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品牌|刘召:“小软件”解决“大烦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6 13:34 1

摘要:在段郑西运用车间党内品牌“EIT梦工场”,刘召的工位前摊着几份厚厚的暑运调图文件,屏幕上运行着一个简洁的软件界面。他熟练地输入了一个新调整的车次号,鼠标轻点“生成”按钮,始发站、终点站、沿途所有停靠站点的中英文名称等信息,一行行清晰准确地排列出来。这些,正是旅

在段郑西运用车间党内品牌“EIT梦工场”,刘召的工位前摊着几份厚厚的暑运调图文件,屏幕上运行着一个简洁的软件界面。他熟练地输入了一个新调整的车次号,鼠标轻点“生成”按钮,始发站、终点站、沿途所有停靠站点的中英文名称等信息,一行行清晰准确地排列出来。这些,正是旅客在车厢里即将听到的报站语音的“脚本”。

“以前这活儿,可没这么利索。”刘召说道。暑运、春运这样的客流高峰,也是铁路运行图调整最频繁的时候。新增车次、变更路线、调整停站……海量的信息需要及时更新到动车组的语音播报系统里。以往,全靠人工对照调图文件,手动录入每趟车次的始发、终点、途经所有站点,录入完,还需要两人一组进行核对,眼睛紧盯着密密麻麻的站名,生怕漏掉一个或颠倒顺序。

“任务压下来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熬得眼睛通红,压力很大。人工操作,忙中出错在所难免。可语音播报要是错了,旅客下错站、坐过站,那就是大事。”看着同事们疲惫的身影,刘召坐不住了。他琢磨着:“这些信息有规律可循,能不能让电脑自动生成、自动核对,把人从重复劳动里解放出来,也把出错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个想法得到了EIT梦工场带头人王鑫和伙伴们的支持。但难题摆在眼前:如何让软件“理解”一个简单的车次号背后,对应着哪些具体的站点?如何建立一套准确无误的规则,覆盖所有可能的车次和站点组合,这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刘召并非科班程序员,但在“EIT梦工场”工作期间,他为了解决这些检修难题,硬是啃下了编程基础。这次,他又带着几个同样对技术着迷的年轻同事,组成了攻关小组。

那段时间,刘召的工位成了“信息处理中心”。各种版本的运行图资料堆在桌角,电脑屏幕上常常同时开着编程软件和复杂的调图文档。他们反复研究历史数据和调图规律,试图找出车次与站点之间隐藏的“公式”。“最难的是建立精准的映射规则和容错机制”刘召说,“要考虑特殊站名、套跑车次等各种情况,确保生成的每一条信息都经得起检验。”一行行代码在调试中修改,一个个逻辑在讨论中优化。夜晚“梦工场”的灯光下,常常是他们为某个技术细节反复推敲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车次语音自动核对及编辑软件”逐渐成型。操作人员只需要将需要处理的新车次号复制粘贴进软件,点击一下,软件就能像解一道设定好的数学题,自动关联数据库,瞬间生成该车次完整、准确的语音播报信息——始发站、终点站、所有停靠站的中英文名称,按运行顺序排列得清清楚楚。

“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车间技术人员评价道,“在调图信息铺天盖地的时候,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把我们从繁重的、容易出错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道保险,守住了信息精准的底线,让旅客能安心乘车。”

看着软件在暑运这个关键节点上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刘召觉得那些埋头苦干的日夜都值了。“其实想法很朴素,就是看到大家工作辛苦,又怕出错影响旅客。我们‘梦工场’就琢磨着,能不能用学到的这点东西,让工作更省力、更准确点。能帮上现场的忙,让旅客体验好一点,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刘召说道。

如今,这个由刘召牵头和“EIT梦工场”职工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已经成为应对每一次运行图调整、确保万千旅客“听清”站名的幕后功臣。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默默守护着旅途上每一次声音的准确抵达。

来源:云阳好先生做实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