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显示,四川省高等教育总体格局稳定,不同城市竞争格局以及部分高校发展动向显示,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正发生一些变化,今年四川省有15所高校进入全国排名,成都仍然是高等教育最集中城市,绵阳、南充等地高校在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进步,逐渐
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显示,四川省高等教育总体格局稳定,不同城市竞争格局以及部分高校发展动向显示,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正发生一些变化,今年四川省有15所高校进入全国排名,成都仍然是高等教育最集中城市,绵阳、南充等地高校在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进步,逐渐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新的竞争格局。
四川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四川长期处于第一,在全国排名第二十位,作为四川最强的高校,四川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不断保持进步,近年来学校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学科群,投入量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2个,包括材料科学、考古学、口腔医学等领域的顶尖实验平台,四川大学在人文社科和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优势明显,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学科整体建设和科研创新能力让四川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具有竞争力。
电子科技大学在学科排名中全国位列26,主要学科发展集中在电子信息相关专业,在6G太赫兹通信,集成电路等技术领域学校一直保持着重要突破,天府绛溪实验室成果转化率连续三年维持40%以上,孵化出37家科技企业,将科研成果直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电子科技大学同集成电路产业紧密合作,成立8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研模式。
西南石油大学在2024年的排名上有非常亮眼的表现,位居全国第112位,第一次超过了四川农业大学,在能源与科技相交的方面进步比较明显,其深层页岩气压裂技术成为2024年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有助于国内在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西南石油大学在碳中和能源与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究上有了新的成果,因此其在能源类的高校里占有了很突出的位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这增强了学校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在未来“能源+科技”的发展上,学校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四川农业大学的全国排名下降到113位,但是作物学学科仍然是A+评级,学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实力较强,不过同理工科院校比较起来,其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这给排名前进速度造成了制约,尽管如此,该校在农业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农业技术应用方面仍然属于全国重要的科研力量。
西南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领域一直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时速600公里磁浮列车已经进入工程样车阶段,研究团队在时速620公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突破对我国高铁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西南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地位。
西南财经大学在财经类高校中始终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近几年金融科技专业的招生分数一直在提高,西南财经大学CFA持证人数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金融科技专业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金融行业的就业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需求。
成都理工大学凭借地质灾害防治学科创建了应急管理学院,造就了800多名专门人才,给防灾减灾领域输送了高水平毕业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研发的“银翘防疫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推荐目录,艾灸国际标准经过ISO认证,学校的国际影响得到加强。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军民融合方面成果突出,其特殊环境机器人技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表现了该校在国防科技创新上的研发力量,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部门联手,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改进,公费师范生岗位竞争比例是1:23,师范生培养的质量持续提升。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民航飞行员培养方面具有优势,排名第326位,培养出的飞行员占全国民航领域70%的比例,在民航飞行员培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四川师范大学是省内最高师范类院校,排名第164位,创新UGS三位一体师范生培养模式,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四川警察学院排名第426位,采用校局合作的方式提高公安联考通过率,其智慧警务实验室研发的无人机反制系统在重大安保任务中使用,说明其在公共安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四川高等教育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全省39所本科院校当中,有26所跻身全国前500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创建以后,高校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科研合作以及高端人才的流动变得越发顺畅,四川高校在科技创新、学科创建、成果转化等层面持续有所突破,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布愈发合理,多点开花、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
来源:幻听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