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三尺讲台到广袤田间,从人民教师到村党支部书记,她把“如何专注地干成一件事”的答案写进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乡风的答卷里。她,就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观音堂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杨国琴——
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潘墨钦
杨国琴(左三)与南浔区法院练市法庭干警在共享法庭为当事人答疑解惑。资料图片
从三尺讲台到广袤田间,从人民教师到村党支部书记,她把“如何专注地干成一件事”的答案写进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文明乡风的答卷里。她,就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党支部书记、观音堂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杨国琴——
她有一张回礼单,千方百计要达成
走进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绿荫红瓦,黛山白鹭,风景如画。
“当时哪敢奢望咱们村今天的这份美。”杨国琴回忆着自己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的情景,“我是这个村的媳妇,村民选我做当家人,我觉得这是大家给足我面子,所以我就琢磨怎么给村民们回份礼。”
当时的观音堂村是全市末位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没有资产,村民没有额外收入,村道坑洼,村屋漏雨,未来怎么走,村里人一片茫然。
“我们村是纯农业村,基本都是永久良田,增收渠道很受限。”杨国琴说起当初的困难局面,还是一阵感慨,“村里没有标准厂房,只有一个破旧土窑。大部分人家搞养殖,家家有贷款,可年年还不上,养殖有污染,老旧危房一大片。”
杨国琴决定,第一份礼,就是改变现状。说干就干,从拆除旧土窑到建立新厂房,从“砸掉”村民不景气的养殖作坊到鼓励村民重拾手艺活,从“三棚清零”“五水共治”整治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几年下来,村里腾出土地2070亩,其中120亩用于自建房屋建设,剩余1950亩以流转形式对外出租。这第一份“户户住新居,村落换新貌”的回礼,终于让杨国琴打上了钩。
之后,杨国琴又跑遍浙江大地,找合作、找发展,签下了“万头湖羊”养殖基地、“羊光互补”共富农场、集书画创作和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画家村”、省级农事服务中心等一大批项目。
想要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发展,确保乡村振兴的路子行稳致远,杨国琴深知,每个村的资源禀赋都不一样,不能盲目“抄作业”,而是要打开新思路。她做实调查研究,为观音堂村量身定制文旅融合示范村的发展路子:积极引流旅游业态这汪活水,盘活沉睡资源。乡村直播间、乡村数字馆、非遗盘扣工坊、乡趣露营地等,应运而生。
第二份回礼“鼓起钱袋”、第三份回礼“就业创业”等,争先落入村民怀里。十年来,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从2.5万元到翻了近百倍的202万元,曾经底子差、产业薄的落后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省未来乡村。
“荣誉是全村所有人一起干出来的。”杨国琴捻着这十年来村里大大小小的奖杯、厚厚叠叠的奖状,“我心里最重的荣誉,是村民的信任和期待。所以我的那份回礼单,怎么写也写不完。”
她有一张数据表,千人百户被评分
“杨书记,老钱家的狗怎么又跑出来了,吓到了我的孙女!”
“杨书记,我们这个公用楼道杂物清了又有,村里能不能管一管啊!”
“杨书记……”
听着村民们的抱怨,杨国琴意识到,新村不仅有新房子,更要有新面貌、新风尚、新治理。文明新风建设,刻不容缓。
“国琴提出让我担任文明新风教导员,我马上就来了。”观音堂村党支部原书记陈有德当即召开了一场文明新风建设动员会,从乡风、家风、民风入手,为村民讲起善琏镇的历史起源、传统文化和村规民约。还在动员会上邀请村里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乡贤队伍,成立“银领家风工作室”。
“这开开会,听听故事,就能把家风带好了?哪怕我愿意,但也不见得别人愿意一起遵守呀。”有村民在台下小声嘀咕。杨国琴听到不少质疑声,但她不动声色。
会后不久,村委会长廊的橱窗里贴出一张争创“五讲四美”最美家风星级户晾晒公示图。“咋还跟学校一样,给我们每家每户打分了啊?”“这分有啥用啊,难不成还能换钱?”村民们围着橱窗议论。
“你说得对!就是能换钱哩!”杨国琴趁热打铁地给村民解释起这星级户评选的规则来。
原来,杨国琴在“银领家风工作室”这个“三风传承”后援团的指导下,把原本躺在文件上的村规民约用数据晾晒的形式“支棱”了起来,建立了“人居环境、文明新风、平安稳定、遵纪守法、配合中心工作”5大项目22个标准。村民们也在这张评分表及赛分机制下“跑”了起来。
“我们用数据说话。”杨国琴对此很有信心。一年下来,全村“毁绿种菜”问题清零,公共区域杂物清零,养狗不牵绳现象清零;《共富菜园公约》遵守率100%,垃圾分类定点投放100%,一户一品美丽庭院参与率100%,家门口篮球赛上座率100%;家事邻里纠纷数下降近一半,交通违章率下降32%;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平安巡逻、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人次比前一年增长了25%。
“原本大家就是想要杨书记说的‘大礼包’,星级户可以领礼券,文化礼堂酒席、年夜饭还有老年食堂就餐都有优惠。”村里2024年度最美家风星级户张根华说,“但这一年来,大伙儿看到我们的村居时时刻刻都是干净漂亮的,听到村里吵架的、发生交通事故的、被网络诈骗的、欠钱的、讨钱的人数跟前两年比都少了不少,才明白杨书记的良苦用心。文明新风真的吹进了我们家里、我们心里。”
她有一本备忘录,千了百了心结了
“杨书记,我们建议把诚信诉讼、主动履行也写进我们的村规民约和星级户评分标准里。”2025年年初,在一次法官进村普法讲座上,南浔区人民法院法官向杨国琴建议。
“对!这一条肯定要写进去,今年就开始执行。”杨国琴马上摸出一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备忘录,认真记录起来。
“村里事多,我既怕忘,也想给自己定一个完成目标,所以就用了这个土办法”。杨国琴说,“每完成一件才能划掉一件,但我发现村民留下的法律求助、诉讼咨询、纠纷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为了能“划掉”村民的心结,杨国琴带着村干部听了3年的共享法庭普法课,在法官的线上指导及社会治理中心调解员的现场传授下,参与了数次调解。之后,杨国琴主动请缨,并于2024年6月成为南浔区法院在观音堂村新设的“共享法庭”的庭务主任。
为全面推进四级联动源头化解执行难工作机制落地见效,2025年5月9日,南浔区召开集中教育敦促履行大会。会上,杨国琴作为观音堂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被邀请成为南浔区法院的协助执行联络员。这一次,68件执行案件又被杨国琴写在了备忘录里,她一家家走访、一户户打电话,找被执行人做思想工作,也找申请执行人谈还款方案。“有些人是没读过书不懂法,有些人是抹不开面子,有些人是抱着侥幸心理。”杨国琴分析道,“我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时,经常四处走访,都知晓这些被执行人家的情况,跟他们家人熟悉,有这个优势,工作好做很多。”仅两周时间,杨国琴就协助南浔区法院执结恢复执行案件17件,执行到位金额55.7万元。
“共享法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制度、一份理念;庭务主任也不只是一个职务,而是一种氛围、一份行动。”杨国琴有自己的理解,“共享法庭就是让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普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里。我特别想在‘家门口’带动这样的法治氛围。”
来源:蚌埠检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