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来自奉化……”清晨的阳光刚洒向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的稻浪,王韩含已熟练地架起手机支架,用中法双语介绍起镜头前挂满枝头的水蜜桃。这已成为这位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工作日常。
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
「十八般武艺」拓宽兴农路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徐寅琛 任佩青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来自奉化……”清晨的阳光刚洒向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的稻浪,王韩含已熟练地架起手机支架,用中法双语介绍起镜头前挂满枝头的水蜜桃。这已成为这位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工作日常。
2023年,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招募乡村运营师的消息吸引了王韩含。“外婆家在农村,小时候我常来住。田埂上的稻穗、石板路边的野花,这些画面一直都在我的记忆里。”带着这份乡土情结,王韩含告别了都市格子间,成为谢界山村的首位乡村CEO。
“没回乡村前,我充满了热情和期待,但没有具体的概念。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工作,我了解了村里的特色有什么、村里需要什么,也学会了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王韩含说,两年的工作学习让她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策划活动、拍短视频、直播带货、新媒体运营……每件事她都亲力亲为。
图为王韩含的直播带货日常。
通过不断尝试,王韩含摸清了激活乡村生态文化的门道,打造出农文旅特色IP。她将村中传说搬进现实,主导设计了沉浸式剧本杀“山水诗派·三派文比”,邀请游客在古宅与农田间解谜“打卡”,单场活动便吸引超2000人参与。山间的竹林与溪涧也被赋予新的价值,她在此搭建起“乡村疗愈空间”,每月都吸引上百位访客专程来此静坐听风、临溪观鱼,体验乡村慢生活。
王韩含还凭借留学的优势,用中法双语带货,向海外观众讲述水蜜桃与唐诗的故事,为当地农产品销售开辟出差异化赛道,今年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0%。这些尝试的背后,藏着她对“乡村运营”的理解:“不只是卖产品,而是要因‘村’制宜,把乡村独特的生态、文化都变成可体验的‘商品’。”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入和培育了一批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CEO(团队),赋能乡村振兴。截至今年7月,奉化区已有13个村成功签约乡村CEO,促成落地农创项目43个,带动村集体平均年增收60万元,帮助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1600多人次。
图为在宁波市奉化区大堰镇乡村CEO招募发布会上,各位乡村CEO分享自己的经历。
为助力乡村振兴,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奉化区税务局开设“田间税课”,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送去个性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向本社成员销售部分农用物资,以及‘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等都可以享受增值税免税,以‘公司+农户’模式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还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奉化区税务局法制科科长沈雷杰详细介绍了涉农税收政策。税务干部结合农企经营实际,重点引导涉农经营主体规范财务核算,将自产与非自产农产品分开记账,对自产农产品依法开具免税发票,非自产农产品则按规定开具征税发票,从源头上降低外购农产品错误适用免税政策的风险。
“一开始我对开票流程不熟悉,弄得手忙脚乱。税务干部进村来手把手辅导我们在手机上开票报税,帮了我很多忙。”王韩含说,现在一切都顺顺当当,村里的生意也越做越好。
奉化税务 | 供稿
徐寅琛 | 编辑
杜 佳 | 校审
李一园 | 编发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