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褚,常回来看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6 09:49 1

摘要:“小褚,常回来看看,这儿永远是你的家!”“高才生就是不一样,给咱帮了太多忙嘞!”8月1日,澄城县王庄镇洛城村,乡亲们操着浓浓的渭北口音,为即将结束两年驻村工作,准备启程返岗的褚翔送行。

渭南日报 记者 任晓彤 实习记者 马祎航

“小褚,常回来看看,这儿永远是你的家!”“高才生就是不一样,给咱帮了太多忙嘞!”8月1日,澄城县王庄镇洛城村,乡亲们操着浓浓的渭北口音,为即将结束两年驻村工作,准备启程返岗的褚翔送行。

褚翔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渭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

2023年8月,带着组织的嘱托,这个城里长大的小伙子背起行囊,一头扎进了洛城村的土地。

生活上有落差,他就主动融入,住进村部宿舍,学着适应乡村的简朴生活,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工作上不熟悉,他就深入调查研究,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到处是他忙碌的身影,只为摸清村民的“急难愁盼”,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真心换真情。三个月后,当村民隔着田埂喊“小褚,来尝个新摘的苹果”时,褚翔知道,自己找到了融入乡村的密码。“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自家人。”这句写在日记本扉页的话,成了他驻村工作的准则。

洛城村的苹果产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4800亩果园年产3000万斤苹果,“红富士”“嘎啦”远销各地,但在博士生褚翔眼里,这些“金果果”还有更大潜力。

他带着专业视角给村里的苹果产业“把脉”:品种单一、技术传统、销路狭窄,是制约发展的三大瓶颈。

“要让老果园焕发新活力。”褚翔牵头制定苹果产业升级计划: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进村,手把手教村民矮化密植、高接换优技术;引进“瑞阳”“瑞雪”等新优品种,在村集体果园试种成功后推广;周末开私家车跑市场,帮村民多卖出5万斤苹果……

村民赵小斌的果园就因此受益。“以前老品种卖不上价,小褚推荐的高接换优技术让老树结出了新品种,一亩地能多收入2000多块!”站在挂满果子的苹果园里,赵小斌的笑声比苹果还甜。

除了守护“金果果”,褚翔的脚步遍布村里每个角落:协调资金硬化村道,让泥土路变成水泥路;抢修漏水的水塔,保障果园灌溉;冒雨排查村民危房;改造厕所时挨家讲解卫生知识;农闲时组织技能培训,帮20多个村民找到了工作岗位。

为老人送温暖,是褚翔觉得最有意义的事之一。

洛城村的村巷里,常有褚翔和老人聊天的身影。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成了他最牵挂的人。他和村干部一起,给全村126位老人建立档案,重点关注病、残、孤、弱群体,定期走访入户唠家常、做实事。

在独居老人杨贵山的记忆里,永远难忘那个夏天的午后。褚翔走访时发现,老人桌上的馒头长了霉斑,二话不说扔掉变质食物,买回新鲜馒头和蔬菜,还把积灰的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娃呀,你比我娃还亲!”杨贵山攥着他的手,泪水打湿了皱纹。

这样的温暖时刻还有很多: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药,帮独居老人交电费,联系市社会福利院给老人送物资……褚翔说:“老人们的笑容,是我最珍贵的奖状。”

2024年底,褚翔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队员”。但比荣誉更珍贵的是村民的认可。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元仓说:“小褚不是来‘镀金’的,他是真把心扎在这里了。”

在褚翔的驻村日志中,有这样一页:“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两年驻村让我明白,乡村振兴的‘论文’,要写在大地上,写在群众的心坎里。”临走时,他告诉乡亲们:“不管走到哪里,洛城村都是我的家,苹果熟了我还会回来帮忙卖。”

盛夏的洛城村,一颗颗套着果袋的苹果在枝头摇晃,像无数个跳动的希望。褚翔的驻村路告一段落,但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仍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上继续奔跑。

来源:渭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