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尚书》记载周代治国方略时明确写道:“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将征询民意作为重要决策环节。这一“谋及庶人”的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
《尚书》记载周代治国方略时明确写道:“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将征询民意作为重要决策环节。这一“谋及庶人”的理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不仅体现了“问计于民、集智聚力”的治国理政智慧,更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问计于民:从“询于刍荛”到信息时代的民主传承
习近平在指示中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的高参与度与广覆盖面,正是对这句古训的传神演绎。
全过程人民民主并非抽象概念,它体现在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中。5月20日开始,国家层面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启动。从耕耘沃野的农人到写字楼里的白领,从鬓染秋霜的长者到朝气蓬勃的青年,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发声,每个ID(网络账号)背后,都是11亿网民共同执笔的“国家发展脚本”。这种“大伙的事情大伙合计”的实践,彰显了中国民主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古代的“询于刍荛”面向普通百姓征求意见,还是如今的网络问计,历史证明只有扎根人民、倾听民声,才能让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心。
纳策于民:从“刍荛之言”到治理效能的转化奇迹
习近平在指示中指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以真挚朴实又寓意深刻的话语,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彰显人民领袖深厚绵长的人民情怀。我们党通过编制“规划”来治理国家,不仅是将党的价值主张融入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即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方法,吸纳进国家治理体系。
回看规划史,在编制“十五”计划时,有关方面通过征文、来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迈出了“开门编规划”的重要一步。“十四五”规划编制时,首次创新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短短两周时间里,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建言。来自基层的“互助性养老”等建议被写入“十四五”规划文件。
如今,“十五五”规划编制再次集纳民智、凝聚共识,切实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以期在智慧的碰撞中探寻民之所盼的“最优解”。翻看各大网络“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专栏,其中不乏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一位广西网友留言:“建议沿边地区公共服务窗口(如医院、派出所)配备少数民族语言智能翻译设备。”一位江苏网友献策:“建议推行全国统一的电子献血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跨省通用。”一位湖南网友建言:“建议构建跨省协同的生育支持体系,建立‘候鸟家庭专属账户’。”用心倾听和认真评估这些鲜活的“金点子”,我们的规划编制必将会更有温度、更具实效!指示要求有关部门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把这些“金点子”充分吸收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来,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规划在民智的滋养下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要论断,使《尚书》“民惟邦本”的古老智慧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这一思想在“十五五”规划编制中展现出鲜活实践:通过311.3万条网民建言的数据洪流,使“谋及庶人”的古老箴言转化为数字时代的民主实践。当“十五五”规划把亿万民众的“小希冀”融入国家发展的“大蓝图”,不仅延续了周代“君、民、卿士共议”的决策传统,更构建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治理范式。这种古今交融的治理智慧,正推动着“民之所盼”与“政之所向”的同频共振,为跨越发展关隘凝聚起最磅礴的人民力量。(文/学习大军,2025年8月5日):xuexidajun
来源:学习大军