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职场,越来越多人看清一个真相:公司中层,正在成为最不值得的位置。
2025年05月08日 17:41山西
HeyCSM | 出品
断想一束 | 栏目
HeyCSM
在当今职场,越来越多人看清一个真相:公司中层,正在成为最不值得的位置。
一个随时可能被裁撤、被替代、被架空的角色,还要你“上下通吃”、全年无休,甚至搭上自己的人格与价值信仰。
就冲这个现状,现在谁还愿意做“忠诚的职业经理人”?
表面上你是“承上启下”,实则是“上压下挤”。
上面要你扛责任,下面要你给资源;出了事你背锅,出了成绩你让功。
上面:要结果、要控制、要你少花钱多办事下面:要空间、要尊重、要你情绪稳定还得共情安抚你呢?又要会做人,又要会做事,还得自带灭火器给上下做完心理安慰之后给自己再做。
但谁真的在乎你?没人。
你每天都在替人消化情绪、打理烂摊子、扮演消防员——但到了功劳结算时,不是给上层立功,就是让一线英雄登台,中层呢?
以前为什么还有人愿意当中层?
因为“稳定”“有面子”“能管人”“涨工资”——这些逻辑成立的前提是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职位越稀缺、越值钱。
但现在:
企业扁平化:去中介、去层级技术替代:系统+SOP+AI 能干一半你的活组织项目化:干完即散,没有“人情积累”成本逻辑变了:你太贵,还不创造核心价值中层曾经的“好”,是建立在稳定制度、封闭升迁、信息差红利上的。
如今这些基础全都在瓦解。
甚至是否有公司真正理解“中层的战略价值”我都持怀疑态度。
例如,是否有机制允许中层参与部分策略制定?是否给予中层对绩效与人事的实权?是否在组织内部有定期的纵向议题反馈机制,而非单向指令?
中层是最尴尬的存在:你负责执行上面的意志,却没权力改动目标;你要管理下面的情绪,却没资源分配权。
最狠的是,组织遇到问题时:
要裁员,先从中层开刀要甩锅,第一个牺牲你要变革,喊口号的是高层,真正焦头烂额的是你你有义务扛下烂摊子,却没有权利重建秩序。
为什么这么说?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尤其是权责分离、资源不对称、目标模糊、流程冗长、反馈机制失灵这些因素,如果一个中层不能拥有相称的授权与资源去做解决,那他自然只能成为传声筒和替罪羊。
这些问题客观存在,但给到你的权力不足以对“组织”动刀。
有人转身做专家型角色:只卖专业,不管组织政治有人开始自由职业:拿项目、接顾问、远程合作有人干脆自组团队:重构规则,自己掌舵他们不是逃避责任,而是看穿了中层的制度陷阱。
陷阱之所以陷阱,就是下面说的都是对的但是组织做不到:
机制上:授权而非托管,把中层从传达指令的人,变成拥有局部决策权的节点。信息上:同步而非压缩,不要让中层“自己体会”,要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战略背景与变化逻辑。绩效上:协作而非对赌,不用 KPI“下毒”,而用目标协同机制让中层和上下共担共赢。文化上:赋能而非背锅,出问题不是中层失职,而是系统失效。组织要能分清“责任”与“原因”。如果你还信这些,也不能说傻,只能说是“认命”。
肯定不是所有中层都是“傻子”,但如果你意识到这个位置“最消耗、最无保障、最难转身”,还全情投入不留后手——那才是真傻。
你应该为之奋斗的是资源、人脉、履历或未来的跳板这些东西,而不是“忠诚的职业经理人”这种虚名和幻想。
你可以暂时做中层,但请记住:
真正聪明的中层,都有 B 计划。
即使你现在还没有 B 计划,那倒也无妨。
只是别忘了提醒自己:别陷太深,也别信太多。
否则,中层的宿命,真的是“上下不是人”。
点亮赞、在看,离成功更近一点。
来源:会计考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