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焦软镜:近视防控新选择的科学原理与应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9:01 1

摘要: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逐年攀升。传统的矫正方式如框架眼镜和普通隐形眼镜虽能改善视力,但对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有限。

本文字数:2288|预计阅读6分钟

正文

近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视力问题,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逐年攀升。传统的矫正方式如框架眼镜和普通隐形眼镜虽能改善视力,但对延缓近视进展的作用有限。

近年来,离焦软镜作为一种新兴的近视防控手段,逐渐受到眼科医生和家长的关注。本文将从科学角度介绍离焦软镜的原理、特点及临床效果等方面展开介绍。

离焦软镜光学原理:基于光学离焦理论

◆ 核心理论:

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与眼轴增长、近视进展的关联。

◆ 证据链:

动物实验(小鸡->哺乳动物)证明离焦调控眼轴的有效性 -> 人类应用的成功先例(D.I.M.S.技术框架镜) -> 离焦软镜的设计理念(中央矫正+周边离焦干预)。

◆ 离焦软镜的作用机制:

在矫正中心视力的同时,在周边视网膜形成特定离焦信号,抑制眼轴过度增长。

技术特点:多环离焦软性亲水接触镜

◆ 光学设计:

主流设计类型(如多环离焦)、设计理念(如某些设计采用特定大小的中心光学区,配合周边高比例的离焦区域”、“部分设计采用密集分布的微透镜阵列)、不同设计效果比较(如双焦 vs 渐进多焦)。

◆ 材料特性:

高透氧硅水凝胶材料,关键参数(Dk/t, 含水量)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奠定安全舒适基础)。

◆ 舒适性设计:

微透镜数量与排列、高含水量、超薄中心厚度,提升舒适度和视觉清晰度。

临床效果

◆ 安全性[1]:

材料:高透氧硅水凝胶

设计:边缘光滑、中心定位良好,减少机械刺激。

佩戴方式:日抛型,避免护理与相关眼部感染。

◆ 有效性:

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设计良好的离焦软镜可以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约40%-60% 。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并非对所有使用者都能达到此范围[2]。

此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D.I.M.S.技术(多区正向光学离焦)框架镜的两年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受试者近视进展平均减缓约59% [3]。

◆ 舒适性:

离焦软镜的舒适性得益于其精心设计:高密度排列的微透镜,有助于优化离焦信号分布和视觉质量;较高的含水量和超薄的中心厚度设计,共同作用使得镜片配戴感更轻薄水润,显著减少异物感,提升整体配戴舒适度。

◆ 便捷性:

日抛型镜片,无需护理,即验即有(在专业机构完成验配评估并确定参数后,标准光度的日抛型镜片通常可以较快获得),每日使用新镜片,简化流程。

适用人群

◆ 适应症/适用者:

▶近视进展较快的儿童青少年

研究表明,近视控制干预措施(包括离焦软镜)在年龄较小、近视初发或进展快速的儿童中效果通常更为显著,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低中度及高度近视患者

范围广。

▶部分倒睫患者

对于存在倒睫的近视患者,佩戴任何类型的接触镜(包括离焦软镜)都存在较高的角膜损伤(如点染、擦伤)和感染风险。框架眼镜通常是更安全的首选。如果考虑接触镜,必须在眼科医生充分评估倒睫严重程度、角膜健康状况,并认为风险可控后,在严密监督下谨慎验配和使用,并需更频繁地进行随访检查。

▶屈光参差患者

双眼球镜度数相差≥1.50D 和/或 柱镜度数相差≥1.00D。

◆ 特殊需求/场景

▶对外观有要求,不愿佩戴框架镜者。

▶住校学生等护理条件有限者(日抛优势)。

▶经常参与剧烈运动者(如篮球、足球、跳舞,接触镜稳定性优于框架镜)。

与其他防控手段的比较

◆ 与OK镜:

对于因睡眠时间不足而无法保证OK镜(角膜塑形镜)夜间塑形效果的患者,日间配戴的离焦软镜无需夜间佩戴,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替代选择。

◆ 与低浓度阿托品:

作用机制差异(光学干预 vs 药物干预),副作用差异(光学手段无全身性药物副作用 vs 畏光、调节麻痹等),使用方式差异(需摘戴护理 vs 滴药)。可联合使用(需医生评估)。

注意事项:

▶ 必须由专业眼科医生验配和随访,不可自行购买。

▶ 初期可能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眩光等,通常可适应。

▶ 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尤其非日抛型需严格护理),定期复查(每3-6个月监测近视进展及眼部健康、评估镜片状态)。

▶ 日抛型虽便捷,仍需注意摘戴卫生。

结语

离焦软镜为近视防控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其效果受个体眼部条件、用眼习惯等多因素影响。消费者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后,结合医生建议理性选择。未来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离焦软镜的设计有望进一步优化,为近视管理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蒋鹏飞等. 离焦软镜的安全性及其在近视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 2024,24(9) :1457-1460

[2] 姚璐等.视网膜周边离焦与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杂志2024,24(4) :580-584

[3] Laughton, D., Hill, J. S., McParland, M., Tasso, V., Woods, J., Zhu, X., Young, G., Craven, R., Hunt, C., Neitz, J., Neitz, M., Chalberg, T. W., Jones, D., & Wolffsohn, J. S. (2024). Control of myopia using diffusion optics spectacle lenses: 4-year results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CYPRESS). BMJ open ophthalmology, 9(1), e001790. https://doi.org/10.1136/bmjophth-2024-001790

声明与信息披露: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旨在客观科普离焦软镜相关知识,与任何相关产品制造商无利益冲突。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医学信息交流与科普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或治疗方案推荐。具体诊疗方案请务必咨询专业眼科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

来源:眼健康管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