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黔西南州山岭逶迤,河谷幽深,森林覆盖率达63.2%,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金雕、白腹锦鸡、画眉鸟等42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重要自然区域。
黔西南州山岭逶迤,河谷幽深,森林覆盖率达63.2%,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金雕、白腹锦鸡、画眉鸟等42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的重要自然区域。
近年来,黔西南公安以“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为牵引,深化线索排查,依法严厉打击猎捕贩卖野生动物、乱砍滥伐等违法犯罪,织密“山野精灵”守护网。
民警和辅警在林场巡逻。
联合严打 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鸟类飞禽越来越多,如何做好鸟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预防滥捕、滥猎等违法行为发生?贞丰公安成立生态环保专班,负责依法严打涉嫌生态环境犯罪案件。
“警察同志,龙场镇有人卖画眉鸟。”日前,贞丰县公安局生态环保专班接到群众举报后,第一时间组织警力赶往现场。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和分析研判,专班联合龙场派出所兵分两路、提前布控,将再次进行交易的向某、刘某抓获,并在刘某家中搜出182只待售的画眉鸟。
“这些鸟儿已由林业部门放归三岔河山林。”贞丰县公安局生态环保专班民警王在勇说,他们不仅顺藤摸瓜铲除源头窝点,更紧盯互联网平台,对线上贩卖行为逐一落地核查,确保“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此外,黔西南公安还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在辖区农家乐、冷冻仓库、农贸市场以及餐饮门店等场所开展常态化检查,严格排查进货、销售渠道和货物存储情况,坚决堵住非法加工、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渠道。
通过组织森林、刑侦、派出所等多警种联动,黔西南公安对危害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坚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2024年以来,黔东南州共破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3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查获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70余只。
打防并举 筑牢生态屏障
黔西南州林地面积1593万亩,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庇护所,个别不法分子却为谋取私利乱砍滥伐。对此,黔西南公安以铁腕手段强化打击防范,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乱砍树木,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给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大家如果在林中遇到小动物,一定不要抓……”7月14日一早,册亨县百口乡的护林员李忠开背上喇叭便开始巡山。
巡山时,李忠开偶尔会遇到受伤的黄豆鸟、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猕猴、被猎捕器夹伤的豹猫……他一发现就立即打电话给派出所民警,及时开展救助与放生。
去年10月,李忠开在巡山时,听到山上有异常声响,他循声而去,只见村民王某正挥着斧头砍伐天然林,他当即制止并第一时间向册亨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反映。
民警蒲启江赶到现场时,已堆起一片被砍倒的树木。经了解,王某想腾地栽种经济林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就随意毁坏天然林地50余立方米。经过蒲启江的耐心普法与劝导,王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投案自首,依法受到处罚。
像李忠开这样的护林员,黔西南州有2万余名,他们协助各县市林区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护林员的加入形成了警民联动共同参与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局面。
聚力宣传 全民参与守护
黔西南公安结合辖区山多林密、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实际,组织民警辅警深入林场、旅游景区、田间地头,通过大喇叭播放、发放宣传页、面对面讲述真实案例等方式,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成为守护生态多样性的“宣传员”。
“小朋友们,图片上羽毛花花绿绿的小鸟,叫白腹锦鸡、画眉鸟,它们都是保护动物,不能抓哦,回去记得告诉家里人。”在兴义市则戎中心幼儿园的教室里,社区民警李金天指着图片,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守护课”。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问,眼里满是好奇,像这样的场景,在黔西南州的校园、集市、山林等时常上演。
“警察叔叔,学校有只猫头鹰受伤了,快去救救它。”6月10日,则戎中心幼儿园学生小雨在操场边,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猫头鹰,拉着老师一起到警务室求助。
随后,这只猫头鹰被民警送往林业部门接受治疗,痊愈后顺利回归山林。小雨的故事很快在学校传开,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小小宣传员”,放学路上看到奇怪的鸟雀、兽类,都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或民警。
“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越来越强了。”黔西南州公安局生态环保专班民警田昊感慨,现在常有村民主动救助伤病野生动物,“人人参与、及时救助”的氛围愈发浓厚,每次进山看到枝繁叶茂的山林,常能听到各种动物的叫声,感到十分欣慰。
来源 贵州法治报
通讯员 张琪薰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丽媛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