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引领 聚力致远 | “初心合伙人”项目成果展播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18:09 1

摘要:为落实好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玉溪市有序推广实施“初心合伙人”项目,内容涉及社区治理、社区发展、社区安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5个类别。

为落实好玉溪市“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玉溪市有序推广实施“初心合伙人”项目,内容涉及社区治理、社区发展、社区安全、社区服务、乡村振兴5个类别。

所实施项目以“初心”打头,突显党建引领,确保参与项目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商户、志愿者等多元主体紧扣基层治理目标发力。以“合伙”方式实施,形成共建合力,破解基层治理主体分散化、资源碎片化、服务供给低效化等问题。

按照项目管理周期,2024年以来实施的142个“初心合伙人”项目正有序开展结项工作。本号陆续对部分“初心合伙人”项目工作内容进行展播,展示项目推进中探索出的相关做法。

澄江市仪凤社区:

“仪”家合伙人

一、项目背景

仪凤社区位于澄江市凤麓街道,辖区总面积0.65平方公里,辖13个居民小组,4个集体经济小组。2024年末户籍人口3861户、11867人,4个集体经济小组661户、1607人。社区党总支部下设10个党支部,有党员225名。社区位于城市核心区,既有老旧小区,也有部分回迁安置区。以宜居、宜商、宜业、宜乐、宜养“五宜”社区建设为目标,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公共服务空间不足、居民需求多元、城乡基层治理缺抓手等问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仪”家合伙人项目。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链接多方力量,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和居民参与度,破解服务供给单一、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使“陌邻”变“睦邻”。

暑假公益活动

二、做法与经过

凝聚“仪”家合力,汇聚力量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开列完善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聚合中心6名持社工证专业工作人员、“红色先锋”等7支志愿服务队1067名志愿者、“爱心澄意”志愿者协会、乒乓球协会、诗书画协会、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等力量,上门摸排精准掌握居民需求,推动“仪”家合伙人服务项目落地实施。结合老旧小区安全隐患、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助力绿美小区建设及老旧小区微更新改造工作。开展揽秀园及人员密集场所48户防盗笼安全通道的整改,完成17个老旧小区化粪池的清掏,推进磷铁厂绿美小区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小区环境卫生,提升居住品质。

“集体经济+积分制”,行动激活共治内生动力。按照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的思路,创新运用积分制,建立村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机制,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行为纳入积分管理,以家庭户为单位制定“1+X”百分制考核体系,涵盖村容整洁、环境保护、孝老敬亲、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等12项积分指标。年底,根据积分情况确定“优秀、良好、待进步”3个考评等次,以集体经济为保障实行差异化、阶梯式补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发当地居民参与到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共治的良性循环。

“仪”家服务再升级,多维服务擦亮惠民底色。积极拓展“仪”家合伙人服务范围,开展“仪凤公开课”等多类型培训,为“一老一小”量身定制服务。提供居家养老、文体、康养服务50余期,开展法律法规、防网络诈骗等培训21期,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重病患者等群体提供送医送药志愿服务,助力老年人健康安全生活。投资16万元改造乒乓球活动室,购置相关设施,为青少年提供乒乓球、绘画等公益课20余场次;以“金凤凰资助金”为载体,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42人,捐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4人,发放助学、助困金8万余元。

养老保险入户宣传

三、成效与反响

春节文艺演出

四、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发挥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作用,整合6名专业社工、7支志愿者服务队1067名志愿者、多家社会组织的资源力量,构建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物业助推、网格深入、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积极发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打造融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做好便民服务和治理工作提供“源动力”。

(二)创新积分管理,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结合自身集体经济发展优势,通过“集体经济+积分制”管理办法,发动本地居民以换取积分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以集体经济为保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唤醒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由政府“独唱”、社区“包办”转变为全民“合唱”和多元“共治”。

(三)聚焦问题需求,丰富服务内容。通过“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一老一小”服务等痛点,分类施策引入资源,避免“大水漫灌”式服务,实现治理资源与民生需求的高效匹配。探索积分制与集体经济补助相结合,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困境,为社区治理注入持久活力。通过“专业社工+志愿者+企业”的合伙形式,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资源,破解社区“单打独斗”治理难题。

易门县小绿汁社区:

老矿区里的新“枫”景

一、项目背景

易门县绿汁镇小绿汁社区是原易门矿务局职工聚居区,社区户籍人口2438人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50%,空巢、独居、困难老人占比高。面对老龄化突出、服务需求多元的治理难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派出所、志愿者等力量,创新发起“老矿区里的新‘枫’景”初心合伙人项目,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矿区治理新样板。

