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合作,从品种选育到茶文旅全产业链布局逐步生成,五年内排名提升了89位,闽江学院通过数字经济学院的建设,特色学科布局开始形成,厦门理工学院依靠光电工程重点实验室,发展出了特色专业,虽然整体排名还是处在中下游,但这些地方高校在创新与特色发展方面的突破,其学术与实践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福建省针对科研创新领域的投入一直在增长状态,前五强高校的科研经费总量到80亿元,相比去年提升十五个百分点,福建农林大学在杉木基因编辑、红壤改进之类的研究当中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科研创新既强化了自身学科水平又为地方经济起到了不小的推动。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的逐步深入,闽港澳高校联盟等跨区域合作机制给福建高等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未来,福建高等教育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特色化建设,避免“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而是通过一个领域突破,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特色化的高等教育格局。

福建高校的特色化发展逐渐呈现出来,以后会更重视学科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是全省“双核”高校,会在科研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继续保持优势,福建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正朝着新的高峰前进,这类情况既优化了福建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准,又巩固了福建省在高等教育发展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引领作用。

来源:大林看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