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岳家军”是民间昵称:宋朝正规军从无“岳家军”番号,因岳飞治军严明、威望极高,百姓和敌军都习惯以“岳家军”称呼他统领的部队,甚至被写入史料。
1、“岳家军”是民间昵称:宋朝正规军从无“岳家军”番号,因岳飞治军严明、威望极高,百姓和敌军都习惯以“岳家军”称呼他统领的部队,甚至被写入史料。
2、背嵬军有“特种部队”属性:作为岳家军精锐,背嵬军不仅是骑兵,还包含步兵和弩兵,分工明确——骑兵负责冲击,步兵持长柄刀砍马腿,弩兵远程压制,堪称古代“多兵种协同作战单元”。
3、岳云的“免死金牌”成废纸:岳云16岁时因战功获宋高宗御赐“先斩后奏”特权(类似免死金牌),但1142年仍与岳飞一同遇害,这一特权未被启用。
4、牛皋曾是岳飞的“酒友+对手”:牛皋早年是起义军首领,与岳飞曾短暂敌对,归顺后两人常饮酒议事,岳飞曾因牛皋酗酒误事,罚他三天不许碰酒。
5、岳飞用“心理战”激励士气:每次作战前,岳飞会让士兵讲述家乡被金军蹂躏的经历,激发斗志,这一方法被称为“忆苦励战”。
6、背嵬军选拔要“过三关”:首先比射箭(百步穿杨),再比负重跑(带甲跑5里),最后比格斗(徒手胜3名老兵),通过率不足5%。
7、岳家军有“双语翻译”:因收编了辽、西夏等族士兵,军中设有懂契丹语、党项语的士兵,专门负责战场喊话劝降。
8、岳家军有“气象兵”:每次北伐前,会派士兵观察星象和云层,总结出“朝霞不出征,暮霞可进军”等实战经验,准确率颇高。
9、背嵬军骑兵“吃精粮”:为保证战斗力,背嵬军战马每天吃豆类和小米(当时的“细粮”),普通士兵则以糙米为主,战马待遇超过士兵。
10、“冻死不拆屋”有特例:一次大雪行军,岳飞允许士兵拆百姓废弃房屋的木料取暖,但需留下银两和借条,战后由军中统一偿还。
11、岳家军曾“跨物种合作”:在襄阳之战中,士兵训练猴子携带火炭,趁夜潜入金军营寨纵火,被称为“猿兵破敌”。
12、岳家军有“暗号诗”:传递机密情报时,会将内容藏在诗句中,如“明月照长河”暗指“今夜渡黄河”,只有核心将领能破译。
13、牛皋“醉打金将”成佳话:颍昌之战中,牛皋喝了三碗酒才出战,竟单锏挑落金军先锋,战后自嘲“酒是胆,力是肝,醉里杀敌更不难”。
14、岳家军有“女子后勤队”:士兵家属组成“女营”,负责缝补、做饭、照顾伤员,其中不乏会武艺者,曾在营地防卫战中击退过小股敌军。
15、背嵬军有“夜袭暗号”:夜战时以“三短一长”的哨声为令,第一声哨响准备,第二声出发,第三声进攻,长哨声则为撤退。
16、岳飞“拒受美女”成军规:朝廷曾赏赐岳飞10名美女,他全部退回,并规定“将官不得私纳姬妾”,违者革职。
17、岳云的“伤疤勋章”:到18岁时,岳云身上已有70余处战伤,士兵们以他的伤疤数量为“战功标杆”,争相效命。
18、岳家军有“军犬编制”:专门训练猎犬用于警戒,每营配10只,由专人饲养,士兵称它们“无声哨兵”。
19、岳家军有“近视眼士兵”:专门挑选视力差但听力极佳的士兵,负责监听敌军动静,称为“听风兵”,相当于古代“声学侦察兵”。
2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由来:出自金兀术的参谋官移剌克恭的日记,他在战败后写道:“岳家军之锐,如泰山不可撼,此言非虚。”后被收录入《金史》。
21、岳飞“书法练兵”:要求将领每天写一篇《孙子兵法》,既练字又悟兵法,他本人的书法《出师表》拓本曾在军中流传。
22、岳家军“女兵”曾扮男装作战:女营中10余名善骑射的女子,曾在一次突围中扮成男兵,杀退金军,被称为“巾帼背嵬”。
23、牛皋“死后成神”的开端:牛皋去世后,岳家军士兵私下供奉他的画像,称其“杀金护民”,这是后世“牛皋成神”传说的起源。
来源:人文历史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