开展独居老人入户走访

二、做法与经过

(一)构建多元联动的“枫”景志愿服务架构。一是积极招募“合伙人”。党建引领强号召,干群齐心共发力,积极招募以服务社区为初心目标的多元主体,成功组建由5名镇党群服务中心干部、1名妇联专干、8名社区干部、2名派出所民警、14名党员、30名群众共同组成60人的易门铜矿“枫”景志愿服务队,形成“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行动合力。二是织密服务网格体系。“一网共治”同推进,“枫”景志愿惠民生,以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划分7个网格,在85幢楼房中精准选拔14名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的网格长(员)作为“重要合伙人”,构建“网格—楼栋—住户”三级联动体系,明确网格队长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调解、服务代办等职责,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解、服务共推的运行机制,推动治理力量下沉网格、服务资源直达群众。三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责任包保全覆盖,特殊群体全关怀,针对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空巢(孤寡)老人、独居高龄人员五类困难群体,排查确定重点服务对象110名,建立“一对一”精准帮扶,严格落实“三管、三不”工作原则。“三管”即管孤寡老人日常起居照料、管帮扶政策全面落地、管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化解;“三不”即不怕苦累上门服务、不分时段随叫随到、不怕麻烦为民解困。通过分户到人、分责到人,每名合伙人至少对2名困难群体进行责任包保,通过细化服务清单、执行任务派单,确保关怀服务精准触达、温暖到位,切实为特殊、困难群体筑牢民生保障网。

(二)打造需求导向的“心愿驿站”服务模式。一是充分盘活利用资源。充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枫桥式”派出所服务站等阵地资源,设置“微心愿驿站”,结合“三张清单”,围绕人居环境改善、物业服务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民生心愿,提出为民办实事订单,实行“居民点单—党群派单—合伙人认领—服务落实”的闭环。同时,主动采取“需求上门”“暖心敲门”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急难愁盼。二是扎实提供为民服务。今年以来,“枫”景志愿服务队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50余次,拆除临危建筑135宗(处),联通集镇居民小区路径5条,增设停车位50余个,“废材利用”新增小花台10个。派出物业服务30余次,入户帮助居民更换电灯泡、插座开关,维修水龙头、太阳能、燃气灶,修缮破损的楼梯护栏等。进行邻里调解,化解矛盾纠纷4起,并以“用心服务不掉线,实际行动不掉链”的理念,做到服务贴心、关怀入心、落实走心。三是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因社区房屋大多建于20世纪60至90年代,排污不畅、照明缺失等问题突出,给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不便,“枫”景志愿服务队积极争取项目资源,依托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项目、乡村振兴项目,对青年路污水系统进行改造,统筹安装居民区路灯200盏,增设垃圾箱20个,增加休闲座椅30条。

(三)实施聚焦“银龄”的贴心服务行动。一是突出老年关怀。做到“情暖夕阳”常关怀,“亲情式”服务暖人心,将服务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合伙人提供贴近老人生活的实际帮助。2025年以来,“枫”景志愿服务队联系在外家属送空巢老人到昆明玉溪进行治疗3次,送精神病人到易门县医院看病32次,联系绿汁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到居民家中问诊12次,事后收到居民感谢信2封。二是开展特色健身服务。为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创新思路打造了一系列“逆龄”体验活动,邀请县老体协指导开展趣味保龄球、柔力球操培训6期,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陆续推出书法、剪纸、朗诵、舞蹈等自选活动。

为残疾家庭义务打扫家中卫生

三、成效与反响

自项目实施以来,服务有提升、合伙出成果、党群心连心、暖心更暖情。一是服务覆盖更全,社区更和谐。人人有人管、事事有人办、服务不缺位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3%,居民对社区关怀的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二是诉求响应更畅,环境更宜居。通过“心愿驿站”及主动问需,累计收集并解决居民诉求615件,涵盖人居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完善、文体活动组织等,达到优人居、解民困、惠民生,使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三是参与热情更高,活力更充沛。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居民满意度,也激发了“党建+群团+群众”的参与热情,居民参与“枫”景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较之前增长42%,共建共治氛围日益浓厚。四是“银龄”服务更实,民心更温暖。参与项目的合伙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开展文体活动、进行护送就医等贴心服务,出动志愿者近1600人次,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得到更好体现。

亲子互动活动

四、经验与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力量整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特别是小绿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整合辖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民警、群众等多元力量,为易门铜矿“枫”景志愿服务队搭建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分类施策。项目运营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心愿驿站”、上门问需、敲门行动、项目整合等举措有效拓宽和畅通了诉求收集渠道,确保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匹配。针对社区老龄人多的实际,特别关注老年群体需求,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坚持用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充分盘活党建、综治、群团阵地资源,集中人员力量办理民生实事,融合项目资源进行基础设施补齐,依托阵地开展政策宣传、文体培训、义务诊疗等多样化服务,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了服务提升、参与增加、治理优化、长效保持的良性循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